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蛇群會記仇,捕蛇人沒有好下場,是真的嗎?

2022-08-16     動物奇趣社

原標題:有人說:蛇群會記仇,捕蛇人沒有好下場,是真的嗎?

湖北一男子斬蛇73條的事跡登上報紙,5年之後,男子不幸被群蛇圍攻致死,男子下葬之後,有人發現:總有一群蛇來到他的墳墓上「聚會」,故起名:蛇墓。

有這樣一句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禮讓三分;人再犯我我還一針;人還犯我,斬草除根。

也就是說,我們人類作為高等生物,對於曾經吃過的苦、受過的罪是有記憶的,待有朝一日是要一報還一報的,而復仇這件事,時間漫長,且計劃周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麼,你有想過:蛇,也會「復仇」嗎?蛇類也會有「報仇」的想法嗎?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但是蛇做的一些事情,卻讓我們有一種錯覺,誤以為蛇也是會「記仇」的!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相對應的科學解釋,只不過在人們尚未了解清楚這件事之前,加上有心人的添油加醋,便會誤以為是一件離奇的事!對於「捕蛇」這件事,歷來都是不被大眾所接受的,而往往走上捕蛇這條路的人都是為生活所迫,都是為了巨大的經濟利益,這點在大詩人柳宗元的《捕蛇者說》中被詳細的描寫出來:主人公的父親、祖父都是捕蛇人,但都因捕蛇而死,到了他這一輩,依舊要以捕蛇為生,不為別的,只因為捕蛇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利益!

湖北利川捕蛇人-程地明

故事發生在湖北省利川市獅子壩鄉民主村,這裡有一座被叫做「蛇墓」的墳,這座墳在連續好幾年都發生了奇怪的事情,在每年的春夏交際之時,總有人發現有許多蛇在墳墓周邊徘徊,而且看見的人不在少數,當地人將之稱為:蛇墓!

原來,這座墓的主人名字叫程地明,老程生前在捕蛇這個行業上賺了不少錢,但卻也是因捕蛇而死,雖然他的捕蛇手法高超,在當地也算小有名氣,不過,老程被蛇「記恨」的事情在當地也被傳開了,甚至有人覺得老程死去的墳墓經常受到蛇群的騷擾,也是因為老程得罪了太多的蛇導致的,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湖北省利川市,這裡有山有水,自然條件優越,溫暖潮濕,非常適合蛇類的生存,每年的6-7月的時候,總會出現大量的蛇類,在那個年代,由於蛇的經濟價值很高,很多人寧可冒著風險去捕蛇,也不願意去工廠里打工,就是因為一次捕的蛇,可能就是工人在廠里一個月賺的錢!

1986年4月17日,這一天,村子裡有兩名青年:周幫軍和翟億華,他倆聽說了老程捕蛇很厲害,便想跟著老程一起學習捕蛇,於是,老程便帶著他倆來到了村子不遠處的一座叫菜家坪的山上,三人之間,亦師亦友,當他們走了沒多遠的時候,突然遇到了一條長達2尺的野雞項蛇,這種蛇在當地賣不了錢,因為這種蛇被當地人認為是一種有毒蛇,是沒法賣的,所以,老程一馬當先,隨手就將其打死了!

可是,怪事開始發生了…

本以為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沒想到,這條野雞項蛇被打死之後,又出來了更多的野雞項蛇,這些蛇就像是瘋了一樣,不管不顧的向三人發起進攻,周幫軍和翟億華兩人哪見過這種架勢,可是老程卻不敢後退,雖然蛇有些多,但老程卻狠下心來,勢必要將這些蛇解決,不然今天他們三人一定得交代在這山上了!後來,隨著蛇出現的越來越多,周幫軍和翟億華也幫助老程去打蛇,但三人之中,老程的打的最多的!三人一邊打,一邊退,後來出現了突破口,逃離了這個可怕的地方。

1986年6月4日,湖北的《漢江早報》刊登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做【捕蛇青年被群蛇追逐】,文章講的就是程地明三人被群蛇追逐的事情,後來有膽子大的村民又去了一次蔡家坪,據他描述,老程三人打死的野雞項蛇有73條之多!

老程的事跡被報道出去了,但他一點也高興不起來,村子裡有人非言非語,說老程遭了報應,不然是不會有這麼多的蛇對老程發起進攻的,老程心裡也害怕的很,於是,在這件事之後,老程便決定金盆洗手,再也不捕蛇了!

