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這5種澡能不洗就不洗,對身體沒好處…… | 精選

2023-10-29     中國教育報

原標題:秋季這5種澡能不洗就不洗,對身體沒好處…… | 精選

一轉眼已經到了深秋,入秋之後氣溫下降明顯,天氣也越來越乾燥,你還會每天洗澡嗎?

很多人洗澡後發現,皮膚上開始長皮屑、疹子,於是減少了秋季洗澡的次數,但有些人仍然保持著每天洗澡的習慣。但是你們知道嗎?在秋天洗澡也是有講究的,這5種澡能不洗就不洗。

1

秋季這5種澡能不洗就不洗

1.頻率太高的澡

有些人習慣了每天洗澡,但秋季不僅氣溫降低,溫差也較大,皮膚為了適應環境,容易出現粗糙、脫皮屑等現象。如果還像夏天那麼頻繁洗澡,會加速皮膚油脂與水分的丟失,甚至破壞皮膚角質層。皮膚將因此變得更加乾燥、脆弱,進而引發瘙癢,甚至可能感染細菌。

2.時間太長的澡

許多人進入浴室後喜歡聽音樂、看劇,這樣洗澡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但是洗澡時間太長真的不可取。在浴室封閉的環境里待久了,不僅容易喘不過氣,洗澡時間太長還會對皮膚表面起保護作用的「皮脂膜」造成影響,長此以往,沒問題的皮膚也可能「洗」出問題,引起皮膚干癢。

注意:一般淋浴10~15分鐘就足夠了,即便是泡澡,最好也不要超過20分鐘。特別是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更不建議長時間泡澡。

3.溫度太高的澡

秋冬季氣溫較低,很多人因為怕冷等原因,愛用較高的水溫洗澡,覺得這樣特別舒服。但其實,過高的水溫會使我們的末梢神經興奮,加快身體水分的流失,繼而加重洗澡後的皮膚干癢,甚至會誘發蕁麻疹。

另外,水溫太高易導致全身皮膚擴張、血管擴張的情況,使心臟、腦部血液供應減少,有基礎疾病的人甚至還可能誘發心律失常、猝死。

建議:洗澡的水溫,接近人體體溫37℃~38℃左右為好,一般不超過40℃。

4.力度很大的澡

適當搓澡對皮膚的清潔有好處,但也要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痛為準,如果搓得太過分,會破壞皮膚屏障功能。

健康的皮膚屏障,可以阻擋灰塵、細菌等進入身體,也可以起到保濕作用。皮膚屏障受損,會加速水分流失,造成敏感、干癢,也更容易被細菌感染。所以,洗澡時適度清潔就好,不用使太大勁兒。

建議:少搓澡,健康肌膚2~4周搓一次就可以了;力度輕,以皮膚不發紅、不疼痛為準。

5.清潔產品太刺激的澡

秋季皮膚本就相對乾燥脆弱,如果使用清潔能力較強的浴液或是使用量過多,也可能損害皮膚的保護層,使皮膚耐受降低,造成干、癢。

在選擇清潔用品時,達到清潔皮膚目的的同時,儘可能溫和,避免損傷皮膚。

建議:洗澡後可以用柔軟的毛巾擦拭身體;洗澡後儘快使用保濕身體乳鎖住皮膚水分,皮膚干癢的症狀也會有所緩解。

2

這兩個時刻千萬別洗澡

1.空腹或飽食後

飯後不要馬上洗澡,如果飽餐以後立即洗澡,消化道的血流量就相對減少,消化液分泌減少,會導致消化不良,也有可能會加重心臟負擔。飯後馬上洗澡還有可能會引起低血糖,甚至出現虛脫、暈倒等症狀。在飽餐和空腹的情況下都不建議洗澡,最好是在飯後一小時以後再洗澡。

2.過度疲勞或體力透支後

長時間體力活動後,血液循環處於活躍狀態,立刻洗澡會加重心臟和血管的負擔,體質差的人還有致命的危險。長時間腦力活動時,大腦對血液需求量非常大,如立刻去洗澡,血液會向體表皮膚進行轉移,很可能造成大腦供血量迅速降低,從而導致暈厥。

3

天冷了

多久洗一次澡比較合適?

洗澡的時間並沒有嚴格規定,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制定,一般推薦3~5天洗一次澡即可,南方地區的朋友們可以適當增加頻率。

洗澡間隔時間過長,可能會導致皮膚清潔不當;間隔時間過短,可能會損傷皮膚,造成正常的角質細胞大量脫落、皮脂膜保護能力下降,進而間接破壞皮膚保護層,引起瘙癢、乾燥等不適症狀。

但是因為每個人身處的環境、年齡、膚質等有所差異,所以可以根據個人需要適當延長或縮短洗澡的間隔時間。

對於老年人來說,天冷的時候,一般不需要每天都洗澡。這樣可以避免過度清潔對皮膚造成的負擔,並減少相關健康問題的風險。

來源 | 新華網

責任編輯 | 趙利

更多精彩資訊,請點擊下方圖片,下載中國教育報APP、中國教育報好老師APP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1f03dc4ad7a3a8a11bd6b3f9438978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