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時間我們來講解下3種應用於水彩的基礎技法
畫水彩的理論技法不能忘
加深我們對畫水彩畫的理解
針對以後可能遇到的問題能迎刃而解
基礎塗色技法
A 平塗
平塗技法,顧名思義就是指筆頭銜接平行塗色的技法,我們在用平塗技法繪畫時要注意的是,顏色要調和均勻,水量稍微大一點,這樣銜接下來比較平順,不會出現太明顯的水痕。
下面是一幅同色系配色的平塗速寫,大家可以看到,用一種單一的平塗技法也可以表現出一定的藝術視感。
B 混色
這裡的「混色」並不是指將不同顏料混合在一起調出新的顏色,而是指我們用不同顏色在紙張上繪畫,使顏色互相自然融合的過程。
請看下面這張星空與山,在天空部分我們用了混色技法,將不同的顏色直接畫到紙上,使顏料自然擴散混合,適當的時候稍微調整,最後彈好斑點,整幅畫既操作簡單又富有變化。
C 接色
接色法是指先畫一種顏色,再用另一種顏色銜接之前所畫顏色的邊緣,使得顏色有變化、有過渡,是混色技法的具體掌控。
請看下面案例的背景部分,我們先畫最頂層的藍色,畫到中間部分換了淡淡的紫紅色,然後再換藍色來畫,最後結尾又加了紫色。
零基礎小課堂——平塗
作者:輝禹
干畫法
A 干疊加法
疊加法也可以稱作罩色法或疊色法,是指在畫好了一層顏色之後再次上色,讓不同顏色疊加到一起的技法,我們這次的案例選用同色系和類似色來疊加,這樣疊加出來的畫面比較和諧自然。而干疊加法是指前一層顏料干透了之後再次上色。
在寫實畫中,疊加法的一個主要任務便是塑造立體感,其次是刻畫細節。請看下面的生薑賞析,在以綠色和土黃為基礎的顏色上我們疊加了熟褐和烏賊黑,著重疊加在生薑主體的兩側和相對受光少的地方,使得畫面立體、自然。
B 留白法
留白法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技法,在繪畫中留出一部分不上色,便是留白。
這樣的留白法也可以擴展開來用,如圖的四季豆案例。
花朵部分我們留出一些部位沒有上色,這是常規的留白法運用;再看四季豆的豆莢部分,底色是淺綠的,疊加的深色刻意留出了淺色的底色,使得四季豆的豆莢顯露出凸起的豆粒的陰影,這便是留白的靈活畫法。
C 枯筆法
枯筆畫法也叫作乾擦畫法,是用含水量少的筆頭擦出色彩不均勻色塊的畫法。這種技法可以比較巧妙地畫一些毛髮、水紋、地表等追求特殊質感的畫。
請看下面的案例,我們用枯筆法來表現磚塊表面粗糙的感覺,畫起來十分爽利,效果也比較自然,是一種事半功倍的技法。
濕畫法
濕的重疊:
將畫紙浸濕或部分刷濕,未乾時著色和著色未乾時重疊顏色。水分,時間掌握得當,效果自然而圓潤。表現雨霧氣氛、濕潤水汪的情趣是其特長,為某些畫種所不及。
濕的接色:
鄰近未乾時接色,水色流滲,交界模糊,表現過渡柔和色彩的漸變多用此法。接色時水分便函用要均勻,否則水多向少處沖流,易產生不必要的水漬。
畫水彩大都有干畫、濕畫結合進行,濕畫為主的畫面局部採用干畫,干畫為主的畫面也有濕畫的部分,乾濕結合,表現充分,濃淡枯潤,妙趣橫生。
2、水分的掌握
水彩畫水分的運用和掌握是水彩技法的要點之一。水分在畫面上有滲化、流動、蒸發的特性,畫水彩要熟悉「水性」。充分發揮水的作用,是畫好水彩畫的重要因素。掌握水分應注意時間、空氣的乾濕度和畫紙的吸水程度。
時間問題:
進行濕畫時間要掌握得恰如其分,疊色太早太濕易失去應有的形體,太晚底色將干,水色不易滲化,銜接生硬。一般在重疊顏色時,筆頭含水宜少,含色要多,便於把握形體,以可使之滲化。如果重疊之色較淡時,要等底色稍干再畫。
空氣的乾濕度:
畫幾張水彩就能體會到,在室內水分乾得較慢,在室外潮濕的雨霧天氣作畫,水分蒸發更慢。在這種情況下,作畫用水宜少;在乾燥的氣候情況下水分蒸發快,必須多用水,同時加快調色的作畫的速度。
畫紙的吸水程度:
要根據紙的吸水快慢相應掌握用水的多少,吸水慢時用水可少,紙質鬆軟吸水較快,用水需增加。另外,大面積渲染暈色用水宜多,如色塊較大的天空、地面和靜物、人物的背景,用水飽滿為宜;描寫局部和細節用水適當減少。
3、「留空」的方法
與油畫、水粉畫的技法相比,水彩技法最突出的特點就是「留空」的方法。一些淺亮色、白色部分,需在畫深一些的色彩時「留空」出來。水彩顏料的透明特性決定了這一作畫技法,淺色不能覆蓋深色,不象水粉和油畫那樣可以覆蓋,依靠淡色和白粉提亮。在欣賞水彩作品時留意一下,會發現幾乎每一幅都運用了「留空」的技法。
實戰案例:
完成效果:
乾貨滿滿,有沒有收穫到一些知識呢?
請收藏起來,細細品味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