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去別人家裡,帶三樣東西,就是低情商的表現

2023-11-09     十點讀書

原標題:一個人去別人家裡,帶三樣東西,就是低情商的表現

作者 | 雲谷禪師

來源 | 日行一善共修平台(ID:RXYSGXPT)

生活中,親朋好友之間互相串門,是較為日常的人情往來。

但待客有待客之道,做客也有做客之禮。

古語有云:「不學禮,無以立。」

去他人家中做客,就要有禮有節,懂得規矩,守住規矩。

如此,才能處好關係,周全人品,受人尊重。

所以,當你去別人家裡做客時,別低情商的帶這三樣,否則再好的朋友也會慢慢疏遠。

人到中年,諸多生活均會被孩子打亂。

倘若管教不嚴,還常給自己惹來事端。

有人就曾在在網上問:你最不希望誰來家中做客?

其中點贊最多的回答是:「沒有教養的孩子。」

許多人外出做客,為圖方便,也不放心將孩子獨自留在家中,便會帶上孩子。

但孩子的世界,嘗嘗會因不順心便要吵鬧。

這不僅會令你難堪,也會令他人不適。

姐姐每次來我家就常帶著她的小孩。

由於平日裡過於溺愛,這孩子十分任性,稍有不如意便會大喊大叫,對飯菜挑來撿去,也不顧乾淨,穿著鞋子便往床和沙發上亂躺。

期間,也不乏姐姐的呵斥,與小孩的哭鬧。

原本寧靜溫馨的聚餐,只能籠罩在一片嘈雜之中。

但作為主人,礙於面子也不好說教,只能陪著好話,還生怕孩子摔著。

直到他們離去,全家人這才能松下一口氣。

古語有云:「子不教,父之過。」

孩子的言行舉止,體現著一個家的教育與風氣。

大多數的小孩,在管教不嚴的情況下都調皮任性。

雖然作為主人的一方,為了彼此的關係,往往只能心裡暗生不悅。

但如此一來,不僅讓雙方尷尬,還暴露自己教育的失敗。

生活中,不論何種關係,做客時,都需講究一個「禮」字。

而不給別人添麻煩,便是其中最基本的素養。

孟子有言:「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

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最好的模式便是熟不逾矩。

一個沒有邊界的人,與ta相處只會讓人不適,同時還有難堪。

有網友說:他曾邀請過一次鄰居來自己家做客,聊了好一會,他便進廚房準備飯菜。

誰知道當他端著飯菜從廚房出來時,卻見這鄰居未經允許打開了他家的冰箱。

由於許久沒有清理,當時的冰箱裡面比較雜亂,對此,他感到十分尷尬,同時又覺得這人過於輕率。

之後就再也沒邀請過這位鄰居來自己家中了。

生活里,有許多人,自持關係,在他人家也總不自覺的做出些不拘小節的行為。

比如未經主人家允許,在各個房間隨意走動;

亦或者過於隨意,往沙發或床上一趟……

雖然做客時,我們常能聽主人說:「就跟到自己家一樣!」

但常言道:「禮多人不怪。」

應有的禮貌,才能使受禮貌對待的人開心。

再好的關係,都不能以己為決斷,畢竟,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方式。

只有親而有間,密而有疏,才能讓感情歲月靜好,彼此相安。

子曰:「不遷怒 ,不貳過。」

這是在告誡我們,不要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給他人。

一個人的情緒,不僅會影響自己,還會散發一種能量,潛移默化地影響周圍的人。

尤其是出門在外,要收斂好自己的不良情緒。

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每一次遇到旁人,她總是一次次說「我真傻,真的」。

隨後,便長篇大論的訴苦,悲戚自己孩子的不幸。

剛開始,人們對她十分同情,但因為她一次次地傾訴,最後得到的卻是大家的冷漠。

祥林嫂的不幸,不僅僅源於命運對她的百般刁難,更在於她那滿腹牢騷,飽含負面情緒的磁場,這註定了她最後的悲慘結局。

古人云:「入鮑魚之肆,久聞而不知其臭。」

故而沒有人願意當情緒垃圾桶。

適當地傾訴,是朋友之間的必需品,但要分場合,分頻率。

高情商的人會時刻懂得分寸,去別人家做客時,能收斂自己的情緒,常懷微笑。

微笑面對他人,既是與人為善的姿態,也是禮貌的做客之道。

而一個人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最後也能控制自己往後的人生。

古人有云:「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但這個樂,基於分寸、基於彼此開心。

人與人之間關係的維護,從不止於簡單的吃喝,還有內心深處的交流與牽絆。

一個情商高的人,與人相處時會時刻保持對他人的善意。

去別人家做客,帶上我們良好的修養,出言有尺,行為有度,如此才能在你往我來中,讓感情細水長流。

點亮「在看」,願你我都能在與人相處時,營造一個輕鬆,愉悅,其樂融融的環境。

作者 | 雲谷禪師,來源:日行一善共修平台,日行一善,一年行三百善,積善成德,改變命運。日行一善首發,經授權發布本文,轉載請聯繫作者。

主播 | 楚翹,治癒系主播。喜馬FM:楚翹_詩歌之王。

圖片 | 視覺中國,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點擊下方卡片 發現更多美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5f89ad3ae1acfd168173d860eae0d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