懟人兒子or軍閥爹:王思聰與王健林的「相愛相殺」

2019-06-22     平行侃娛樂

本文為「平行娛樂—葉公子」原創

商海沉浮,風雲變幻,普通人永遠無法想像商海的「血雨腥風」。

改革開放初期,國家大力支持「個體戶」,很多公職人員下海經商。有些則接手了國有虧損企業,從而發揮自己最大的社會價值。

那時候的人,無私、真誠、願意付出努力。

王健林便是其中一員。

從兩手空空到多年蟬聯中國首富,王健林傳奇的一生一直為人們津津樂道。

但是真正把王健林推到風口浪尖的,或許並不是因為他的「商業帝國」,而是因為他有一個特別「愛懟人」的兒子王思聰。

王健林抓住了改革開放初期房地產發展的迅猛期,一舉建立了自己房地產不可撼動的商業帝國。

王健林在2016年曾面對過一次重大的危機,萬達集團海外資金鍊突然斷裂,若是不能馬上解決的話,自己辛苦建立的商業帝國可能就會毀於一旦。

這時王健林又拿出自己多年征戰商海的魄力,砍掉了自己旗下旅遊、電商、酒店以及海外地產項目,及時備好了儲備資金,才能讓萬達幸免於難。

雖然多年來房地產行業動盪不安,但是王建林總是能用自己的高瞻遠矚和運籌帷幄,為自己的集團做好萬全的準備。

自2013年開始,王健林就創造了六年之內連續五次蟬聯《胡潤福布斯房地產富豪榜》。

王健林1954年出生,一直跟隨母親生活。1970年,王健林入伍當兵,這對王健林的一生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

王健林後來所有的行事習慣都有著濃重的軍隊色彩,放在兒子王思聰的嘴裡則是:「軍閥做派」。

1971年,王健林在部隊當了一個普通的偵察兵,這一當就是七年。直到1978年,他才晉升為排長,並且進入大連陸軍學院學習。

畢業後,王健林又開始在部隊做幹事,在此期間他一直沒有停下學習的腳步。

直到1983年,他再次進入遼寧大學學習進修,當時學習的專業對於王健林以後的商業生涯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因為當時他學的專業是經濟管理。

1986年,王健林從部隊轉業之後就進入了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政府任當時的辦公室主任,這在當時是人人羨慕的「鐵飯碗」。

只是這個「鐵飯碗」王健林僅僅捧了三年,1989年他就接手了西崗區住宅開發公司,此時這一公司一直處於連年虧損的狀態。

從此之後,王健林才開始了自己的商業之路。

一路所向披靡,戰無不勝。

1988年,王健林的事業剛要起步時,王思聰降生了。

這個孩子好像天生「有福相」,從他出生開始,王健林的事業越做越大,一路高歌猛進。

不過,王思聰對此卻毫無所覺,甚至在訪談節目中控訴:「我是父母創業下的犧牲品。」

1992年,萬達集團正式成立。

隨著王健林和妻子林寧的事業越做越大,雙方都沒有很多的時間來照顧王思聰。

這時,王健林下了狠心,將5歲的王思聰送到英國讀書。

從小就脫離父母懷抱的王思聰,自由生長,性格桀驁不馴。這從他變身「網紅」的日常言談中,我們就可以察覺出來。

只要他看不順眼的人和事,便會出言「怒懟」。其實他的性格中帶著多數人少有的真性情。

有意思的是,王思聰在十幾歲之前根本就意識不到自己家很有錢。小學時,他也跟尋常的孩子一般玩耍打鬧,一起玩兒遊戲,一起吃路邊攤。

那時,對家裡到底有多少資產,根本就沒有概念。直到十幾歲讀中學時,他才意識到:原來他們家「很很很很有錢」。

王健林的商業帝國建立的如此之大,也要付出一定的代價,除了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之外,最大的愧疚便是沒有好好陪伴家人,沒有好好陪伴孩子的成長。

王健林和王思聰雖然是一對親父子,但是自來卻根本沒有在一個屋檐下待過,也很少在一張飯桌上吃飯,這樣他們之間總會多著很多的「彆扭感」。

缺乏溝通的父子之間總是想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不會去考慮對方的感受。

身上軍閥氣息嚴重的王健林,想讓兒子王思聰畢業之後就來萬達接任自己的事業。

但,也僅僅是他自己的想法。

王健林的性格中有著軍閥的控制欲,加之多年掌管萬達集團,更讓他多了比一般人更多的威嚴,但是這些在兒子王思聰面前卻「統統什麼都不是」。

自小在英國開放式教育思想的潛移默化下,王思聰更加嚮往自由和自我創業。

而且王思聰在英國學的是哲學,總喜歡用哲學思維看待萬物。雖然我們現在看到的王思聰總給人一種耿直boy的感覺,但其實在英國同學的眼中,他的思維非常活躍,而且大腦很聰明。

