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
2020年只剩最後10幾天了,有沒有感覺到一絲絲恐慌?
被恐慌感驅使,我提前就開始盤點2020年到底做了什麼。不盤點還好,一盤點就發現,其實還有很多計劃都沒有完成。
我們想要的總是那麼多。既想要高效工作,還想要多看幾本書、幾部電影、再多運動幾個小時、變得更瘦一點……
無限多的計劃困在有限的時間裡,才總覺得力不從心、措手不及。
只能儘可能提高自己的效率,以便2020年最後的一個月不要虛度啦。
最近學到了1個能讓自己更專注和更高效的小習慣,特來分享給大家哦。
那就是:
把「倒計時」運用到極致!!!
之前我分享過用「forest」APP來記錄自己的專注時間,這是一個挺好的方法,可以提高大家的專注時長。
但是專注的時候就一定是高效的嗎?我覺得未必。
因為就算在專注時間裡不玩手機,卻也未必能讓精力完全集中。尤其是看書的時候,不自覺就走神了,空空流逝了好幾分鐘甚至十幾分鐘。
由於大家平時都只愛刷微博、看抖音,大腦習慣了處理信息時的簡單化和碎片化模式,就會越來越難以集中注意力。
這樣一來,上班時2個小時就能完成的工作任務,常常被拖到3、4個小時。
下班後想看點書的話,本來我們3小時就能看完的一本書,最後3小時卻只看了一半,計劃當然就完不成啦。
如果是在備考的話,那就更焦慮了。因為很有可能每天制定的學習任務都完成不了,讓挫敗感更加嚴重,自己也會深陷沮喪之中,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
所以單純積累「專注時間」很重要,提高專注時的效率更加更加重要。
而效率提高的過程,就是鍛鍊自己大腦「集中處理信息的能力」和「高效處理信息的能力」。
這時候就需要一個非常有用的感覺,那就是——緊迫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正計時完全沒有倒計時有緊迫感。
我小時候提高讀書速度,就多虧了圖書館的關門時間帶來的「倒計時」之感。
要想在下午5點之前看完手頭上的書,不得不拚命加快速度,到最後閱讀速度自然而然就加快了。
寫作速度的提高也是同樣的過程。最早的時候我寫3000字的文章要寫好幾天,但現在一般只需要3個小時。
因為平時寫1000字的話,我就會控制在1個小時之內。
所以倒計時是個非常有效的辦法,可以很有效地提高我們的效率。
那具體怎麼操作呢?給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做法:
1.制定一個能帶來「緊迫感」的時間
每次想要完成一個任務,可以先預估一下自己按照之前的速度,大概需要的時長。
然後再把這個時長壓縮一下(比如變成原時長的三分之二),變成一個能帶來緊迫感的時間。
比如原來寫完一份工作報告需要3個小時,現在就給自己設定一個「2個小時就要完成」的計劃;
比如之前閱讀100頁書需要2個小時,那就給自己設定「1.5個小時就要讀完!」;
之前刷20道題需要30分鐘的話,現在就規定自己「20分鐘之內全部刷完」……
這樣一來,才能夠激發自己大腦飛速運轉,避免潛意識裡拖拖拉拉、走神嚴重。
2.開始倒計時!
說了倒計時,就要真的做到,不要只停留在「想像」中。
用手機也可以倒計時,但不如專門的計時器好用。
之前我給大家推薦過一個簡單的計時器:
非常便宜、輕便、便攜,拿著去自習室或者咖啡館都很方便,尤其適合用來隨時隨地倒計時。
設置好時間之後,在執行計劃的過程中經常看一下時間,就會一直保持著心理上的緊迫感,讓自己不自覺地加快完成的速度。
3.繼續縮短時間~
當我們習慣了現在的時間之後,就說明自己需要繼續進步啦。
這時候,可以把之前設定的時間繼續縮短,直到自己越來越高效。
這樣堅持一段時間之後,一定會對拖延症有用的。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裡啦。
希望這個小方法能對大家有用~一起過好充實的12月吧!!
伊心,暖心少女,青年作家,新書《留住所有時間變美好》正在熱賣中,知乎@伊心同學,微博@伊心同學,豆瓣@伊心,公眾號:伊心(ID:yixintongxue),練瑜伽經授權發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0kyVHYB9j7PxaI7jRO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