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冰殼裡裝個熊貓那麼簡單」 | 對話設計負責人曹雪,解讀冰墩墩「頂流」密碼

2022-02-14     每經影視

原標題:「不是冰殼裡裝個熊貓那麼簡單」 | 對話設計負責人曹雪,解讀冰墩墩「頂流」密碼

晚上9點,被採訪塞滿整整一天的曹雪終於接通了電話。

「不好意思,讓你們等到這麼晚,這幾天實在太忙了,不是運動員勝似運動員。」電話那頭,曹雪開玩笑道。

冰墩墩成為「頂流」,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冰墩墩設計團隊負責人曹雪的生活也變得熱鬧。接連的電話找到他,問他還有沒有冰墩墩?「我兒子去廣州一家特許商店買,買不到,都不好意思告訴我。」曹雪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誰擁有一隻冰墩墩,誰就掌握了當下的社交密碼。

冰墩墩成為蜚聲國際的吉祥物,它的走紅完全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冰雪的外殼、火熱的內心、飄逸的絲帶、萌化的眼睛,原本只定位為「9歲年齡層」的消費群體被徹底打開。

谷愛凌奪冠後獲贈一個金色的冰墩墩,她在接受採訪時直呼:「聽說冰墩墩現在非常稀有,自己能有一個感到很幸運。」

手舉冰墩墩的谷愛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國外媒體也先後找到曹雪,以至於他需要含著潤喉片才能說話。他並不吝嗇分享冰墩墩背後的故事,時至今日,曹雪依舊記得面對著35個國家的5816幅作品競爭的壓力,記得7個月間裡前後約1000次大修改的痛苦,也記得被通知入選那一刻的熱淚盈眶。

但同樣,面對一夜爆紅和紛紛而來的閃光燈,他始終淡然處之。 「它的版權屬於冬奧會,當這股熱潮慢慢冷下去,別人可以忘記冰墩墩,但我們不能忘記冰墩墩帶來的學理性思考。」

出圈

冰墩墩不是簡單的冰糖葫蘆

它將中國傳統文化和審美傳遞到全球

誰人不識冰墩墩?伴隨2022北京冬奧會的開幕,這隻「穿戴」著冰盔的熊貓公仔吉祥物火遍大江南北。

日本記者辻崗義堂因為對冰墩墩一見鍾情,在別的記者都去採訪運動員的時候,他在連線時表示:「花樣滑冰的消息沒有,讓我來播報正在滑冰的冰墩墩消息吧!」邊說還邊炫耀他買的6個冰墩墩。

國際奧委會奧運會部主任克里斯托夫·杜比認為, 冰墩墩「活潑、好玩、有趣、機智、充滿正能量」。

冰墩墩成為迄今為止國際影響力最大的吉祥物,老少皆宜,「一墩難求」。冰墩墩帶來的,不僅是驚人的銷量,它更成為一張中國名片,將中國獨有的傳統文化與審美傳送至全球。

冰墩墩 圖片來源: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微博

NBD:冰墩墩在全球走紅,作為設計團隊負責人心情如何?在預料之內嗎?

曹雪:完全出乎意料。我們以為冰墩墩會按照正常的節奏,隨著冬奧會的臨近以及開幕,有一個小高峰,但如今已成一個現象,如此大的國際影響力,我們實在沒有想到。

前幾天《廣州日報》記者和我分享,國際奧委會體育部主任認為冰墩墩不僅是他個人值得收藏的一枚吉祥物,也是值得全世界兒童都收藏的吉祥物。這樣的評價,顯然已經把冰墩墩傳遞愛、傳遞溫暖的使命象徵帶出圈了,我聽後很感動。

我們團隊之前都在開玩笑,說趕緊出手,因為那會兒每個人至少有3、5隻公仔,多的有7、8隻,就是那種軟殼的公仔。現在我們群里,一天到晚唉聲嘆氣,開玩笑說感覺出手太早了一點。

現在我手上還有一隻頭版冰墩墩,最早廠家做出來時買的,那隻冰墩墩有我們團隊主要成員的簽名,我捨不得送掉。

NBD:能否分享下冰墩墩的設計故事?

