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為什麼成了送命詩?

2021-04-11     勇哥讀史

原標題:「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為什麼成了送命詩?

許多人都聽說過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知道這10個字曾經讓詩歌的作者葬送了性命,堪稱「送命詩」。

可你知道這首詩歌的作者是誰嗎?

他叫徐駿。

徐駿,字冠卿,江蘇崑山人。徐駿出身崑山名門世家。舅爺是清初大儒顧炎武;父親徐幹學考中過探花,官至左都御史、刑部尚書;二叔徐秉義也是探花出身,官至吏部侍郎;三叔徐元文考中過狀元,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翰林院掌院學士。

徐駿從小就聰慧過人,師從崑山當地的名師周雲陔。周雲陔對學生要求非常嚴格,讓徐駿心生恨意。有一年,徐駿考中舉人後,進京參加禮部舉行的會試。周雲陔陪同前往。可是,他們走在半道上時,徐駿以巴豆煮湯,將老師毒死。京城的人聽說這事後,給徐駿取了一個外號,叫「藥師佛」。

由於父親、叔叔都在朝廷做官,徐駿毒死了老師,也沒有受到什麼處罰,只是耽擱了幾年會試。1713年,徐駿等風聲平息後,再次赴京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授任翰林院庶吉士。

1730年,徐駿在一篇奏摺里,把「陛下」的「陛」字錯寫成「狴」字,惹惱了雍正皇帝。雍正皇帝當即將徐駿革除職務,隨後又進行抄家。這一抄家,就抄出了大問題。

徐駿是一個文化人,能詩善文,平時寫了大量詩歌,編輯成一本詩集。辦案人員重點檢查這本詩集,發現裡面有許多違禁的詩歌。本文開頭提到的兩句詩「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即在其中。

這兩句詩出自詩歌《無題》,全文是:「莫道螢光小,猶懷照夜心。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這本是徐駿在夜深人靜時隨口而吟的一首應景之作,調侃風吹書翻的場景。辦案人員卻認為徐駿是在諷刺清朝統治者沒有文化,還要偏偏裝出有文化的樣子。

此外,辦案人員在徐駿詩集裡發現「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兩句詩。這本是一首送別詩。當時,徐駿在京城遇見了一位朋友。他們在月下暢飲一番後,朋友送他回去了。徐駿看到月朗風清的場景,詩意大發,寫出了「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兩句詩,表達出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辦案人員認為,這裡的「明月有情」「清風無意」,是在懷念明朝,譏諷清朝,實屬「大逆不道」。

經過審訊後,辦案人員形成了報告:「刑部等衙門議奏,原任庶吉士徐駿,狂誕居心,悖戾成性,於詩文稿內,造為譏訕悖亂之言,應照大逆不敬擬斬立決,將文稿盡行燒毀。」雍正皇帝批准了這份報告,於是徐駿被處斬,丟了性命。他留下的詩集文稿,全部被燒毀。

此後,人們將「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說成為「送命詩」。

那麼,雍正皇帝為什麼會抓住徐駿的幾首詩歌不放,將他予以嚴厲處罰呢?這倒不是說,雍正皇帝與徐駿有什麼私人恩怨。實際上,雍正皇帝只不過是想通過辦理此案,來轉移皇族內部矛盾。

雍正皇帝繼位以來,一直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一方面,是不管是朝廷,還是民間,都流傳著雍正皇帝「得位不正」的說法,甚至還演變成「康熙皇帝本來要傳位十四皇子,結果讓雍正皇帝偷偷改成『傳位於四皇子』」 這樣的神奇故事,讓雍正皇帝大光其火。

另一方面,雍正皇帝對與自己爭奪皇帝位置的一幫政敵,包括康熙皇帝的皇三子胤祉、皇八子胤禩、皇九子胤禟、皇十二子胤祹、皇十四子胤禵等人進行嚴厲打擊,革爵圈禁。有多皇子甚至被圈禁至死。雍正皇帝如此殘酷地對待自己的兄弟,在朝廷內外引發了極大的非議,導致皇室內部關係出現了巨大的分裂。

雍正皇帝為了緩解壓力,轉移矛盾,採取了一些措施。嚴厲打擊「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案,也包含在內。雍正皇帝通過辦理此案來給朝野內外一個新的發泄口,皇族內部成員能夠「調轉槍口,一致對外」,一定程度上凝聚了人心,緩和了內部矛盾。

時間無語,卻會抹平所有的傷口。隨著時間的流逝,雍正皇帝那些對待兄弟的做法,逐漸被大家淡忘。倒是人們在翻檢史書時,偶爾會從塵封的往事裡翻出「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一案,記住徐駿這個「倒霉蛋」的名字。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3vZw3gB9EJ7ZLmJwgH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