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臨終前,為啥點名1個男人陪葬?雍正繼位後才知父親高明

2023-08-26     渺茫的風景

原標題:康熙臨終前,為啥點名1個男人陪葬?雍正繼位後才知父親高明

公元1722年12月,康熙帝病重,在彌留之際,他下旨要隆科多陪葬,這對隆科多來說,無疑是一個驚天霹靂的消息。

康熙的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他並沒有得到過多少關愛,幼時兩個舅舅待自己很好,康熙也很重視這份親情。

而隆科多就是康熙兩個舅舅之一的佟國維的兒子,他對這個表兄弟自是十分關照。

而為了繼續鞏固家族地位,佟國維的兩個女兒都嫁給了康熙。所以,隆科多和康熙就有了兩層關係。

隆科多從此就有了雙重身份,他既是是一等公佟國維的兒子——康熙的表兄弟、又是康熙的小舅子。

有這樣的身份加持在,隆科多可以稱得上是「天選之子」,這就是現代社會可以「躺贏」的富二代。

皇帝身邊的至親,一般都會被委以重任,畢竟家裡人總歸要放心一些,要不任命為重臣、要不就是御前侍衛。

借用《甄嬛傳》中的一句話,這個身份算是保全了他後半生的榮華富貴。用在隆科多身上也不足為過。

略有不同的是,皇帝的這位小舅子因受到了手下的牽連,在一等侍衛的職務上待了23年。

無論是給誰打工,23年不升職都是一個令人泄氣的事,人一旦泄氣了,就會另謀出路。

在現代社會無非是拍拍屁股走人,立馬辭職罷了。但當時隆科多的處境,無非是要麼死、要麼忍,根本不存在滾這個選項。

要想能夠生存下來,忍氣吞聲是最好的保全辦法。隆科多自然懂得這個道理。

在那個封建的時代,任憑誰都會選擇後者吧,直到康熙五十年,隆科多才被授予步軍統領的職務,掌握了幾乎所有的兵權。

此時的隆科多正是春風得意之時,他苦心多年才獲得了升職加薪的機會。

接到被刺死的聖旨後,隆科多儘管震驚,但只能謝主隆恩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自古以來便是這樣的道理。

然而,誰都沒有想到的是,這條聖旨竟然還能被撤回,康熙竟然改變了主意。

這事與四阿哥胤禛脫離不了關係,也就是康熙離世隨後便繼位的雍正皇帝。

康熙晚年出現了令他痛心的一件事,「九子奪嫡」,康熙有名分的皇子一共有24個,其中有九個參與了奪嫡。

一方面,康熙十分痛恨自己的兒子不顧及手足情份,另一方面,此時的康熙人老心未老,並不願立即立下詔書。

誰願意在一人之上、萬人之下的寶座上下來呢,這也是為什麼古代的君王最後都沉迷於長生不老的煉丹之術了。

在這場皇家子弟的鬥爭中,四阿哥胤禛成為了「九子」中最後的勝利者。

四阿哥能夠取得最終的勝利,算是實至名歸。

首先這位四阿哥在這個過程中,都表現得對皇帝之位絲毫不感興趣,自稱「天下第一閒人」,一心想著吟詩作畫、遊山玩水。

眾兄弟見狀,自然沒有把他當作競爭對手,這也讓他有了更多的空間來謀劃自己的上位之路。

但這不過是掩蓋自己野心的一個假象罷了,偏偏康熙還真的就吃了這一套。

康熙並不知道的是,四阿哥背後有前朝大臣年羹堯和隆科多的支持,還曾用手段打敗了相信他表象的八阿哥。

這妥妥的就是一朵「白蓮花」呀,在雍正還沒上位時的種種就可以看出,這是一位頗具心計的太子。

而似乎也只有這樣不擇手段的人,才能在日後殘酷的爭奪中更好的存活下來。

四阿哥胤禛和隆科多的關係不僅僅是暫時組隊這麼簡單,二人頗有淵源。

原來,四阿哥的母親位分較低,沒有資格撫養皇子,四阿哥從小在隆科多姐姐身邊長大。

隆科多的姐姐沒有自己的孩子,一直視胤禛為己出,自小雍正就一直稱呼隆科多舅舅。

正是有了這層關係,隆科多和小胤禛來往密切,情誼深厚,在太子的人選上,隆科多自是心向雍正的。

四阿哥胤禛很快得知康熙要隆科多陪葬這個消息,急忙到康熙的龍床前為自己的舅舅求情。

他向皇阿瑪訴說了自己小時候的種種不容易,以及這麼多年來隆科多舅舅為整個國家的兢兢業業。

一旁的隆科多儘管心裡很感動,他沒有想到在這種情況下,這個外甥還能不顧及自己的前途命運為自己求情。

但他的心裡不抱什麼希望了,在皇帝身邊多年,他知道皇帝的心意不會隨便改變了,自己這次恐怕是在劫難逃了。

然而,不知是皇帝心軟了念及多年的情分,還是四阿哥的求情真的打動了康熙,隨後便收回了殉葬的旨意。

他還下了新的旨意,讓隆科多為顧命大臣,扶持新君上位。雍正自是高興的,舅舅免於一死,自己又有了皇位,還有舅舅輔佐。

安排好自己的身後事,病重的康熙很快便一命嗚呼了,這也埋下了其他皇子質疑雍正之位的隱患。

功臣雄心逐漸暴露

但種種質疑聲很快就被平息下來了,雍正的帝位不僅有聖旨傳下來,還有一個關鍵的人證——隆科多。

正是有了隆科多這個得力的功臣,雍正的上位之路十分順暢,很快便掃除了一切障礙。

然而,正是隆科多這個有功之臣,在日後卻成了雍正最大的肉中釘、眼中刺。

雍正登基以後,隆科多得到了一切他想要的東西,康熙在位時的諸多遺憾,都在輔佐少主上位之時得到了滿足。

朝廷上下都對這個國舅尊重有加,不敢有絲毫的怠慢,很快隆科多就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了,膨脹了起來。