曹雪:背後故事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有個誤區我要強調下。不能簡單說是冰糖葫蘆變成了冰墩墩,不然為何要修改7個月?如果只是冰殼裡裝熊貓,也不可能花7個月的時間。

冬奧組委的專家甚至更上層的領導,在定原型時都參與進來了,那時候還沒有「冰墩墩」這個名字。在定型為熊貓之前,我們也考慮過麋鹿、東北虎。當時還有一套方案,名字叫「方方圓圓」,是一個冰塊一個雪球。眾多原因和文化元素的加持,才變成了今天的「冰墩墩」。 大家不要壓縮中間的環節,(認為)是簡單的冰糖葫蘆,這個會讓人產生誤解。

中間經歷了7個月的修改,為了摳眼神、鼻樑等細節,從二維草圖變為3D模型,為了讓它無死角可愛,花了很多心思。現在來看似乎很簡單,但其實過程非常花費精力。

做3D的老師兩班倒,他們一般上夜班,做草圖或者修改輪廓時,我們儘可能在白天。前期我們在廣州多一點,後期做3D經常在北京。帶團隊壓力很大,有時候看到進度不快就很容易暴躁。

我在學校有個外號叫「曹一刀」,即六親不認。我經常說,我只記功勞不記苦勞,聽起來有點不近人情,但有時候一個環節放鬆了,後面就跟不上。不要怪我狠,因為每一個環節都不能拖延,要精益求精。

市民排長隊購買冰墩墩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NBD:你認為吉祥物對賽事的意義是什麼?

曹雪:它給了運動員信心。運動員在拼搏之餘,也需要一份呵護和關愛,就像這幾天很多運動員開玩笑說,要為了擁有冰墩墩努力。

任何拼搏的人,他們「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太苦了,他們需要一個安慰。就像日本記者說他和冰墩墩是一見鍾情,我們期盼所有的觀眾都能和冰墩墩一見鍾情,之後再去挖掘背後的理論。而對於整個奧運會而言,吉祥物的商業化也不容忽視。

入選

從此將永遠載入奧林匹克史冊

我的頭不停亂點,眼淚在眼眶裡打轉

在近一年中,曹雪和團隊所面對的,是來自全球頂尖設計師的競爭。直到現在,曹雪仍不知道競爭對手到底有哪些,這份神秘色彩帶來的壓力可想而知。

35個國家,5816幅作品,冰墩墩一路脫穎而出。在這背後,是曹雪團隊前後約1000次的大修改。

2019年9月17日,冰墩墩被正式官宣成為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吉祥物的那天,曹雪猶記得,團隊激動流淚。在北京首鋼園待到夜裡10點,大家還不餓。

並肩作戰那麼久,心裡的石頭總算落地,曹雪也舒坦了,與團隊們開起玩笑:「這麼長時間,我曹雪有什麼言語不妥的地方,懇求你們一股腦地把它宣洩出來,哪怕指責謾罵都可以」。

「沒有沒有」,那會兒大家只有喜悅。

NBD:什麼時候被告知冰墩墩被正式認定為北京冬奧會吉祥物?當時是什麼心情?

曹雪:2019年8月21日,我們被通知去平時開會的會議室,我還特地買了一個筆記本,想著要記一下領導的修改意見。但一進去,好多媒體已經把小小的房間堵得水泄不通。

沒想到,北京冬奧組委活動部副部長高天翻開畫冊說:「經過長達10個月的設計和修改,克服種種困難,我宣布廣州美術學院為北京冬奧會設計的吉祥物,被正式認定為北京冬奧會吉祥物。」

那一刻,我突然頭腦一片空白,像充了血一樣,但也就是一瞬間,大概不到一秒鐘,她又講了第二句話:「從此廣州美術學院將永遠載入奧林匹克史冊。」我如夢初醒,熱淚盈眶,當時CCTV5導演、攝像把我的鏡頭給捕捉到了,就看到我的頭不停地、不自覺地亂點,眼淚一直在眼眶裡打轉。

NBD:當初在僅剩19天截稿日期時,為什麼還是要參與冬奧會吉祥物設計?

曹雪:我們參加設計是2018年10月,當時距離截稿日期只有19天,剛好冬奧組委來我們學校宣講。決定參加後,我們在19天內拿出16套方案遞交上去。中間有2個月的空檔期,在這期間組委會在35個國家的5816件作品裡進行層層篩選。

2019年除夕的前幾天,我收到了來自北京的電話,對方祝賀我們,說有2幅作品進了前十名,其中有一幅要進入修改階段,我說一定去!結果到了北京,對方一打開登記冊說,抱歉曹老師,看錯了,你們是有3幅作品入圍了前10。

NBD:修改過程中有信心嗎?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

曹雪:說實話,在最後正式通知我們中標之前,我都沒有信心,壓力非常大。 修改的7個多月里,單單是需要建文件的大修改就有1000次左右,草圖有上萬張。

冰墩墩設計草圖 圖片來源:央視新聞視頻截圖

之前有一段時間冰墩墩是矮胖型的,更像低幼熊貓。不過,和我們對接的組委會老師一直鼓勵我們,她不能打擊積極性讓你灰心,但又不能讓你感覺勝券在握。比如在某個階段,她會說「曹老師,你們已經在半山腰了,加油加油」,我說「好好好」;過了一兩個月,老師們又會說「曹老師,你們已經接近山頂了」;再後來,會說「你們已經在山頂了,就差插旗了」,我們就是這樣一點點過來的。

