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很多小孩都喜歡大喊大叫、打鬧,尤其是學齡前的兒童,他們只覺得好玩,並沒有意識到會給別人帶來什麼麻煩。有些小朋友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家長又不聞不問,使得孩子成了"熊孩子",有時候,他人就不得不出手教育。
小靜是個4歲的女寶寶,平時就很調皮,愛玩、愛鬧,喜歡惡作劇。這天,媽媽帶小靜去餐廳吃飯,小靜玩心大起,在餐廳里跑來跑去地玩耍。發現孩子的舉動,媽媽並沒有阻止,然而緊接著,小靜就鑽到了椅子下面大喊大叫。
沒等媽媽過來制止,鄰桌客人里就有個初中生模樣的女孩,站起來憤怒地踢了小靜幾腳。媽媽看到孩子被人打了,心裡的火登時就竄了起來,過去朝著女孩大罵一通。兩人吵了起來,誰也不饒誰,還有動手的趨勢,所幸服務員及時拉開了雙方。
媽媽回到家後,心裡越想越是不忿,把事情經過整理完之後發布到網上訴苦。但是,她卻似乎"訴苦無門"了,因為網友們的評價並不一致。人們沒有一邊倒地支持她,反而有很多聲音指責她不趁早制止孩子。
事實上,家長對"熊孩子"不聞不問、導致孩子被他人教育的事,還真發生過不少次。曾經有小男孩在公車上連踢乘客,結果被該乘客抱摔;有熊孩子伸手推孕婦,結果被打爆……這類情況不是特別多,但即便對孩子動手的人很少,也並不代表家長可以不教育孩子。
如何避免孩子出現類似情況?
1、立下規矩,讓孩子不在公共場合大聲喧譁
家長跟孩子做約定或者立下規矩,告訴他們出門時,除了能放開玩的地方之外,都不可以大喊大叫;跟親人朋友說話時,要注意控制音量的大小,不讓第三個人聽到,以免打擾到他人。如果是嘈雜的環境,聲音可以大一些,當然最好是找個安靜的角落交流。
一開始,孩子可能沒辦法很好地遵守,所以就需要家長在孩子犯錯時及時制止,必要時給予適當的懲罰,比如讓他們做點家務,沒收一些他們喜愛的東西等等。
2、讓孩子知錯,並為自己的錯誤道歉
有時孩子犯錯了,家長憤怒之下就對其大吼大叫,以為已經起到了教育的作用,其實不然。這樣吼罵孩子,只會令他們恐懼,或者是生起逆反心理,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錯了。
家長要做的,是讓孩子知道錯誤,並且了解錯誤造成了什麼後果,帶他們去道歉,必要時還要合理賠償。
3、教會孩子尊重他人
建議家長教孩子生活中的禮貌,並以身作則,比如受到別人的幫助時要說"謝謝",對別人造成麻煩時要及時道歉。處事待人時,在不損害他人的利益下先為自己考慮,若條件可以,再考慮幫助他人。
今日互動話題:你覺得家長還應該怎樣教育熊孩子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帶娃從來不是一件輕鬆的事,當您在育兒路上遇到無法解決的難題時,歡迎來諮詢我,希望我的一點小建議,能為您解決寶寶成長道路上的困難與煩惱。
我是雅雅媽媽,高級育兒師,每天為大家帶來新鮮有趣的育兒小故事,科普育兒小知識,如果文章給您帶來了幫助,歡迎轉發給更多寶媽哦!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