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能給離世的親友,捎一份禮物
你,會選擇什麼?
是一套她心儀已久的 化妝品套裝
補水、美白兩不誤,哪怕是素顏出街
也依舊是茫茫人群中,最耀眼的存在
或是一台他攢了好久工資
才捨得入手的 單眼相機
按鍵精緻,功能完備
將生活點滴,刻錄成一張張相片
一個人的日子,再也不覺孤單
這些以假亂真的 紙紮作品
來自 80後「陰間設計師」,歐陽秉志
在香港,經營著一家,擁有 70多年歷史的
「另類」小店: 寶華扎作
專為逝者,製作個性十足的祭祀用品
創意暖心,手藝真誠,作品被邀請至希臘參展
CNN、BBC等官方媒體爭相報道
為Beyond樂隊主唱 黃家駒
定製一把一模一樣的電吉他
替「樂壇白月光」 張國榮
打造一個「為你鍾情咖啡廳」
為天生就屬於舞台的梅艷芳
設計一個可以旋轉的展演平台......
歐陽秉志為黃家駒和盧凱彤訂做的吉他
「幫在世的人完成心愿,替逝去的人達成遺願」
當薄薄的紙張,承載起深沉的思念
我們與逝者的距離,仿佛也變得沒那麼遙遠
子承父業,
「廢青」拯救傳統紙紮
歐陽秉志是「寶華扎作」的二代傳人。
1997年,剛從設計學院畢業的他,本想著在廣告、設計行業,大展拳腳,
卻在一次次的面試失利後,被迫活成了遊手好閒的「廢柴青年」。
當時,恰逢父親紙紮店裡的師傅退休,亟需人手。
無所事事的歐陽秉志,便抱著「補位」的心態,來店裡做幫工。
沒想到,這一做,就是20多年。
2000年的一天,歐陽秉志正在店裡,翻看潮流雜誌解悶。
眼睛滑過酷炫的機械狗、滑板車,不自覺就停了下來——
傳統的紙紮用品大都老土,何不抓住潮流密碼,讓先人也時尚一回?
歐陽秉志找來一些硬紙拼拼貼貼,捯飭出 跳舞毯和滑板車的模型,掛在店門口,
沒過幾天,就被一位剛失去孩子的母親,買了去。
再後來,隨著 《壹周刊》等上門採訪的媒體,越來越多,
搖搖欲墜的札作老店,也在流量的曝光下,意外爆火。
有人慕名而來,要為愛打撞球的先人,定製一張 撞球桌。
歐陽秉志花上十來天時間,在2米高的檯面上,規劃好洞口,
再擺上幾粒可以自由滾動的桌球,逼真到極致的布局,真就可以用來一決高下。
也有人抱憾而來,想給來不及收到禮物的母親,送上一台 網紅吸塵器。
歐陽秉志又前後搗鼓了一周,尺寸參照實物,一比一還原,零件及配色,也和實物無異,
就是這個用紙粘合而成的作品,「身價」竟直衝 2000多元。
歐陽秉志的扎作, 源於對日常生活的觀察,且十分注重「使用者」體驗。
接到訂單後,他常常會先上網搜集資料,或是去實體店仔細「考察」,
用畫筆,臨摹出札品的大概形狀,再將竹子削薄,搭建出框架,
最後小心翼翼地糊上紗紙,點綴好細節,
一件件寓意特殊的「藝術品」,就在手中誕生。
仿照國際大牌,為女友訂做一個 經典款包包,
拉鏈可以真實地打開,容量也大到感人,
「包治百病」的定律,果然到哪都適用。
給「老頑童」爺爺,拿下整個 「出遊豪華套餐」,
平板、手機自然必不可少,護照和老花眼,也給一併安排,
這輩子沒去過的地方,可得趕緊抽空補上。
作為「札品」,即便 歐陽秉志耗費再多的時間、精力去打造它,
也終究難逃其,被燃成灰燼的命運。
然而,只要想像著已逝的先人,真的會用這些形態、功能各異的物件,
實現「衣食住行」的需求,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
他,便從不覺得可惜。
「禮物」承心意,
溝通「陰陽」世界的橋樑
在歐陽秉志眼裡,「紙紮」技藝,萬變不離其宗。
材料無非是竹、鐵絲、紙、漿糊, 重要的,從來都是人。
他做每一件作品,無論簡單複雜,始終都抱著,
給往生的人,「贈送禮物」的心態。
將自己代入一個個或悲痛,或充滿溫情的故事,對這些承載著愛和祝福的作品,細細打磨,
手札的溫度,好像就真的會隨著滿滿的心意一起,傳達到另一個世界。
歐陽秉志至今還記得,幾年前,一位四十多歲左右的媽媽,哭著跑來找他,
希望能訂做兩隻,和圖片上一樣的「蒙奇奇」玩偶。
它們是女兒在世時,每晚都伴她入睡的夥伴,
有了它們,即使是在陰間,女兒也不會感到孤獨。
