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1000多公里,這碗扁食見證了青陽的歷史變遷

2019-10-12   泉州舌尖美食

從1989到2019,從安徽到晉江。

阿龍和他的扁食跨過一千多公里的土地,和裊裊升起的炊煙一起,見證了青陽這座城市的歲月變遷。

他的扁食里,除了家常味,好像還藏了一份經年奔波沉澱下來的厚重感。


1989年,十八歲的阿龍跟著舅舅從安徽南下,第一次來到晉江。

這是一座舉目無親的城市,四周全是陌生的街道和人流,他們用最原始的方式——看地圖,來到了陳埭。



「那時候陳埭還沒有房子的,這裡都是曬稻子的空地。」

阿龍還記得很清楚,那時候的陳埭遠不及現在繁華,沒有高樓大廈、霓虹商城,只是沿海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城鎮。



想在這裡討生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和舅舅學了做扁食的手藝,挑著扁擔沿街叫賣,那個時候,扁食一碗只能賣五毛錢。

「那時候只賣扁食,89年的時候,沒有其他人。」



後來,陳埭逐漸發展起來,有了繁榮的景象,阿龍的扁食也從街頭搬到店內,不再需要四處漂泊。

過去三十年里,阿龍扁食在陳埭這座沿海小城生根發芽,也見證著城市的發展變化,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城市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對新生的一代來說,「輩分」已經很大了。



店裡的牆面斑斑駁駁貼滿花里胡哨的廣告,門口的推車經過數年風雨吹打,也銹出了歲月的滄桑。

但味道啊,還是幾十年如一日地令人懷念。



寫在招牌上的扁食湯,有小、中、大三種規格,一碗的分量還算足。



扁食每顆個頭都很大,皮薄得能看到內陷,包的肉很飽滿剁得很細,一口一個滿嘴都是肉香。



湯加了蔥頭油和芹菜,清清淡淡,很合咱厝人的口味!



拌面算是扁食的標配了,一份拌面一份扁食囫圇下肚就能對付挑剔的胃。



上桌趁熱氣還在趕緊開拌,得讓每根麵條都蘸滿醬才行!花生醬的味道隨著熱氣升騰飄散,香得人直咽口水…



小時候吃拌面最喜歡把面捲成一捲兒一口氣吃完,那個時候快樂真的很容易滿足~



小籠包一籠十個現包現蒸,要是兩人同行點一籠正好能吃飽。



手工擀制的麵皮勁道卻不失鬆軟,薄薄一層包裹著鮮香的內餡,細細品嘗肉餡的細軟和蔥花的香渾然一體,清爽不油膩。





麻球也是童年的零嘴之一,阿龍扁食的麻球大而圓,一點也不松垮,皮薄酥脆,內里軟韌,油炸過的芝麻能飄香半條街。


阿龍今年48歲,已經有了疲態,鬢生華髮,眼睛也看得不是很清楚。



我們問他,有沒有想過要做到什麼時候?

他好像有點困惑,愣了一會兒才告訴我們,沒想過這個問題。

「只要人夠多,就會一直做。」



如今,兒子正在一步一步接過父親的擔子,在方寸之地打拚自己的生活,像他的父輩一樣,在這座老城裡紮根、生長。

但是,誰也說不清這份堅持能走到什麼時候。



隨著經濟的發展、時間的流逝,堅持古早味的手工小店越來越少,北北時常擔心某一天老字號的味道會被時代徹底淘汰、消失不見。

在這之前,能多吃一次,就覺得多賺了一次。

泉州舌尖美食老字號 | 第89家

阿龍扁食店

【阿龍扁食店】

時間:6:30-24:00

地址:晉江陳埭鎮西坂村錦新路3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