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東西太毒了!因它成都男子躺進華西,輕則變傻,重則要命!

2023-08-16     四川名醫

原標題:這東西太毒了!因它成都男子躺進華西,輕則變傻,重則要命!

你相信偏方治大病嗎?

雖然效果待定

但是總有人奉若圭臬

卻不知

有的「偏方」更可能要大命!

突如其來的要命腹痛

「我」竟然是中毒了!

上周,四川大學華西第四醫院急診科主治醫師羅林娜接診到一中年男子。

腹痛、乏力、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狀,這位先生先後輾轉多家醫院就診,均未明確病因。病情愈發嚴重,出現了輕度貧血、肝功能損害等症狀。

當他來到羅林娜醫生面前時,男子,已經肚子痛到大汗淋漓、臉色蒼白,甚至說話聲音都虛了。男子家人說,他發病的時候又急,說疼就疼,並且排便不暢很多天了。見狀,醫生連忙為他開了血液和尿液檢查。

經一系列檢查,發現其腹部平片呈高密度影,血鉛已超正常值,而尿鉛高出正常值近37倍!

原來,是鉛中毒!

然而,要想排鉛,首先就要切斷鉛的來源。在醫生的指導下,患者及家屬逐一排查下,他突然想起來,最近吃過一個經朋友介紹的私人配製「偏方」。

檢測結果發現:這所謂奇效的偏方中加入了鉛粉!

醫護人員為這位男子制定了詳細的治療方案,在排鉛治療的同時監測患者的肝、腎功能情況。目前,他的腹痛症狀已經明顯的好轉。

「鉛」有多毒?

任何劑量都有害!

人體中有很多種「金屬微量元素」,或多或少都會有一定的功能。

但是,鉛卻是個例外!

鉛在人體內沒有任何生理作用。最為理想的狀態,是血液中的鉛濃度(簡稱「血鉛」)為0。但鉛在生活中廣泛應用於工業、農業、醫藥等許多領域,從而導致鉛中毒無處不在。

最流氓的一點是,鉛的毒性沒有下限,任何劑量濃度的都可以對身體造成損害。那句「脫離劑量談毒性,就是耍流氓!」在鉛身上,不適用!

一旦血鉛超標,它對身體的損害,將是全方位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消化系統,還有腎臟系統……嚴重的可導致器官衰竭和死亡。

相對成人,兒童更容易鉛中毒

#這是因為,兒童鉛吸收率高達42%~53%,約為成人的5倍,而排鉛能力只有成人的1/7

# 2000年《中國實用兒科雜誌》刊發的一篇研究中指出,對160名兒童,進行了血鉛檢驗和智商測試。

發現:兒童血鉛每升高100微克每升,智商下降6.67分!

鉛入血後會積蓄在紅細胞、肝臟、肌肉、皮膚、結締組織、肺、腎、腦、生殖器、胎盤等。當血液里超量的鉛排掉後,過段時間,骨頭、骨髓里的鉛會進入到血液中。

所以,治療鉛中毒要打持久戰

有時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

日常生活中鉛會來源哪裡?

鉛進入人體,主要有呼吸道吸收、消化道吸收和皮膚吸收三種途徑。日常生活中,很多你想不到的東西,其實都含有鉛。

1

盛食物的器具

曾有媒體報道過一家三口集體錫中毒的案例,三人都是吃了錫壺酒後中毒發作的。這些錫壺並非由純錫製成,其中還夾雜了金屬鉛,而且含鉛量很高。酒中富含多種有機酸,容易與鉛發生反應,鉛慢慢溶入液體中,放置幾天,就成了含鉛的「毒酒」。

這類似新聞也不少,如下圖:

2

鉛粉被視為偏方入藥

新浪微博@頭條新聞 的報道,長沙6個月大的男嬰,因為家長聽信偏方,連續4個月給孩子塗抹「黃丹粉」,結果導致孩子孩子鉛中毒!

3

爆米花、皮蛋等含鉛食物

臨床上最常見食品的污染有:爆米花、皮蛋(松花蛋),長期大量食用,很可能因鉛過多而影響大腦功能。

4

長期接觸含鉛用品

較為常見是含鉛油漆、學習用品和玩具的污染。兒童啃咬玩具及學習用品,不洗手及抓食食物,將彩色印刷紙及印有鉛字的紙放入口中咀嚼等,很容易造成鉛進入兒童體內。

甚至比如清明節有人會燒錫箔紙元寶(冥幣),含鉛量也很高。曾一位70多歲的老太太,家裡做喪葬生意,幾乎每天都在店裡摺紙元寶,有十多年了。後來有一次突然肚子痛被送到醫院,檢查發現血色素低,被確診為鉛中毒。

5

環境中的鉛污染

居住於涉鉛企業周圍、居室新裝修、住房樓層低及靠近主幹道(接觸含鉛汽車尾氣)等,其中大量的鉛都集中在小孩呼吸帶的高度,大大增加了兒童鉛中毒的危險性。

我們該如何預防?

家裡有小孩的老鐵們,下面幾點建議,要拿小本本記好咯~

1、 購買合格、正規渠道的家用產品

孩子平時用的玩具、文具、塗料、餐具、護膚品,大人用的化妝品等,都一定要選擇正規廠家,信得過的合格品牌。

仔細查看說明書,避開異味重的物品,從源頭上減少鉛的攝入。使用玩具,顏料後,進餐前認真洗手。

2、營養均衡,不吃含鉛類食物

孩子如果營養不良,特別是體內缺乏鈣、鐵、鋅等元素,會使鉛的吸收率提高和易感性增強。所以保證孩子飲食營養均衡,包括水果、蔬菜、穀物、蛋白質和乳製品的組合。

儘量避免給孩子吃皮蛋、老式爆米花機爆的食品,等其他含鉛較高的食品。

3、不盲信偏方

不要輕易嘗試由非專業醫務人員提供的治療方案,或服用來源、成分不明的藥物、保健品等,以免對自身健康造成危害。

選擇保健品,應通過正規機構,同時認準產品資質,以便獲得相應的質量保障。

若出現身體不適,應儘快至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排查,以免延誤診斷、治療。同時,建議接受具備充分依據的檢查,幫助儘快明確疾病原因。

防槓提醒:此文並非指責所有偏方都不靠譜,有源可尋,有科學依據,不傷害孩子有實際獲益的偏方除外。

長這麼大

誰還沒試過

老一輩的「祖傳秘方」呢?

留言區大開

說出你的故事吧~

「本期科普醫生」

醫生簡介

四川衛生醫療隊中毒分隊隊員,中毒醫療骨幹。從事臨床醫療診治二十餘年,對內科疾病的診治及各種急危重症的搶救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各種藥物、農藥、氣體、各化合物等中毒的救治。對血液凈化技術、機械通氣、纖支鏡、重症超聲、各種重症有創技術檢測等熟練掌握。在中毒及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有深入研究。參與多項科研項目,獲得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數篇,發表核心期刊數篇。

編輯 | 魚魚

監製 | 黃利琴

審核 | 藍嵐

圖片來源 | 攝圖網

*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

圖片內容不授權轉載

需轉載請評論區留言或添加客服(scmy120)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18970bd40f42d20175c896fb96eb07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