他的權力大到什麼程度呢,掌握著一國之內選官、用官的大權,周圍聚集著一夥自己的勢力。

滿朝文武儘是隆科多的親信,這讓雍正這個新帝更是覺得面子上掛不住了。

一山本就難容二虎,雍正對此不是不是沒有察覺,只是不想在自己帝位不穩時得罪這個實力雄厚的舅舅罷了。

既然該給的恩賜已經都給了,看來也只有帝位能夠滿足隆科多的野心了,莫不如殺之以絕後患。

既然皇帝下了決心,此次隆科多便沒有康熙要求陪葬那次那麼順利了,也就是這個時候,隆科多之流逐漸開始走向滅亡了。

想要徹底剝奪隆科多的帽子,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首先要拿回他手裡至關重要的軍權,雍正三年,撤了他步軍統領的位子。

撤掉這個職務的緣由是隆科多貪腐,但主要還是雍正起了疑心,年羹堯獲罪之後,雍正對身邊的人自然提高了警惕。

這一次,並沒有徹底解決隆科多一族,算得上是一個警告,畢竟雍正也不願意留一個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後的不知感恩的罵名。

但這個警告在隆科多這形同虛設,他根本沒放在眼裡,自己是有功之臣,即使是貪腐,也是自己應得的血汗錢。

雖年羹堯已死,但自己是國舅,年羹堯拿什麼和自己比,雍正向來對自己言聽計從,這次也無非就是做做樣子罷了。

這不,警告之後不也還是得用自己去解決前朝的麻煩事嗎,這個國家離開了我隆科多哪裡還能這麼順暢得運轉。

到了雍正四年,雍正帝派隆科多去俄國議談邊界之事,這無疑是一個緩兵之計罷了,想趁隆科多不在,徹底調查隆科多的罪行。

在嚴刑拷打之下,隆科多的家奴很快便招供了,不僅將隆科多收受賄賂、買官賣官全盤托出。

還爆出了一個驚天雷,隆科多早就和年羹堯勾結在一起,證據確鑿。

早就對隆科多心存怨氣的雍正自是想藉此事,正是了絕了隆科多一族,再念及過往情分也不能觸及自身的地位。

更何況,結黨營私本就是重罪。雍正帝質問隆科多,發現得不到一句實話,最後的一點信任也在此刻蕩然無存了。

雍正五年,隆科多被捕,隨後便被抄家了,他的大兒子被撤職,小兒子被發配到了邊疆,自此佟佳氏一族落寞了。

兩朝元老的政治生涯就此結束,儘管沒有被問斬,隆科多還是落了個圈禁的結局。

康熙的智慧

不得不說的是,姜還是老的辣,康熙自是早就料見了隆科多的野心,一方面確實是想早點斬草除根,另一方面又覺得可以給兒子登基鋪路。

而在臨終前鬧出殉葬的這一幕,無非是想讓隆科多念及四阿哥求情之恩,日後幫助少主處理國事時能夠盡心盡力。

雍正及時當時年紀小,不清楚其中的道理,但或許在朝政之中,也早就明白了父親的良苦用心。

他的登基之路,一直在忙著處理前朝亂象,從不心慈手軟,也確實解決了很多麻煩。

他在三年內,除掉了自己的親弟弟,殺了年羹堯,解決隆科多自是早就在他的計劃之內的。

最是無情帝王家,更何況這個舅舅太過於招搖,絲毫不給自己留一點退路。

經歷過磨練和捶打的雍正,不再是需要靠著柔弱躲避競爭的四阿哥了。

他身居帝位,不能任人擺布,更不能因為兩朝元老失去自己的天子威嚴。

隆科多還是高估了在雍正心目中的身份,伴君如伴虎,自該夾緊尾巴做人。

結語

相較於幾乎滿門被滅的年氏一族,隆科多一直被圈禁,自己的兒子也只是發配邊疆,還是苟活了下來。

從中國人注重血緣傳承來講,總歸是保住了家族的命根,不至於絕了後。

隆科多一族的衰敗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他狂妄自大,不把新主放在眼裡,自己搞事情。

雍正念及舊日情分,不是沒有提醒過他不要結黨營私、徇私舞弊,他還是沒有聽進去。

但最更根本的原因還是封建君主專制下自然容不下功高蓋主的臣子,要想保住自己的帝位,只能採取殺戮的殘忍手段。

謀殺父王兄長是歷代奪權都會面臨的人間慘劇,這是康熙、雍正都深知的道理。

他們在這樣的廝殺中獲得了權位,又在年邁之際,被這種手段搞下台,一代復一代,沒有例外。

只是恃寵而驕的隆科多,或許是自身感覺過於良好,或許是過於膨脹,自始至終竟然未曾嗅到一絲危險,也不曾留後路。

不得不說,今天的民主是從血和淚之中走出來的民主,今天的盛況即使是康熙也無法想像的。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635e08c9d6579f098665a33b5d35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