歐陽秉志被這位母親簡單、樸素的願望打動了,
雖然此前,他從沒有製作過玩偶,但他,想盡辦法滿足。
先從網上找到好些「蒙奇奇」不同角度的照片,
再按對應的比例,用竹篾搭出框架,
可愛的玩偶,就成功了大半。
細節製作是最難的。
玩偶的手,小巧又纖細,要將它們逼真地還原出來,十分考驗耐心。
毛髮拼貼,也很繁瑣,從剪出屢屢髮絲,到一層一層仔細地粘貼好,歐陽秉志共花了一周左右的時間打磨。
當那位媽媽再次來到的店裡,見到這對可愛又充滿靈氣的「蒙奇奇」,瞬間感動得熱淚盈眶。
用紙紮連接親情, 既圓滿了逝者生前的夢想,又能給予在世的人,心靈上的慰藉,
這件「功德無量」的事情,歐陽秉志從來都是帶著一份 使命感在踐行。
有一回,一位20歲左右的男孩找到他,希望能為離世的女友,做一碗她最愛的米線。
口味一定要是中辣腩肉的,額外還得加餐一份「土匪雞翅」。
聽著小伙充滿愛意的描述,歐陽秉志很是動容。
他來到小伙提到的米線店,親自打包了一份,同款米線和雞翅,
一邊觀察它們的紋理,一邊用心品嘗,細細研究,
終於找到了「完美復刻」的方法——
最難做的雞翅部分,選用實實在在的 冰鮮雞翅作模具, 在它們外面裹上紙,捏出理想的形狀,
等到成型後,再把雞翅取出,封口,
然後著上顏色,點綴上芝麻粒......
就這樣,這份紙質的「塑料美食」,不僅變得秀色可餐,燃燒起來也不會產生異味。
「紙紮,是連接在世者與逝者之間的橋樑。做這行久了,看多了生離死別,便能體會到,一件紙紮,真的可以解開在世者與逝者的心結。」
從無心插柳,到蛻變成專注於潮流紙紮的老師傅,
歐陽秉志用一絲不苟的製作,和超強的同理心,
詮釋了:能為往生者做最後一件事,也是一份敬意。
打破「晦氣」的濾鏡,
紙紮藝術的新玩法
然而,即便歐陽秉志用純熟的技藝,把這些殯儀紙紮品,製作成了真假難辨的藝術品,
早年間,大夥還是會給它們貼上「不吉利」的標籤,然後,避而遠之。
但今天,隨著各式各樣的紙紮品,出現在了更多不同的場合,
越來越多的人,也願意去重新認識,並發自內心地欣賞,這門「冷門」的手藝。
客人找歐陽秉志訂做的《星球大戰》頭盔,被擺在家裡當裝飾品
2015年初,香港熱門網絡平台的藝人 東方升,找到歐陽秉志,
委託他製作一個與自己同款的「東方升紙紮公仔」:
一身藍色西裝,搭配同色系波點領帶,在招牌滲血紗布造型的襯托下,更顯熱情與活力。
這名紙紮公仔在同年7月,來到香港書展作宣傳。
當東方升把他們的合照,上傳到社交媒體,獲得了網友們的好評和點贊。
第二年,歐陽秉志又迎來了一位特別的客人——
一家法國曲奇餅店,特意委託他,製作 20個白兔形狀的紙紮包裝袋。
它們把美味的曲奇,放入這種富有香港特色的紙袋中,送給當紅的名人嘉賓推廣,
無意中,也消除了大家,對紙紮手藝的恐懼。
用來當擺件、作展覽的作品,就更多了。
2016年5月,有環保團體找到歐陽秉志,請他用竹子和紙箱,製作一間半圓球體狀的「冰屋」。
後來,這個偌大的裝置,出現在了以「關注全球變暖」為題的展覽上,
小朋友在裡面,自由地鑽進鑽出,時而拿起筆在「冰屋」上簽名,
時而和屋外的家長玩捉迷藏,別提有多歡樂。
現在,每年香港的天后寶誕,歐陽秉志都會受邀,為女人街上的商戶, 製作華美的花炮,
一年一度的香港維多利亞中秋燈會上,也常有歐陽秉志設計的 旗袍花燈展出,
從物料到飾品,都按照傳統習俗,精挑細選,根據不同主題,再注入潮流時尚的因子,
這些獨一無二的藝術品,集傳統與現代審美之大成,叫人大飽眼福。
多年前,歐陽秉志在香港中文大學持續進修學院,教授紙紮技術時,就曾得到過啟示:
傳承,不一定是由師傅把手藝傳給徒弟,
也可以將它融入生活,通過引起更多人的關注,延綿不斷。
札作也好,祭品也罷,都不過是
普通人寄託情感,手藝人傳達用心的載體,
尊重每一份愛的表達,
浪漫和溫情,就能在時光的流淌中延續。
圖源:網絡
- END -
歡迎將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每天早上6:30不見不散
喜歡請分享,滿意點個贊,最後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