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漢權這個名字,早年曾在參選立法會、爭取中國歷史獨立成科等事件中被媒體頻繁報道。但生活中,他是一名執掌教鞭三十多年的教育工作者,是他引以為傲的一間中學的校長。何漢權先生出生於澳門,早年於澳門、台灣、香港等地求學,他說,在香港矢志不移地推動國民教育是因為使命感,而國民教育的根本在於國史教育。
2018年7月,香港國史教育中心成立。左二為何漢權。
在接受採訪前,何漢權先生剛剛從北京和巴黎考察回來。時值五四運動一百周年紀念,他帶領學生團體前往探訪了和五四運動有關的歷史遺蹟,如五四運動的發祥地北大紅樓、巴黎和會的召開地凡爾賽宮等,認識了一戰、中國留法勤工儉學運動等歷史事件。何漢權先生說,讓學生親身感受「歷史現場」,有國學可述,有國情可知,就是最實在的國民教育。
直新聞:教育的目的是提升整個社會的文明程度,最近香港社會發生這麼多暴力行為,教育界反應是如何的?
香港教育評議會主席 何漢權:我們有句話叫「其來有自」。由2012年開始,當時所謂的「學民思潮」衝擊了政府總部,第二輪的2014年就更加嚴重,有大學法律系的講師也都提出了一個似是而非,也很蠱惑人心的「違法達義」,還將這個行動付之行動,我們稱為2014年的非法「占中」,長達79日。
2016年旺角騷亂後,街頭一片狼藉。
整個社會以為事過境遷,但其實不是的。我們看2012年、2014年對違法方面、在互相聆聽、互相尊重這方面的價值教育都掉以輕心。並且用我認為是一種「政治狂飆」的動作給按住了,尊重啊,守法啊,和平啊,這是很令人心痛的,而且這種行為並沒有被制止。到2016年旺角暴動、到2019年6月再到現在,每個區都有衝擊警署、警察宿舍、圍堵馬路,不合意見的就圍堵,我覺得這是廣泛的、全面的破壞良好教育價值的行為,影響的範圍很廣。(示威者)不單是違法,還不尊重不同意見的人,以暴力行為出現,我覺得這是一個全面的違法行為。暴力四處都有,這其中衍生了對教育界一個很不好的印象,因為香港一直都是言論自由的,我說的話雖然和你的不同,但基本上都是互相尊重的。但到了現在變成什麼呢,要麼同路同聲音的就是朋友,不然就是敵人。敵人必須要口誅筆伐,甚至是暴力、起底。我覺得這些都夠了。對學校教育來說,這些和平、尊重、聆聽等,香港一直以來做的挺好的價值教育,現在要重頭收拾。我呼籲各界要一起擔起這個責任。無論民主、建制、家長、老師,大家要和平運動,大家互相聆聽和尊重。同路是朋友,對面也不應該是敵人。經過這兩個多月,大家都很心痛,現在真的要停一停,大家都要有個擔當,重新出發。
直新聞:現在除了街頭肢體暴力,還有語言暴力,有個學校的負責人在網上聲稱做警察子女的活不過7歲。請問教育界對這種說法的反應如何?
香港教育評議會主席 何漢權:我覺得要建構一個良好的價值觀,這個起點要麼是家庭,要麼是學校。這個良好價值教育一定是守法,一定是互相尊重、聆聽和包容,互相接受對方的愛護。在這樣的前提下,有老師公開在網上說,「黑警死全家」;也有位助理校長講,「詛咒警察父母,越早死越好」。這些已經不是情緒的發泄,而是面向廣大學生、社會的語言暴力的價值觀。不能小看這種語言暴力散發出的負能量,散發的影響比真正的肢體暴力更加厲害。
反對暴力、支持警察。
大家有時候就是說說,但說著說著就變成了真的、並且變本加厲。這個源頭就是你隨便說說,作為教職人員,不可以公開說一些這麼暴力的語言,令人擔憂和讓人難過的欺凌語言。所以有關學校和教育局應該要做出調查,並且要有處理的過程和結果向公眾交代。不單單是向歸校的學生、家長們交代,而是因為這已經是個公開的發言,媒體都有報道,所以應該是向社會交代的。大家都要擔當起來,香港需要和平表達訴求,大家該如何擔當呢?這好像吃的太飽,不吐出一些穢物的話,你永遠都不會覺得舒服的,也不會恢復健康的。所以大家都要各自承擔,究竟過去有哪些做得不好的?現在應該怎麼樣呢,將來又該如何。
第一件事,大家一定要承認,無論語言暴力還是肢體暴力,香港作為一個高度文明的城市,是完全不可以接受的。第二點,「同路就是朋友、否則就是敵人的這種觀念不是學校的生命教育。聲明教育是大家互相欣賞和接納,取長補短,一起去成長。
直新聞:教育局方面有沒有跟進這一方面的暴力言論?