唯一一次覺得快走不下去的,就是冰墩墩臉部的冰絲帶。當時冰墩墩臉部只有一個薄薄的冰殼,看上去沒有一個視覺中心或者亮點。後來有一天,我們忽然在網上看到國家速滑館頂部的冰絲帶造型,受到啟發,我們把它往熊貓臉上一裝,整個團隊歡呼了,專家領導一看,也終於覺得可以了。這是一個大的轉折點,也是突破點。

競爭

帶著團隊往前沖

一天到晚像個英雄,什麼都不怕

冬奧組委到廣州美術學院宣講的那天,大教室里坐著七八十個人。曹雪記得,宣講結束拍了一張大合影。

如今,再看那張大合影,曹雪發現幾乎沒有自己團隊的人。曹雪團隊是鮮少堅持下來的一群人,因此也成了別人眼中的幸運兒。

但從方案被通知入選修改的那一刻起,忐忑、壓力和質疑便如影隨形。周圍的親朋好友、兄弟院校不斷暗示: 競爭這麼激烈,不太可能被選上,別白費力氣了。

不到最後一刻,誰也無法保證能成功,是繼續往前還是及時止損?這是曹雪和團隊始終面臨的問題。「可能多多少少也想會不會有成功那天的到來,但想的都是一個很虛的東西。」

冰墩墩被正式認定為北京冬奧會吉祥物

NBD:冬奧會吉祥物的設計,僅在高校中就有眾多實力強勁的競爭對手,如何面對壓力、質疑?

曹雪:最開始也有不少朋友、同行暗示我們別白費力氣,畢竟競爭非常激烈。但我的性格是,努力過程中我不會讓太多負面情緒影響。我始終堅持一個原則:尊重別人的看法,尊重自己的做法。

我是團隊的負責人,我不能把負面情緒表露出來。我曾問過自己:「我大張旗鼓拉了這麼多人參與,萬一最後不成功,以後還有號召力嗎?」但也只是暗地裡想過一次,沒有天天想這個問題。 我就覺得只管帶著人把手上的事情做好,把花和草種好,千里馬自己會找來。

當初我從無錫調到廣州,很多親朋好友都勸我不要來,我會聽周圍人的建議,但真正做決策時我還是會聽從自己。每個人一生都會面臨很多選擇,選擇並不難,難就難在選擇之後所做的一切,選擇是對人對己的一種承諾。

「相由心生」,每個作品、每件事背後其實都是人,一定要從事找回人,冰墩墩也是這樣。我其實不太喜歡別人問我冰墩墩的靈感從何而來,我覺得這個問法過於簡化這個過程,看得太薄了。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NBD:不到最後一刻誰也不知道能否成功,是帶著「不成功便成仁」的決心嗎?

曹雪:其實並沒有,不敢想。我這個人在過程中膽子很大,但一旦有了結果,我反而會變得膽小,會緊張害怕。

我小時候有一次放學忘帶鑰匙,父母也沒有下班,當時我家在4樓,我不知道哪裡來的勇氣,就想著從鄰居家跨過去跳到陽台,可以早點回家做作業。在跳躍的瞬間,我什麼都沒想,就一門心思往對面跳,但跳過去後落地一剎那,我幾乎是癱在地上。

我不止一次聯想到那個場景,這次帶團隊也是這樣。 我一天到晚像個英雄,什麼都不怕,對團隊該罵就罵,該說說笑笑就說說笑笑,硬是撐過了10個多月。

這種壓力不只是精神上的,10個多月里,我們飛了20多次北京,食宿費、機票費花了將近19萬元,全是我們自己墊付的。如果最後沒有成功,意味著這些成本也都要自己來承擔。

後來,我們團隊每個人幾乎都想過一個問題:如果再有個重大的項目來了,集結號一旦再吹響,我們還能不能再打下一個勝仗?你現在問我,我這個負責人都要打個問號。即使現在有了成功的經驗,但再來一遍,我們至少需要休息調整下自己。

眾多網友曬出自己的冰墩墩 圖片來源:網友供圖

理念

最高境界的中國設計

未必一定要在作品中體現傳統文化視覺元素

幾年前,針對冬奧吉祥物的網上調查結果顯示,中國傳統形象最受網友歡迎。

「吉祥物要體現民族性、時代性、創新性和藝術性,專業的水準和受群眾歡迎都是缺一不可的。」北京冬奧組委活動部副部長高天曾表示。

在很多人眼中,「冰墩墩」走俏,是因為它很「中國」。 「穿戴」著冰絲帶外殼的嬌憨可愛的國寶熊貓向世界展示了熱情、友好、自信的中國態度。

文化不僅是一個國家的靈魂,更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軟實力」。讓全球觀眾一見鍾情的冰墩墩、雪容融背後,傳遞出的是國人對中華文化特色內涵的認可和追捧的縮影,也是國人文化自信的回歸。

冰墩墩、雪容融 圖片來源:北京2022年冬奧會官方微博

NBD:作為設計者,你如何解讀冰墩墩形象背後的中國文化?

