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勢媽媽的弊端:易對孩子造成三種傷害而不自知,看看有沒有你

2023-08-12     陪寶寶寫日記

原標題:強勢媽媽的弊端:易對孩子造成三種傷害而不自知,看看有沒有你

「媽媽,你太強勢了,什麼事情,我都必須按照你的要求來做,我討厭你!」

嚴父慈母,這是很多人都牢記於心的4個字,可很多人卻弄反了。

父親變得很慈愛,母親卻變得異常強勢,生活中,不管大事小事,都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看似為了孩子好,可強勢的態度卻讓孩子感到厭惡,甚至會對孩子的身心產生巨大的危害。

強勢母親對孩子的傷害

過於強勢,喜歡掌控的母親對孩子的傷害可能遠遠超乎家長的想像。

1、影響孩子的擇偶觀

強勢的母親在生活中大多占據主導地位,家裡她說了算,孩子父親都沒有表達的份,時間長了,原本應該在孩子心目當中,屬於權威,偉岸形象的父親就會退居二線。

當孩子看到父親對母親的命令,唯唯諾諾,不敢反抗時,孩子就會覺得父親非常膽小,家中也沒有地位,內心產生輕視父親的想法,不尊重。

2、難獨立

強勢的母親,習慣事事掌控,在大情小事上,都會親手操辦,似乎只有這樣,母親們才會放心。

這種方式只會讓孩子缺少鍛鍊的機會,做事情也不能有自己的想法,時間長了,就習慣性地依賴母親,無法獨立思考,更不具備自己獨立的想法。

這些都讓孩子將來獨立,自理,變得異常艱難。

3、影響孩子性格

如果一個家庭當中,母親太強勢,父親不反抗,家庭氛圍也不會過分和諧,這樣的環境下生長的孩子,內心極有可能會留下陰影。

可能有些孩子當時並沒有表現得很明顯,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些影響都會慢慢地顯露出來。

孩子大多性格比較膽小,懦弱,內心也非常地脆弱,遇到一點事情,就喜歡逃避,不願意面對,遇事消極。

由此可見,母親太過強勢,不僅讓孩子不尊重父親,更會導致孩子依賴性強,無法獨立,對於性格也會造成不可磨滅的影響。

所以慈母要學會尊重孩子,適當地示弱,不那麼強勢。

母親示弱的好處

女性一直是柔弱的代名詞,可有些母親卻過於強勢,把自己表現得表現得好像無所不能,殊不知,這種方式只能讓家庭角色顛倒,氛圍不融洽,給孩子也會造成劇烈的傷害。

作為母親一定要學會恰到好處的示弱。

1、家庭和諧。

當母親學會示弱,不再事事大包大攬的時候,父親就會有了發言權,孩子們也有了表達自己想法的機會。

這樣一來,每個人都能勝任自己的角色,暢所欲言,家人關係就會變得更加融洽,在這樣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內心也會更豐滿,感到幸福和快樂。

2、激發保護欲。

孩子對母親的情感一直是非常強烈的,當平時表現很堅強的母親,一旦顯得異常柔弱和無助時,孩子內心的保護欲就會被激發出來,身上的責任感也會明顯增加。

他會下意識地意識地做出幫母親分擔,照顧母親,甚至保護母親的行為。

這些都能從側面影響孩子的成長和性格塑造。

母親可以在這三個方面示弱:

對成年人來說,總是在孩子面前示弱,會讓孩子沒有安全感,甚至會討厭母親,所以示弱也要掌握方式方法,不然,容易適得其反。

1、學習上示弱。

有些父母為了解決孩子學習上的難處或者希望顯示自己無所不能,總會對孩子的學習大包大攬,面對孩子的困惑也會下意識地意識地進行指導。

這樣的方式只會讓孩子對母親變得更加依賴,不願意自主思考,於學習無益。

當孩子表示題目不會時,母親可以告訴孩子,自己也不太懂,希望他自己查找資料或借用網絡等方式解決。

如果希望孩子能夠對知識點進行多加複習,讓孩子充當老師的角色,母親也可以示弱,試著跟孩子說,「這道題目好像很難,媽媽不太會,你能教教我嗎?」

這種方式能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自主解決問題,更能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和記憶。

2、生活中示弱。

只有表示自己不會,沒有精力,希望孩子幫忙,給予孩子更多的鍛鍊機會,孩子才能獨立。

其實不止母親,父親有時也應學會適當地向孩子撒嬌。

「這個活,媽媽體力不夠,做不了,爸爸太粗心,也幹不了,你力氣大又細心,應該可以做得非常做得非常好。」

在這種提示之下,孩子會感到非常地滿足,那種被肯定感,會讓他做事動力更足。

3、決策上示弱。

在家庭中遇到問題時,家長要學會示弱,不要一味地一味地表達自己的看法,讓孩子按照自己的要求做,而是不斷引導孩子,詢問這個問題他會怎麼處理,讓孩子獨立思考和決策。

次數多了,孩子就會變得更有主見和想法。

由此可見,當父母學會示弱時,孩子能更早地獨立,擁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見,學習的意願也會更強烈,內心也會愈加強大。

母親可以試著這麼做。

在向孩子示弱的過程中,可能剛開始並不會太順利,畢竟,要改變生活方式,也絕不是一天就能辦得到的。

生活中,母親一定要採取多種方式和孩子拉近距離,只有心近了,家長的示弱才會更有效。

1、給孩子機會。

照顧孩子,一直是母親心目當中最大的願望,哪怕自己生病了,也會拖著病體照顧孩子的生活起居。

其實,大可不必。

不管自己身體是否健康,在不影響孩子學習的情況下,多給孩子製造一些機會,讓他幫自己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生病了,也可以給孩子照顧自己的機會。

這樣不僅鍛鍊孩子的動手能力,拉近彼此的距離,更能讓孩子覺得自己已經長大了,能照顧母親了,責任心增強,滿足感也會油然而生。

2、尊重孩子。

示弱本質上是父母和孩子處於平等的地位,沒有高低之分,基礎是父母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

將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來對待,多聽聽孩子的想法和建議,平等的交流,公平的對待。

只有做到這樣,才能為示弱打好堅實的基礎。

3、多鼓勵表揚。

當孩子試著自己獨立思考或做一些事情時,前期的表現可能不盡如人意,甚至出現損壞物品的後果。

如果家長這時一味地指責批評,只會讓孩子內心覺得委屈,後期也不願意再動手了。

所以,要想讓孩子有更多的勇氣和動力,幫助父母承擔自己該承擔的責任,家長應該做到面對孩子的犯錯多鼓勵和表揚,讓孩子在不斷地犯錯中慢慢進步。

只有這樣,他才能更有動力和勇氣進行下一次的嘗試。

示弱,並不是覺得自己比孩子差,而是讓孩子有機會去鍛鍊自己。

作為家長,保護照顧孩子肯定是放在第一位的,但一味地強勢或包攬,只會讓孩子變得依賴,難以獨立。

試著在學習,生活和決策上及時示弱,讓孩子更加的獨立自主,只有這樣,才能幫助他們更快更好地成長

作者:等風來
兩個孩子的職場媽媽,左手執筆右手帶娃,喜歡讀書、寫作、畫畫、堅信即便生活一地雞毛,內心也要擁有自己嚮往的詩和遠方,關注我,持續給您提供更多育兒乾貨。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1a39f77dbb009ebf92e6cb5d5edb77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