雖然王健林有龐大的商業帝國,但是王思聰卻壓根兒瞧不上自己的老爹。

「除了有點錢,連英語都不會,說啥啥也不懂,根本沒什麼了不起的。」這是王思聰用來形容自己老爹王健林的一句話。

父子兩個湊在一起,大多數時候是沉默寡言,各自干各自的事,很少能找到共同語言。但是王健林卻對兒子到處亂懟人這件事頗有微詞。

因為在王健林的心目中,兒子根本就不懂在當下社會的人際關係。所以總是警告他,千萬不要在網上亂罵人。

王健林習慣了自己的軍閥思維來指揮兒子,但是兒子卻壓根兒不聽他那一套。

最後無奈的王健林只好妥協:「起碼你在罵人的時候要考慮一下這人能不能罵,儘量別罵我的朋友。」

王思聰直接不賣老爹面子:「你朋友那麼多,我記不住!

父母是永遠較量不過自己的子女的,王健林只能做最後的讓步:「那你以後再罵人的時候,不要總是指名道姓,起碼給人留點面子。」

相對於王思聰最初指名道姓罵「俏江南張蘭」和「歌手愛戴」相比較,後期王思聰罵起人來就比較「委婉」了,或許是聽進去了老爹的話。

這對父子,因為從小沒有長期在一起相處,長大回國的王思聰跟父親相處起來,總有一種「相愛相殺」的味道。

王健林曾經對王思聰無數次耳提面命。他曾對對兒子就當下「國人之間的人情世故,以及社會的複雜程度進行深度的剖析」,但是王思聰依然我行我素,對老王的訓斥嗤之以鼻,壓根兒不放在心上。

王健林有一段時間曾經極度後悔,過早的把王思聰送到國外讀書,如果讓他在國內讀書到高中畢業之後再送到國外,或許他就會懂一些國內的人情世故了。

因為王思聰的口無遮攔,有時候確實讓王健林非常的尷尬,有時也會讓王健林的朋友非常的尷尬。

比如360的周鴻禕,看到王思聰在朋友圈髮帶著狗坐飛機的照片。就自己往上湊,問他:「坐飛機讓帶狗嗎?是不是需要買兒童票?」

誰知道耿直boy王思聰直接回答:「不知道,我是私人飛機。

這一度讓見識過大風大浪的周鴻禕非常的沒有面子。

但是沒辦法,王思聰就是這樣的性格,從來不會顧及對方的面子,該說的說,該做的做,哪管對方是誰?

2011年4月微博炮轟張蘭;2013年8月微博隔空和歌手愛戴掐架;2014年6月又開始怒懟京東;2015年又先後炮轟范冰冰和張馨予,引發雙方粉絲和王思聰的網絡罵戰。

王思聰無視老爹王健林的警告,從未停下自己在網絡上「懟人」的腳步,看似任意妄為,但若細心觀察的話,會發現其實極有章法。

雖然早早的離開了中國式教育,但是王思聰對中國當下的國情以及人的人情世故,還是有一定的把控度的。

王思聰曾經在一個訪談節目上被問:「為什麼總是炮轟娛樂圈的人?」王思聰回答:「其他圈子咱也不敢啊。」

所以,其實他也知道中國的人情世故,他始終知道自己跟父親王健林是站在同一條船上的,有些東西有些人是不能碰的,他必然一點都不會碰。

2016年,萬達資金鍊出現問題,王健林停下了集團的很多項目,萬達危在旦夕。

這一年,王思聰沒有懟人,非常低調。

其實,他早就把「軍閥」老爹的話放在了心上。

相對於王思聰愛罵人這件事,還有王思聰的感情生活也備受大眾的關注。

「鐵打的王思聰,流水的女網紅」是網上流傳的一句關於王思聰的笑話。

不過,統計一下王思聰的歷任女友,大部分都是一個特色,看來他喜歡的始終是那一個類型。

王思聰的感情生活,王健林從不發表任何意見。不過,他卻非常支持王思聰的事業。

曾拿出5億來支持兒子創業,不過王思聰隨後就「拆穿」老爹:「沒有給過那麼多,每次也就幾百萬幾千萬的給,沒有一次性給那麼多。」

不過,王思聰卻也沒有另王健林失望。他的PE基金普思投資,目前投資了四個項目,也已經小有成績。

王思聰雖離王健林所說:「先定個小目標,賺它一個億」的目標相差還有一段距離,不過估計那一天也不會太遠。

「愛懟人的兒子」和「軍閥脾氣的爹」,始終在用他們獨特的方式相處,有時看著也是趣味頗多。

父子天性,始終帶著人類最初最美好的對情感的想像。

小時,他們賦予我們保護和愛;長大時,我們又想逃離和掙脫。

王健林、王思聰父子,雖更多的時候有點「相愛相殺」的味道,不過卻也可以感受到他們之間的溫情涌動。

相愛相殺、溫情、沉默、複雜、不善表達,或許是全天下父子都會有的「彆扭情感」。

—END—

原創作者:平行娛樂—葉公子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_8GGwBmyVoG_1ZyYL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