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定向雷達?你家樓下大媽跳廣場舞,用的是新型定向能武器嗎?

2023-12-20   軍武次位面

原標題:民用定向雷達?你家樓下大媽跳廣場舞,用的是新型定向能武器嗎?

【軍武次位面】作者:軍武菌

不知你最近發現沒有,小區附近跳廣場舞的音樂是不是沒有以前那麼吵了?如果是的話,恭喜你,你可能發現了一處低端版的定向能武器。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說起廣場舞,很多人第一反應就是噪音擾民,越是到休息的時候,那動次打次的音樂就開始不分青紅皂白地往耳朵里鑽,越聽越煩躁。

但是這廣場舞畢竟是老百姓的娛樂活動,有些人搞些極端手段跟跳廣場舞的大爺大媽們搞對抗,往往會激化矛盾,甚至落個得不償失的效果。

那這個問題到底該怎麼解決呢?我們知道,聲音是通過空氣進行傳播的,一般來說,當聲源發出震動後,聲波會沿著空氣四散傳播,這也就是為什麼一個地方跳廣場舞,周圍一圈鄰居都覺得吵的原因。

要想不讓廣場舞擾民,最好的辦法就是讓聲音只傳播給需要聽到的人,之前也有報道說大爺大媽戴上耳機跳廣場舞就避免擾民了,但是人家跳廣場舞圖的就是放蕩不羈愛自由,戴上耳機不就不夠放飛自我了嘛,那麼這個時候,定向廣場舞音箱就派上用場了。

目前來講,能實現聲音定向傳播的技術手段主要有三種。

第一種是聚音罩技術,即在高頻揚聲器上加裝一個半球形的罩子,阻擋聲波自由擴散。人在聚音罩下方就可清楚地聽到聲音,而在聚音罩外是幾乎聽不到聲音的,這種設備的外形與檯燈燈罩很相似。

第二種是揚聲器陣列技術,即首先將大量的揚聲器組成陣列,通過提取出每個揚聲器的聲音信號,並將聲音信號按照一定方式組合起來,最後對這些信號進行處理,以增強特定位置或特定方向的聲音信號。這項技術常被用在聲吶、雷達等設備上。

第三種是一種基於超聲波的聲頻定向傳播技術,這是一種可使聲音以波束形式在一定方向傳播的新型聲頻技術。

其基本原理是通過智能化手段,把聲音調製到超聲波上,在通過超聲換能器把聲波發射到空氣中,由於不同頻率的超聲波在空氣中傳播時,會發生交互作用和非線性自解調,進而就會產生頻率為原超聲頻率之差(差頻)的新聲波。

如果超聲波選的合適,那麼新產生的差頻聲波就能落在可聽聲的區域,再藉助超聲波自身具有的高指向性,這一新聲波就可順利送達指定對象了。

這樣一來就可以使定向區域內能夠聽到清晰的音樂,而在非定向範圍內,聲音會急速衰弱,從而達到不擾民的效果,這種技術簡單可靠,效果也是最好的。

那這玩意兒怎麼就是定向能武器了呢?這事兒還得從很久以前開始講起。

1929年,英國倫敦利里克劇院要上演一部「穿越」回150年前的歷史劇,為了調動觀眾情緒,讓他們身臨其境,導演便向實驗物理學家羅伯特·伍德求助。

伍德便用風琴管製造出一種綿長而低沉的聲音,結果演出開始後,風琴管一開始演奏,劇院枝形檯燈上的玻璃便開始咔咔作響,門窗也隨之抖動,觀眾們也感覺渾身不自在,紛紛驚慌失措,演出也不得不緊急叫停。

之所以會產生這種效果,是因為伍德利用風琴管製造出了次聲波,我們知道,自然界有無數人耳「聽不見的聲音」,像風吹動樹木、波浪擊岸、電閃雷鳴等都可能產生頻率小於20赫茲的聲波振蕩,這些聲波就是次聲波。

由於次聲波的波長很長,因此當次聲波遇到障礙物的時候會發生衍射現象,其影響範圍就會特別廣,低於10赫茲的次聲波可以傳播到幾千公里的距離,像1983年,印尼的卡拉卡托火山爆發,強烈的聲波繞地球轉了三圈,持續了108個小時才慢慢消失。

而且次聲波還不容易衰減,也不容易被水和空氣吸收,由於次聲波的頻率和人體神經系統和各個器官固定的振動頻率相近,所以當它與人體發生共振時,人體會出現功能紊亂、移位變形或顫動破裂,從而使人呼吸困難、視覺模糊、神經錯亂、意識喪失、休克昏厥甚至倒地死亡。

早在二戰時期,納粹德國就曾秘密研製次聲波武器,試圖利用其產生共振反應來摧毀整個城市,不過最後並沒有成功。

倒是在1940年的時候,德軍曾專門錄製了一些唱片,在裡面加入了次聲,上面弄上著名音樂家簽名,想把這些唱片投放到英國以引起聽者慌亂、恐怖感及其他精神失常現象,從而造成騷亂,不過後來發現效果也不咋地。

真正邁入實用化門檻的次聲波武器是法國的弗拉基米爾·加夫雷奧研製的,在上世紀50年代他帶領團隊負責研發能打核戰爭的機器人,在一次實驗中發現,當實驗室的馬達所發出的聲波頻率小於20赫茲時,聲波與人體器官會產生共振,導致人體不適。

