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女節特刊|兩會聲音 巾幗力量

2023-03-08     中國網

原標題:婦女節特刊|兩會聲音 巾幗力量

圍繞「沒人帶」「養不起」「生不出」等突出問題,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賀丹建議建立和完善生育保險,嬰幼兒照護補貼,生殖健康服務等基本保障制度,大力擴大生育保險的覆蓋範圍,將嬰幼兒照護服務和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範圍。

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白沙黎族自治縣七坊鎮社區醫院醫生 韋小麗代表建議,持續探索健全適應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持續推動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均衡布局,發展壯大鄉村醫療衛生人才隊伍,提升村民就醫便利性,改善就醫服務體驗,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全國人大代表,海軍遼寧艦某中隊少校政治教導員朱悅萌表示,這十年,遼寧艦從下水啟航、戰機上艦到編隊一體、艦機融合,從近海訓練到遠海部署,正在繪就大國重器更加深遠、更加壯闊的奔涌航跡。這一切成績的取得來自一代代航母人的接續奮鬥、彎道加速。我們把青春和夢想融入祖國的航母事業,千人同一艦,萬里不迷航。歡迎更多的年輕朋友投身航母事業,和我一起駛向更遠的海、更深的藍,我們一起闊步星辰大海、逐夢萬裏海天。

今年, 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通市佰仁堂常青樂齡護理院院長助理 李楠楠提出關於進一步做好醫養結合養老機構醫護職稱的建議。她指出,有關部門應完善醫養結合機構醫護專業技術職稱,設立正高級職稱,打通職業晉升通道。

「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重要基石,人才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基礎性資源。今年全國兩會,我將聚焦教育、人才等方面的內容。」全國政協委員、澳門科技大學校董會秘書長陳季敏說,她圍繞澳門開展「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教育的課題進行了調研,認為不但要在澳門繼續深化「愛國愛澳」教育,還要講好「一國兩制」成功實踐的故事。

陳季敏的另一項課題是探索建立「大灣區人才共享」機制,希望以此提升粵港澳大灣區的吸引力,引進、用好、留住人才,最大限度發揮人才效益,更好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談到大熊貓保護現狀,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 侯蓉介紹,從1994年到2022年底,成都熊貓基地大熊貓數量從18隻擴展到了237隻,增長了12倍。「但我始終認為,繁育大熊貓只是其中的一個階段,我們最終的目標是讓它們恢復野性、回到野外,讓野生大熊貓能夠永久生存和繁衍下去。」侯蓉提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更好保護好大熊貓棲息地。近10年來,中國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很大進步,包括大熊貓國家公園在內的中國第一批國家公園已正式設立,標誌著中國的自然保護進入新階段。 「這些進步也讓我更加堅信,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野生大熊貓一定能在我們的土地上更加愜意地生活,更加健康地成長。」侯蓉說。

全國人大代表、伊利集團資深產品研發經理王彩雲今年關注的重點方向是「奶業振興」,「我認為,技術突破與研發創新,將推動奶業振興;而以奶業振興為有力抓手,將有效助力鄉村振興!」

王彩雲指出,當前,奶業產業鏈中,還有不少「卡脖子」問題亟待突破。「作為基層科研工作者,我希望能夠通過強化『產學研用一體化』的拉動作用和協同創新機制,特別是在新型乳品加工技術開發、高附加值乳源原料加工、乳中功能成分重組等行業重點及前沿領域,將『產學研用』做深做實,助力『奶業振興』;並要讓奶產業鏈的生產價值,轉化為實實在在的收益,落進農牧民的口袋裡,有效推動鄉村振興。」 王彩雲表示。

「從最初對商業航天領域發展的預判,到近幾年見證和參與商業航天的建設,我感受到中國商業航天事業正在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機遇期。」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前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航天科工航天建設副董事長、總經理竇曉玉向記者表示。

對於產業發展如何更好地助推地方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全國人大代表、赤水市牽手竹藝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昌芹表示,竹產業是貴州十二大特色產業之一,赤水是全國竹編工藝之鄉、全國竹鄉,被國家列入了首批一縣一品,要把竹編非遺產業做成品牌化產業化,讓竹編工藝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上展現了更大的作為。她說:「我們要用我們的非遺傳統文化引領好非遺竹編市場,用市場來弘揚文化,把我們的竹編手藝進行創新,把傳統手藝融入現代人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把它們結合在一塊,我們才會發展傳承得更好。」

「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對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消費持續恢復,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前門都一處餐飲有限公司都一處前門店副經理吳華俠表示,「老字號」博物館迅速發展,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亟需解決,比如規模有限、展播無法超越時空等。為此,她建議,依託「老字號」協會、博物館協會、旅遊協會等社團組織,統籌規劃、系統設計,推動「老字號」博物館集群式發展,促進「老字號」產業振興、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和文旅融合。

吳華俠建議,依託國家文化產業發展項目庫第二批入庫項目中華數字藝術城,統籌建設國家級數字化「老字號」博物館,將「老字號」博物館集群搬上「雲端」,通過數位技術,推動「老字號」博物館多樣化業務開展和大數據生產、傳播、應用,開展雲典藏、雲展覽、雲交易、雲美育、雲場館等新業態。

(文字內容綜合新華網、人民網、央廣網、中國新聞網、科技日報等消息 圖片來源:新華圖庫、採訪對象本人供圖)

監製:薛立勝

策劃:唐佳蕾

製圖:唐佳蕾

整理:謝露瑩

審校:蔡曉娟

中國網新聞評論部出品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105c1e770e728055b6b77a14a550d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