1988年,距離老程金盆洗手兩年之後,市場上關於捕蛇的需求量又大了起來,老程眼見著鄰居靠著捕蛇購買了家當眼饞的很,於是,老程的心思又活泛了起來!不過,老程重操舊業之後,運氣並不好,在1989年到1990年的兩年時間裡,老程竟然被蛇咬傷多次,雖不致命,但花費在治療蛇咬的錢就跟捕蛇賣的錢不相上下了,很多人又開始勸老程,說他還是放棄這個行當吧,你有可能被蛇記住了!

1991年7月15日,老程像平常一樣去地里務農,媳婦和兒子一同前往,幹活到下午三點左右,媳婦便提前回家做飯去了,留下兒子和老程在地里繼續幹活,兒子還小比較貪玩,老程便獨自在不遠處繼續務農。下午6時20分,媳婦見老程還未歸來,便主動回到地里尋找,只見,老程悽慘的倒在血泊之中,旁邊死掉的毒蛇有17條之多,從周圍倒伏的玉米地可以看出,老程臨死之前是有多麼慘烈!

其實,在老程妻子剛走不久,老程便在地里發現了幾條野雞項蛇,本著敬而遠之的想法,老程起初並未與其發生衝突,可是,這些蛇卻不依不饒,直接奔著老程而來,看那架勢是要將老程置於死地,後來,老程的身體被發現有9處蛇咬,足以見得,這些蛇的兇狠之處!而老程的兒子在遠處玩耍,竟安然無恙!

第二天,在鄉鄰的操持之下,老程被埋在了附近的山上!可是,隨著老程死去,怪事卻始終不斷,有人發現,在老程的墳墓那邊,從隔年開始,每當來到6-7月的時候,經常有一群野雞項蛇前來「聚會」,這些蛇狀態奇怪,有時幾十分鐘,有時一個小時,持續了好幾年的時間,群蛇在老程墳前聚會的事跡,被一些人傳播了開來,很多人認為老程被蛇記恨,即便是死去也逃不過蛇的報復,也有人說老程與蛇淵源不淺,故將此墳稱為:蛇墓!

1996年7月15日,村民劉興政像往常一樣來到農田幹活,山上就他一個人,突然,他聽到不遠處的草叢裡傳來窸窸窣窣的聲音,老劉放下工具跑到了遠處,他知道村裡有傳說,而且他此時的位置距離老程的墳也不遠,難道,今天群蛇聚會的場景被我撞見了?

劉興政雖然心裡害怕,但好奇心還是戰勝了恐懼心裡,他一步一步挪著向前,來到了距離蛇墓200米左右的位置,老劉見到了他這輩子最難以忘懷的場面:只見,一群蛇散亂的聚集在老程的墳前,這些蛇行為詭異,毫無規律可言,老程已經被嚇的一動不敢動了!

此等怪異現象持續了大概一個小時,最後還是老劉的兒子來到山上把老劉背回的家,而回到家的老劉已經被嚇住了,躺在床上整整三天才敢下地!

看完了老程與蛇的故事,我想很多人都有著疑問,那就是為什麼老程會在金盆洗手多年之後,還會被蛇群攻擊呢?為什麼蛇群會在老程死後,還不依不饒的來到他的墳前進行奇怪的活動呢?難不成,蛇真的會「報仇」?其實,在那個年代,說不通的事情,自然被一些人傳的神乎其神,來到現代,老程所遭遇的事情其實都是能解釋的通的,不信就請往下看:

大量捕蛇造成的生態後果

湖北利川地區,在20世紀80至90年代捕蛇尤其盛行,很多人以捕蛇為生,而他們最願意捕的蛇就是菜花蛇,其中以王錦蛇為主要捕獵品種!王錦蛇,經濟價值很高,是作為肉用蛇最多的品種,肉質鮮美,不僅能吃還能入藥,其頭部有「王」字的斑紋狀,從外形來看很好辨認,王錦蛇體長可達2.5米左右,體大者可達5-10千克左右!

王錦蛇,行動敏捷,性情暴虐,地盤意識很強,不允許其他蛇類在它的地盤活動,一旦發現,勢必搏殺一番,將其他蛇類驅趕離去,因此,王錦蛇有著:一里王錦蛇,十里無毒蛇的說法!

王錦蛇因為這種霸道的性格,在蛇界中有著很多敵人,而在湖北地區很常見的野雞項蛇就是其中之一,因為這些捕蛇人的大肆捕殺導致王錦蛇的數量銳減,而缺少敵人的野雞項蛇,趁機發展,族群發展壯大,一般的捕蛇人是不屑於捕野雞項蛇的,而且也擔心被野雞項蛇咬,所以,野雞項蛇在自然環境中也得到了發展,將原本屬於王錦蛇的地盤大肆霸占!