曹雪:很多人仔細研究冰墩墩會奇怪,這到底是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國潮?近兩年國潮很火,但在冰墩墩身上,除了國寶熊貓形象外,並沒有剪紙、印花、青花瓷等傳統文化的視覺元素。

我在20多年前曾講過一句話:「最高境界的中國設計,未必一定要出現傳統文化視覺元素。」當時這句話被很多人誤讀,覺得我是不是不尊重中國傳統文化,但其實我並不是這個意思。

今天年輕人口口聲聲說的國潮,並非簡單地將傳統文化圖案或元素直接移植到文創產品上,不是喊口號就可以成為「國潮」。 中國的設計師,不能只從表面上看到老祖宗留下的傳統文化視覺元素,而要真正去讀懂中國。

讀懂中國人如何看世界和表達世界。中國人畫國畫背後是以線條的方式看世界,它和西方繪畫用光影看世界完全不一樣。例如中國的京劇,並不是買不起舞台布景,而是在我們的表達中,一兩個人就可以代表千軍萬馬。看世界的方式不一樣,表達世界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樣。

NBD:在設計冰墩墩時,如何平衡其文化性、藝術性和商業性?

曹雪:簡單用三句話來形容冰墩墩的創作思路:文化性是內容元素的選擇;藝術性是手段,是講好中國故事選擇方式;商業性則意味著傳播,如果最終沒人買,那麼它是失敗的。在冰墩墩身上,這三個要素是無縫銜接、緊緊相扣的,尤其是有了「冰殼」後,冰墩墩的商業性變得特別突出。

任何一種藝術門類,都離不開形式美的規律,例如大與小、曲與直、剛與柔、冷與暖、透明與不透明……冰墩墩身上多了一份形式美和對比統一規律的呈現,這至少是它成功的因素之一。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畢媛媛 攝

NBD:一個設計師最重要的是什麼?

曹雪:很矯情地說,首先就是要熱愛生活,設計師如果不愛生活,他就不會去洞察生活。設計其實是一個服務行業,一天到晚坐在家裡的設計師很難做好。

我認為設計師應有的姿態是:眼界要高,但身段要低。設計師要有國際化的視野,站位要高,但設計師不能養成藝術家的脾氣,要讓觀眾看懂、喜歡。最近很多人問我「一夜爆紅會不會膨脹」, 我說,只要我還在從事設計職業,在這個行業,我就不會把自己端起來、架起來,所以冰墩墩再火也跟我沒關係,我該怎樣生活還是怎樣生活。

設計師曹雪 圖片來源:受訪者供圖

當這股熱潮慢慢冷下去時,別人可以忘記冰墩墩,但我們不能。我們不是娛樂節目,也不是商人,賺得盆滿缽滿就可以全身而退。我們要通過總結這次經驗把它變成學理性的東西,「以理論去促實踐,以實踐出理論」,這是一個設計工作者必須要承擔的責任和使命。

記者手記|溫暖的冰墩墩

2019年誕生的冰墩墩,在2022年北京冬奧會一躍成為「頂流」,社會名人、運動健兒對它愛不釋手,讚不絕口。

網際網路時代,冰墩墩的走紅就像一陣颶風,全面爆發後隨之而來的是線上、線下的一搶而空。再登上新聞的,是寒風中王府井特許店門口長達幾百米的排隊盛況。而在朋友圈,如果曬出一隻冰墩墩,絕對是可以炫耀的事情。

見過太多一夜爆火但熱度褪去又無人問津的案例,如果只把冰墩墩定位為一隻玩偶,粉絲的熱情勁兒過了後難免會重回寂寥。

但我們不該忘了,冰墩墩不僅有可愛軟萌的外形。它是冬奧會的吉祥物,它一出生便承載著使命,有那麼多人,為了它付出了長達10個月的心血。

很喜歡曹雪的一句話:「運動員在拼搏之餘,也需要一份呵護和關愛。」這麼看,冰墩墩更溫暖了。

記者:畢媛媛 溫夢華

編輯:董興生 宋紅

排版:董興生

視覺:劉陽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39494457bf6facdb5d837ce5efc5dc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