比如,心臟的共振頻率約為6赫茲,眼睛40至100赫茲,頭部20至30赫茲,手臂2至5赫茲,胃2-3赫茲,腸2-4赫茲,前庭器官0.5-13赫茲,一旦將人置身於次聲波作用範圍,人體器官就會開始振動,並將自身振蕩幅度進一步放大和增強。

於是他就從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專注於秘密研發聲波武器,終於在1972年成功研製出第一台次聲波發生器,當時還被法國軍方列為最高機密。

直到1986年4月由於技術疏忽,次聲波衝出法國馬賽郊外的實驗室,導致16公里外的室內的20人和在野外工作的10人同時失去知覺,死於腦血管破裂,這個秘密武器才被世人所知,各國一看還有這新鮮玩意兒,於是紛紛開始研發聲波武器。

除了次聲波武器,人們還根據聲波對應的頻率範圍,研發了強聲波武器、超聲波武器、噪聲波武器以及集束聲波脈衝武器。

其中,強聲波武器主要用於短期威懾,能讓人心悸或喪失行動能力,但不大會對人體造成長期危害。超聲波武器則是利用高能超聲波產生的強大聲壓或聲學熱效應衝擊或毀傷人員。噪聲武器主要是利用高分貝噪聲刺激並影響人的身體、精神狀態,使人煩躁不堪,甚至頭暈耳鳴、心慌氣亂。集束聲波脈衝,能夠利用流體壓縮技術,賦予聲波高能特性,威力更是驚人。

在1995年,美國就曾在波赫對塞爾維亞軍陣地秘密進行次聲波攻擊,據稱幾秒鐘就使塞軍士兵昏倒、嘔吐、陷入混亂。1998年,美國就研製出了作用距離可達200米的手持式聲波手槍。

聲波手槍

2000年,美軍「科爾」號驅逐艦被自殺式小船爆炸攻擊事件發生後,美軍就選中了定向聲波設備(Long Range Accoustic Device,LRAD),作為艦船近區防禦的系統之一。

這種設備可以把150分貝的噪音聚焦以後,以15度或30度的角度定向投射到幾十米甚至數百米外的目標區域,這相當於讓一個人處於噴氣客機的渦輪風扇發動機下面,讓百米外的敵人痛不欲生並喪失戰鬥力,可以讓被強制人員立即失能。

像傳統高音喇叭的聲音傳播距離大約在50米以內,而LRAD的傳播距離為數百米,大功率的LRAD作用距離更是可以達到3-9公里。

英國則研製出了一種超聲波武器當作水下蛙人保護系統,它在水中能形成較強的聲壓衝擊波,來探測和阻止水下入侵的蛙人靠近。

隨著定向聲波概念的普及和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大,定向聲波也越來越作為一種聲學威懾手段使用,作為工業大國的中國,這方面自然是不能落下。

12月9日,中國海警發布了一則官方消息,中國海警依法對侵闖我南沙群島黃岩島鄰近海域的3艘菲律賓漁業和水產資源局公務船實施了管控措施。

大家肯定看到咱們的海警船用水炮驅離菲方船隻的視頻了,其實咱們對菲方船隻使用的非致命執法裝備,除了水炮還有遠程定向聲波驅離裝置,它可將噪音擴大到160分貝,遠超人耳100分貝的聽力承受極限,在3公里距離上都可以用聲波「轟炸」。

其實這也不算是什麼新裝備,據《解放軍報》報道稱,早在2010年中國海軍第五批護航編隊的護航艦艇上,就已經用上了定向聲波武器。

定向聲波武器結構原理並不太複雜,一般是由信號處理電路、功放、換能器、以及控制電路等組成。信號處理電路負責對輸入的音頻信息進行調製處理,功放負責對放大調製好的電信號,換能器負責把放大後的電信號變成聲波信號發射出去,控制電路負責對整個系統進行控制。

雖說具體設計是要複雜得多,但也不是有很高技術壁壘的東西,畢竟這些年連相控陣雷達都能幹成白菜化,安到寺廟的屋頂上,這個定向聲波設備自然就不在話下了。

近些年,隨著一些國內企業紛紛進行定向聲波驅離設備的研發生產,聲波驅散設備市場逐漸成型,在軍警領域已經廣泛用於反恐防暴、警示、驅散、打擊、機場驅鳥、海監執法等,像近些年的每屆軍用和警用裝備博覽會上都有不少廠家推出相關裝備。

除了軍警領域,定向聲波驅離設備還用於橋樑防撞、緊急救援、交通疏導等領域,還有的水電站水庫甚至裝上定向聲波強聲驅離設備,用來驅離非法捕撈。

為了拓展銷路,有的廠家還把定向聲波驅離設備跟紅外、熱成像、監控、雷達等其他感知系統結合,形成集監測預警和驅散打擊於一體的管控平台。

可能是因為這個賽道實在太卷,畢竟國內軍警、執法單位也就這麼多,有的廠家就另闢蹊徑,把這定向聲波驅離設備做成了聲波定向廣播設備。

說白了都是一類東西,都是利用參量陣技術,也就是基於聲波在傳播過程中的干涉和相位控制來實現對聲音的定向和聚焦傳播,之間完全沒有技術門檻。

這玩意兒不但能當廣場舞定向音響,有效解決廣場舞噪音擾民難題,還能當博物館超聲波定向喇叭、學校操場定向廣播系統、高速定向喇叭、數字標牌聲音定向傳播器等。

所以說,只要格局一打開,總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發生,技術擴散就是這樣,美軍當初不也想不到,當初用來防備自殺小船的設備,竟然被中國大媽當作娛樂設施嗎?

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國家強大的象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