中國醫師節 | 小e帶你走近瑞寶街這群最美「白衣天使」!

2022-08-20   信息時報

原標題:中國醫師節 | 小e帶你走近瑞寶街這群最美「白衣天使」!

2022年8月19日是第五個中國醫師節。人們常說「醫者仁心」,無私奉獻、救死扶傷、心懷大愛的他們,是如何踏上行醫之路的呢?在這其中又有怎樣的故事?下面就跟隨小e走近瑞寶街這群平凡而偉大的醫務工作者,看看來自不同科室的他們背後的故事吧~

李晶

主治全科醫師

(該圖由瑞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

人物簡介:

李晶為中國中藥協會亞健康藥物研究專業委員會委員、廣東省老年協會腫瘤精準治療分會委員,2007年進入廣州市海珠區石溪中醫院工作,2010年醫院改制為海珠區瑞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008年前往暨南大學附屬華僑醫院進修一年,2010年在廣東省婦幼進修一年,2021年參加香港皇家金牌家庭醫生培訓並順利畢業。

「請問我有什麼可以幫到您?」在診室里,李晶親切地向患者詢問道。對面是一位定期前來診室看病的長者。在李晶溫和地詢問和引導下,這位婆婆一一陳述自己的近期身體狀況,只見李晶細心傾聽並記錄信息,認真地答疑解惑,熟練地為婆婆開了處方單,還不忘叮囑其用藥方法,最後仔細確認患者無其他問題後才結束問診。「我下次來還要掛你的號,李醫生你是星期幾坐診呀?」婆婆臨離開前不忘問道。

在李晶看來,作為一名醫生,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莫過於在患者有需要的時候,第一個被想起。「其實像這位婆婆一樣的患者還有很多,他們都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家裡有人找我看過病,覺得不錯,就會介紹其他家庭成員過來,慢慢地我們就建立起了相互的信任。」李晶欣慰地說道。

除了在問診中對患者的悉心關照,在業務能力方面,李晶也始終用高標準要求自己。據悉,李晶最初是一名專科醫生,在醫院改制為社區醫院後,她的工作內容也發生了變化。「以前我需要解決的是更為細節的專科問題,成為全科醫生後,我們關注更多的是患者最基礎的問題,例如一些慢病的管理,這就更需要我不斷地更新知識、提升自己。」李晶回憶道。

小e了解到,李晶在從醫生涯中從未停止過學習的步伐,不僅前往多個醫院進修深造,現在還師從珠江醫院內分泌科張樺教授,主攻糖尿病、骨質疏鬆等相關內分泌疾病以及兒童發育問題。

聞哲

主治中醫師

(該圖由瑞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

人物簡介:

聞哲畢業於廣州中醫藥大學,碩士研究生學位。從事專業為針灸推拿,現任瑞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灸推拿科科長。她從事針灸工作10餘年,擅長運用針灸、艾灸、火針,臍針、浮針、腹針、穴位埋線、穴位貼敷、中藥等方法治療頸肩腰腿痛等各種痛症,以及月經不調、乳腺增生、不孕不育等各種婦科病,中風後遺症、面癱、失眠、肥胖症、高脂血症、慢性鼻炎、濕疹、蕁麻疹等多種疾病。先後發表論文5篇,參與並主持市級課題1項、區級課題1項,自2019年至今作為主講師參與廣州市海珠區健康教育中醫養生講座近15餘場。

「您最近頸椎還酸痛嗎?還有其他地方不舒服嗎?」小e見到聞哲時,她正細心地向患者詢問病情,並為其制定合適的治療方法。作為瑞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針灸推拿科科長,聞哲擁有一雙「妙手」,針灸推拿都是她的拿手活。她記得很清楚,點燃她從醫職業夢想的,其實是小時候鄰居手裡的一根針。「以前的鄰居是一名中醫,我看他給人治病的時候,覺得太神奇了,用一根針就能為病人解除痛苦,從此我就立志成為一名中醫。」聞哲分享道。

多年來,聞哲以專業的診療技術為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並獲得了不少患者的認可和點贊。聞哲還坦言,以防不時之需,自己有出門帶針的習慣,如果遇到朋友或路人突發身體不適,她都會依據情況及時用攜帶的針進行針灸治療,並配合穴位按壓,直到患者症狀緩解。「這些都是舉手之勞,能為別人治病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從醫十二年以來,我越來越熱愛這份職業,因為中醫總能不停地給人驚喜。」聞哲笑言。

羅志榮

公衛醫師

(該圖由瑞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

人物簡介:

羅志榮從事公共衛生工作8年,對婦幼保健、預防接種、健康教育、傳染病防控等方面頗有研究。

作為瑞寶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預防保健科科長,羅志榮將科室的工作比作「對一個人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為了讓居民擁有健康的體魄,擴大健康教育的普及,羅志榮常常帶領科室成員進入社區、學校,開展義診、健康知識講座、健康教育課堂等,通過以點帶面的形式,實現健康知識的推廣和普及。

此外,在疫情期間,預防保健科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既負責瑞寶街轄內疫情預防和管理,及時收集、報告疫情信息,又兼顧防疫知識教育、防疫政策宣傳、健康指導等各項工作。同時,疫情防控「三人小組」中的醫務人員也來自預防保健科,「開展『三人小組』工作的時候,我們都是24小時隨時待命,大家都不怕辛苦不怕累,可能這就是作為一名醫務工作者的責任感吧。」羅志榮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