蛇類會記仇嗎?為什麼程地明會遭到群蛇的圍攻呢?

前面說了,王錦蛇的性情很暴虐,不允許其他蛇類在它的地盤活動,而王錦蛇被捕蛇人大肆捕殺之後,使得野雞項蛇的數量得到了快速發展!所以,在自然環境中,人類與野雞項蛇遭遇的機率就變大了,而很多捕蛇人因為在村子比較近的山裡捕不到王錦蛇了,選擇深入山中去捕蛇,更加使遭遇野雞項蛇的機率變大!

而程地明遭到野雞項蛇的圍攻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捕蛇人在捕王錦蛇的時候,很容易沾染到一種專屬於王錦蛇的特殊氣味,因為王錦蛇的肛腺能散發出一種奇臭,故有臭黃頜之稱,沾染到了這種氣味,很難清除,在體表殘留時間很長,不管是噴香水、洗衣粉都很難清除。

而程地明的身上很可能就是沾染到了專屬於王錦蛇的臭味,所以,被不遠處的野雞項蛇誤以為程地明就是王錦蛇,捕的王錦蛇越多,自然身上沾染的王錦蛇氣味就越多,但濃度卻不重,畢竟屬於沾染,不是自身份泌,所以,野雞項蛇便會以為這個「敵人」比較好對付。

所以啊,這些野雞項蛇便會不管不顧的向程地明發起了進攻,而野雞項蛇喜歡群居,加上數量眾多,所以在老程帶著兩位村民一起上山的時候能夠一次性打殺73條野雞項蛇,其實,從這個時候起,就應該引起當地人的重視了,畢竟一次性出現這麼多蛇真的很奇怪,如果能稍加註意,也不至於後來發生悲劇。

至於老程在捕殺73條毒蛇的5年之後被群蛇攻擊致死,也是有一定的原因存在的,畢竟他的身上沾染上了專屬於王錦蛇的氣味,而且又是遇到了這麼多的野雞項蛇,可能是這次運氣沒那麼好,慘被群蛇攻擊致死。

而程地明去世之後,他的墳前總被群蛇光顧也是講的通的,那個年代的農村,人去世之後還是實行土葬的,但老程身上沾染的王錦蛇氣味卻沒有那麼容易清除,而且固定在一個地方不動,那些野雞項蛇在春夏交替之際,活動區域增大,聞到了王錦蛇的氣味之後,由於天敵之故,便來到了老程的墳前進行聚集,只為尋找王錦蛇的身處之地,只不過,找不到,只能無奈的聚集幾十分鐘再離去!

而村子裡的那些人,解釋不通這個道理,便把這件事添油加醋的進行描繪,讓很多人誤以為老程被蛇類記恨,甚至將老程的墳起名蛇墓,這都是口口相傳的謠言!

所以,蛇類真的會記仇嗎?答案是:不會!

除了上面說的原因外,還有一點至關重要的解釋也能說明蛇是不記仇的,要知道,蛇雖然是一種古老的生物,但它的進化程度卻進入了一個死胡同,不管多大的蛇,本質上都是差不多的,因為蛇的腦容量很低,根本沒有進化出來專屬於恆溫動物的特徵,只能依靠體溫來感知外部環境,也可以說:蛇是一種沒腦子、沒智力的動物!

那麼,為什麼農村的老人說經常捕蛇的人,下場都不會好呢?

其實,還是回到上面王錦蛇的話題上,很多捕蛇人因為大量捕蛇,身上總是沾染一些專屬於蛇類的氣味,如果在野外環境,被蛇的敵人發現,便會誤以為是攻擊對象,我們人類的嗅覺是比不過動物的,畢竟,在野外生存,嗅覺是野生動物,特別是蛇類的一項生存本領!

從現代社會來看,打蛇下場好不好暫且不論,很多蛇都被列入保護動物了,打都不讓打,誰還敢違背?要知道,王錦蛇和野雞項蛇在2000年8月1日的時候,被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簡稱「三有」保護物種。

寫在最後

人是食物鏈中的一分子,蛇也是,如果人為的破壞了蛇的生存現狀,勢必會引發難以承受的後果,這就是因果報應!

人與自然和諧共處,是我們人類和動物、植物的默契,只不過,現代社會隨著人類活動範圍的增加,許多野生動物的家園遭到破壞,無奈發起反擊或者遠離。

記住,農村老人的一些老話有的時候也是有道理的,蛇類不能輕易去打,打的多了,自然會引發連鎖反應,而一些人說蛇有靈性,或者是蛇類會記仇,只不過是善意的謊言,為的就是勸誡後人不要輕易打蛇。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379880ca9efa4c6870becbe671675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