香港教育評議會主席 何漢權:就我所知,教育局已經公開表示會跟進。我都期望要跟進,教育局有這個行政的權力,有專業的帶領能力,應該是要做一個角色去承擔。如果只靠民間團體,又可能變成「同路就是朋友、對面便是敵人」的黑洞理念。教育局調查是名正言順的:教師本身是否合乎教學專業的水平;他的語言是否達到教學的基本要求;有沒有違反專業操守。教育局是可以定奪的。如果有公開侮辱別人的言論、極端的威脅別人的言論,教育局應該要儘快調查並公開結果。因為再不正視這些暴力的話,一件疊一件以為過去了就沒事了,沒個結果,但將來該怎麼做,還是要有個說法。我們看2012年、2014和2016年,我們一直都沒有全面的檢討公布,還有政策該如何面對,我覺得這次這個學校老師發表極端言論該怎麼處理,我覺得是要正視、給一個結果。是要還什麼人的公道呢?其實通識科都有很多好老師,首先要還給教育界的聲譽。香港大部分老師其實是不錯的,但問題是正能量和正面的文化沒有被認真的提高和對待,要用各種方法突顯出來。
直新聞:您從事教育事業30多年,您覺得推進國民教育課程有哪些難點?
香港教育評議會主席 何漢權:97之後,國家收回香港,以平穩過度作為主旋律。但平穩過度已經付出了一些代價。「一國兩制」不動最好,但大家對「一國」有些掉以輕心,有問題就推給了「兩制」。回歸22年,香港國民教育不一定用內地的教材,如果一樣的話,鄧小平先生就不用說「一國兩制」了。但我覺得現在一定要正視「一國」。
譬如國民教育的根本在於國史教育。國史教育從小學重新做起來,然後中學。初中剛剛恢復為獨立必修,那麼高中課程應該怎樣呢,我們叫五年一小結、十年一中結、之後有一個計劃。除了書本上要重新推動中國歷史之外,我們要用教育、參與、經歷、獎勵這四個步驟去全面詮釋香港-國家-世界的關係。香港的情結在哪裡,如何聯繫中國心,從而帶動世界觀?我覺得未來要正視這件事。你看過去七八年,就因為一些不盡責的大學講師、中學老師只是講香港,或是把西方那一套搬過來。他們並沒有將香港的情結聯繫到中國心。我們說香港情懷、國家觀念、世界視野,我們沒有認真的想過這個重要性。在未來的學校教育,這三個點:香港情、中國心、世界觀是不能互相脫離的。一脫離,香港就散了一半了。這次就能看到,這些「港獨」眼裡沒有國家,沒有國家哪來的世界呢?回過頭來說,如果有世界觀的話,這些人不會這樣犯法的。有世界觀的話,就不會想霸占馬路就霸占馬路;有世界觀的話,就不會對美國歷史一知半解,以為美國是神,他們不知道美國的民主自由充其量就是在本土,美國在別的國家發動顏色革命是人盡皆知的。老師也好,學生也好,我們的價值教育里,要有香港、有國家、有世界。這三個點能結合的話,尊重、守法、民主等這些香港很可貴的核心價值,我覺得是可以重新塑造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