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電而來」的日系品牌能力挽狂瀾嗎?

2023-05-25     車訊網

近期,日系車企動作頻繁。5月20日,「強電智混」雅閣上市,21日,「智能電混」卡羅拉上市;22日,「超混電驅」奇駿上市。連續三天,本田、豐田、日產三家日系巨頭相繼推出「帶電」車型。

主銷車型紛紛「觸電」、「提智」,暴露出日系車企轉型的焦慮和急迫。在已經落後的情況下,日系還有機會力挽狂瀾嗎?

2022年,日系品牌在華銷量集體下滑。據乘聯會數據顯示,日系車去年在華銷量僅為409.2萬輛,同比下降10.3%,降幅僅次於韓系車(34.7%)。具體到「日系三強」,豐田出現在華10年來首次同比下滑,本田銷量同比下滑超過10%,日產更是比上年減少了22%。這其中,電動化轉型滯後是日系品牌競爭優勢被稀釋的重要原因。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當下,國內燃油車市場份額劇烈萎縮,自主品牌依靠新能源車迅速搶占市場,日系品牌必須要在電動化轉型方面做出更有效的努力,方才具備可持續發展能力。

去年4月,同樣是連續三天,「日系三強」相繼推出純電產品,26日,東風本田e:NS1正式上市;27日,東風日產ARIYA開啟盲訂;28日,豐田bZ4X開啟預售。一年過去,這三款車的市場反響依然相當平淡。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三款車月均銷量均不足1000輛,具體來看:廣汽豐田bZ4X去年11月至今年1月的銷量為2391輛,同期一汽豐田bZ4X的銷量為1446輛,東風日產ARIYA去年10月至今年1月的銷量為1272量輛,東風本田e:NS1去年全年累計銷量為5180輛……豐田汽車新任社長佐藤恆治承認這一現實:「關於純電汽車的開發,我們失敗了。」

就在日系品牌在純電動車市場折戟之時,以比亞迪為首,自主品牌在推進電動化之餘,開始大力布局混動,如比亞迪的DM-i,吉利的雷神混動、奇瑞的ET-i、長城的檸檬混動、廣汽的鉅浪混動,長安的i-DD混動等等。崔東樹也指出,混動的風口已經到來。

在混動領域,日系車企是「先行者」,市場保有量大、疊代經驗豐富,豐田在混動技術上更是處於全球領先位置,國內混動車市場也一直由日系主導。在強大的市場壓力面前,日系車企開始推進技術路線上的「多條腿走路」,發揮混動優勢、擴大市場份額的同時,也為自己規避掉一些風險。

與電動化同步發展的,還有整車系統智能化。有網友說,日系品牌和自主品牌的車機相比,落後了一個時代。當然,這其中存在一些認知上的不同,日本經濟作家野口悠紀雄坦言:「日本在數字化方面落後世界至少20年。」

本次上市的三款新車都優化了自己的智能車機系統和輔助駕駛水平,如新卡羅拉此番在智能化方面投入了更多的精力,座艙和車機系統提升較大,並且將一系列智能化功能「標配化」。與自己相比確實提升了,但與發展迅猛的自主品牌相比仍然乏善可陳。中汽院智能網聯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強表示:"相比自主品牌,日系品牌對智能化的重視程度不夠。"

對於日系保守的研發策略,豐田曾表示安全性才是重要目標,以自動駕駛為例,研究自動駕駛汽車只是為了研究新一代的安全技術。然而諷刺的是,豐田在3月剛剛發布了一次召回,涉及1.2萬輛bZ4X汽車,召回原因是車輛的安全駕駛輔助系統中的前置攝像頭內部程序不當,存在安全駕駛隱患。掛在口頭上的「安全」變成了智能化提速緩慢的藉口。

如今,中國汽車產業形態、消費理念、競爭格局日新月異,沒有永恆不變的贏家,日系車企想要守住自己的「蛋糕」,必須拿出更多的誠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7d277716e17ecc0e34799602c50cde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