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生活在一個群星閃耀的宇宙中,在已知的恆星中,絕大多數都是正常的,但也有極少一部分會表現得很奇怪,比如說天文學家近日就發現,有一顆14年前神秘消失的恆星又出現了,而且從觀測數據上來看,它似乎從一顆變成了三顆,下面我們來看看這具體是怎麼回事。
在天空中的天鵝座方向、距離我們大約2200萬光年的位置上,有一個名為「NGC 6946」的螺旋星系,由於這個星系中發生超新星爆發的頻率很高(自從1917年以來已經發生了10次),所以它還有一個很有意思的別稱——「煙花星系」。
在2009年的時候,「NGC 6946」星系中有一顆恆星的亮度出現了急劇增加,這顆恆星的估計質量大約為太陽的25倍,在短短的兩個月之內,其亮度就增強到了太陽的大約100萬倍,天文學家認為,這應該就是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的「前奏」。
於是天文學家對這顆恆星保持了密切的關注,並熱切地期待能夠目睹這顆恆星發生超新星爆發的盛況,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在亮度達到峰值之後,這顆恆星的亮度就一直在降低,並且沒有絲毫停止的跡象,在幾個月之後,它居然就這麼神秘地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個黯淡的紅外線輻射源。
對於這種現象,天文學家提出了多種猜測,其中認同度相對較高的一種觀點認為,可能是這顆恆星的坍縮過程太快,以至於它沒有經過超新星爆發這個過程,就直接坍縮成了黑洞,而紅外線輻射源,則是這個黑洞的吸積盤。該觀點指出,這樣的現象也被稱為「失敗的超新星」,從理論上來講,25倍太陽質量已經達到了標準。
隨後這顆神秘消失的恆星就被命名為「N6946-BH1」,不過對於「失敗的超新星」這種解釋,天文學家也不是特別滿意,畢竟這樣的現象目前只存在於理論之中,天文學家期待,能夠用更強大的觀測設備對其展開更深入的研究。2021年底,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這個被譽為迄今為止深空觀測能力最強大的太空望遠鏡,自然也成為了天文學家的最佳選擇。
在2023年的時候,天文學家將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對準「N6946-BH1」所在的區域,在經過仔細的觀測之後,天文學家發現,在該區域中並不是只有一個紅外線輻射源,而是存在著三個,並且它們彼此之間存在著引力相互作用。
進一步研究表明,三個紅外線輻射源應該都是恆星,但它們被包裹在一個巨大的「塵埃殼」里,以至於它們所發出的可見光以及波長更短的電磁波都被這個「塵埃殼」吸收或遮擋住了,因此我們就只能在紅外線波段觀測到它們的存在。就這樣,14年前神秘消失的恆星又在我們的視野中出現了,而且似乎還從一顆變成了三顆,這應該如何解釋呢?
天文學家認為,此次發現表明了「N6946-BH1」很可能是一個多星系統,但因為距離非常遙遠,並且過去的觀測精度不夠高,所以我們就將其誤認為是一顆巨大的恆星。
在此基礎上,我們就可以做這樣一種合理的推測:「N6946-BH1」在2009年的那次急劇變亮,其實是這個系統中的兩顆恆星發生了碰撞與合併,它們在碰撞之初產生了巨大的爆發,進而導致了其亮度在短時間內大幅增加。
但在猛烈的碰撞中,這兩顆恆星的物質也被大量地拋出,它們不斷地向外擴散,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塵埃殼」,進而漸漸將這個多星系統中的所有恆星都包裹在其中,與此同時,合併後的恆星也漸漸地趨於穩定,其亮度也不斷下降,在「塵埃殼」的遮擋之下,我們就看到「N6946-BH1」神秘地消失了。
而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塵埃殼」也越來越分散,「遮光」效果也有一定的下降,在此基礎上,再加上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強大的觀測能力,我們才發現了「N6946-BH1」其實是一個多星系統,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個系統中仍然有三顆恆星在運行,其中有一顆恆星就是之前的兩顆恆星合併之後形成的。
也就是說,按照這樣的推測,「N6946-BH1」並沒有從一顆變成了三顆,因為它本身就是一個多星系統,而它在14年前神秘消失的原因就是,該系統中的恆星合併過程中拋出的物質所造成的「遮光」效果。就目前的情況來看,這也只能說是一種合理的推測,實際情況是否真是這樣,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