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廣州地鐵「亮碼」首日:「無碼」乘客有「緩衝期」

2020-04-27   大洋網

大洋網訊 今天廣州地鐵正式實施「亮碼」進站乘車,記者現場觀察一小時發現,大部分乘客已提前預備「穗康碼」或「粵康碼」,過安檢時出示一下即可通行。不過也有一些不知情的乘客臨時「找碼」,特別是老人家,有長者現場花了20分鐘申領穗康碼,安檢員全程變身手機操作「指導員」。

廣州地鐵特別增加了人手應對「亮碼」的新情況,為免「無碼」市民現場申領造成人員聚集,工作人員會臨時放行,提醒下次必須出示。同時提醒市民:為提高通行效率,請提前做好出示穗康碼或粵康碼的準備。對於這個新規定,市民大多表示可以理解。「現在更安全當然更好,但最好當然是儘早恢復正常啦。」市民劉女士說。

流程:先「亮碼」再安檢,未見「紅碼」

今天早上,記者在紀念堂地鐵站看到,在安檢口排隊處,有工作人員專門提醒乘客出示穗康碼或粵康碼,必須先「亮碼」再過安檢進站。乘客展示二維碼後,工作人員會舉手向同事示意放行。記者觀察了一個多小時,現場都是藍碼或綠碼,沒有乘客因為紅碼無法進站。

安檢口短時有乘客聚集「找碼」

記者看到,大部分市民已提前準備穗康碼,只需揚一揚手機就能通過。不過還是有一些市民不知情,到了車站才打開手機找碼。「不知道要搞穗康碼,耽擱了些時間。不過還好,疫情期間可以理解。」市民姚女士說。

上班時間,不止一次有五六位市民在安檢口堆積,圍著安檢員,或掃碼調出穗康碼、或現場開通。期間有市民本來有穗康碼,但錯掃了粵康碼,導致多花了時間。雖然乘客大多都予以理解,但更希望能早日回歸以往。「現在更安全當然更好,但最好當然是儘早恢復正常啦。」市民劉女士說。

出現安檢口短時客流聚集之後,記者發現紀念堂站很快就作出調整:乘客「無碼」可臨時放行一次,但要先關注小程序回家再辦理申請,工作人員提醒下次必須「亮碼」。地鐵方面表示,「亮碼」有短暫的緩衝期,主要是為免現場乘客聚集。

安檢員變手機操作「指導員」

記者在現場看到,安檢員臨時變成了手機操作「指導員」,好些老人家到了現場才申領穗康碼,需要安檢員「手把手」教他們如何一步步操作。

「眼又睇唔到,要點樣搞?」(眼睛看不清,要怎麼弄?)在紀念堂站C口,眼睛老花的程女士折騰了十分鐘還沒弄出穗康碼。在安檢員的幫助下,她終於發現原來之前自己已經登陸過了。「最好有人指導一下,年紀大了眼睛不好。」程女士表示。其實現場已經有安檢員在協助,不過有時人比較多,未必能個個都照顧到。

在紀念堂C口,一位男乘客花了大約二十分鐘現場開通穗康碼,全程離不開工作人員指導。申領穗康碼需要人臉識別,這名乘客不得不多次摘下口罩面對鏡頭讀數字。「先生請戴上口罩。」「正在人臉識別,稍等一下。」兩位安檢員隔空對話。終於生成穗康碼之後,男乘客發現自己不知道下次如何調出,還折回到安檢口再次諮詢工作人員。

問答:

老人家手機「找碼」不靈光,如何更便利?

廣州地鐵表示,無法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人或小孩等特殊人群,可由他人按規定在線上代為申報穗康碼或粵康碼,由同行人員代為出示,也可以列印成紙質件攜帶備用。

手機沒電了,可否用紙質版代替?

可以,乘客可提前列印成紙質件攜帶備用。甚至可以列印出來之後裁剪成羊城通大小,放在一起或裝在卡套里。建議用彩色列印,不然很難看清到底是不是紅碼。

如果只過街不搭地鐵,要不要「亮碼」?

「亮碼」檢查在安檢測溫環節進行。因此,如果市民不需經過安檢,比如只是在相連的出入口通道之間穿行,則無需「亮碼」;一旦要經過安檢,比如借道站廳,則必須在安檢的同時「亮碼」。

文、圖: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李天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