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線杭州9月1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曾楊希 見習記者 徐雪純)9月10日上午,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舟山專場新聞發布會在浙江省人民大會堂舉行。
舟山是我國第一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素有「海天佛國、漁都港城」之美譽。舟山因海而生、向海而興,孕育了海納百川、勇立潮頭的城市精神。「新中國成立70年來,舟山人民艱苦奮鬥、破浪前行,實現了經濟社會的歷史性跨越。」舟山市委書記俞東來說。
實現高質量發展
經濟發展跨上新台階
70年來,舟山牢牢抓住海洋經濟,打造改革開放的新高地,大力培育現代海洋產業,開闢了高質量發展的新藍海。
在產業方面,舟山形成了以臨港製造、綠色石化、港貿物流、海洋旅遊等為支撐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
石化產業是舟山的特色之一。如今,舟山已成為國內最大的加油港、華東最大的油品儲運基地、長三角重要的天然氣登陸中心,初步形成了集儲運、加工、貿易、交易於一體的油氣全產業鏈。
「在舟山,世界投資最大單體產業項目浙石化4000萬噸/年煉化項目一期已投產,全國首個民營LNG項目新奧LNG一期建成投運。油品儲存能力達2600萬噸。」俞東來說。
為營造最優營商環境,舟山主動對標國際規則,已實現「最多跑一次」改革事項100%全覆蓋,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等改革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圍繞國家戰略落地,舟山創造了一系列『舟山速度』,例如,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從2015年3月報批,到本月底將全面投產。」俞東來說。
70年來,舟山砥礪前行,地區生產總值從1951年的0.4億元提升到2018年的1316.7億元,同時,人均GDP達到11.25萬元,居全省第3位。
提升城市品質
建設海上花園城市
靠海而生,憑海而興。70年來,舟山從一個海島漁村起步,已成為美麗的海上花園城市。
在基礎設施和城市面貌方面,舟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市建成及在建跨海大橋24座,總長81公里。「近年來,我們完善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改造完成了普陀山國際機場,建設舟岱大橋,本島交通主動脈定沈快速路國慶前通車。」俞東來說。
此外,舟山人的「高鐵夢」將要成為現實。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備受關注的「甬舟鐵路」已進入勘察設計階段,力爭明年開工建設。「該項目西起寧波東站,經舟山金塘島、冊子島、富翅島至本島,線路全長約77公里,為客運專線,設計時速250公里,投資估算總額300億元左右。」俞東來介紹。
在舟山,一幅「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美麗畫卷正在徐徐展開。這裡精心呵護綠水青山,曾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級生態示範區、國家森林城市等稱號,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5%,還打造了一批精品海島、風情海灣、特色小鎮、美麗鄉村。
舟山市委副書記、市長何中偉介紹,2019年上半年,舟山全市共接待境內外遊客3084.23萬人次,同比增長12.84%;實現旅遊收入459.54億元,同比增長15.63%。
發展社會事業
提升百姓幸福感
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70年來,舟山堅守「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在社保方面,舟山開展社保服務城鄉一體化國家級試點,創新漁民養老保障,形成了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
在教育方面,浙江大學舟山校區建成投用,十五年教育普及率達99.73%,4個縣區在全省率先實現教育基本現代化。
此外,在醫療保障方面,舟山的海島遠程醫療獲國務院表彰;在住房保障方面,舟山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從2002年的27.82平方米提高到36.21平方米;在社會治理方面,舟山還在全國首創「網格化管理」和「海上楓橋經驗」,連續14年蟬聯「平安市」,成為全國最安全城市之一。
「我們將以新型城市化引領城市發展,加速補齊短板,努力把舟山建設成為品質高端、充滿活力、獨具韻味的海上花園城市,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何中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