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縣鶴峰鄉為走好脫貧攻堅「最後一公里」,走實走深全面「小康最近一公里」,走穩鄉村振興「最先一公里」,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結合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無縫對接,通過青槓村試點,打造家園、果園、花園、樂園「四園」,真正實現百姓富、生態美。
扮靚幸福安康「家園」,讓鄉村亮色充滿青槓魅力
一是「五改」提升清潔鄉村靚麗「顏值」。堅持「全域整治」理念,對107戶農戶實施「五改」,即改廁、改廚、改圈、改立面、改庭院,環境面貌得到明顯提升,群眾幸福感進一步增強。
二是「三招」托起幸福鄉村宜居「美夢」。打造「三峽漁家」民宿點,在「紅石皮」呈現三峽移民搬遷成果和移民文化;創新「新時代文明實踐+農村道路交通勸導」模式,同時用好「紅心向黨紅太陽志」願服務隊、「新風貌金太陽」志願服務隊、「鄉村振興喜洋洋」志願服務隊和「三治合一管得順」志願服務隊四支志願者服務隊;總結提煉「三級網格聯合走訪」——家事不出戶網、小事不出片網、大事不出村網等經驗做法,創建全縣「無信訪村」。
三是「一點」繪就特色鄉村幸福「底色」。把黨小組建立在產業上,成立退役軍人黨小組,創新退役軍人管理服務工作,打造退役軍人就業創業之家,以休閒農莊,退役軍人黨小組服務中心、創業就業培訓中心、農特產品展示中心「一莊三中心」為看點,繪就特色青槓幸福「底色」。
厚植增收致富「果園」,讓產業成為青槓農業名片
一是發展鄉村千畝百果園「落地開花」——贊。發展「小規模、多品種、高質量、好價錢」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結合「三變改革」「三社融合」,建設千畝百果園,力爭實現「一人一畝高效田、一戶一個標準園」,不斷壯大產業支撐,形成長效利益聯結機制,讓貧困群眾穩定脫貧,闊步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二是壯大鄉村特色產業帶「茁壯成長」——強。立足「高、中、低」三帶資源稟賦,高山發展鄉村旅遊,中山種植油橄欖1000畝,低山除臍橙外,還有小水果1000畝、蔬菜200畝,同時流轉耕地及撂荒地1700多畝,投資2000餘萬元,帶動油橄欖、水果種植,黃牛養殖,釀酒和旅遊等產業協調發展。
三是保障鄉村集體產業群「絕對核心」——實。採取「集體經濟組織+企業+基地+農戶」模式,探索出一套穩定利益連結機制,真正實現戶戶有收益、村集體經濟有保障目標。
打造美麗怡人「花園」,讓村民感受青槓生態宜居
一是從內「照鏡」引導群眾種花草。政府出資購買花卉盆景苗,引導村民家家戶戶在庭院種花種草,實現綠化、花化、美化「三化」,打造大型花卉盆景培植基地,集觀賞、採摘、購買於一體,讓遊客一飽眼福。
二是從外「修身」實現滿山綠色帶。利用天然地勢「一面坡」、一眼望去「星星點點」,在公路兩側山坡種植桃李、流光紫海(苜蓿)、生態花門,形成滿山綠色花帶。
三是內外「結合」打造觀賞體驗園。利用現有資源和引進企業,打造艾琳花谷、野櫻花海、九台空中花園三個鮮花觀賞採摘體驗園,把鮮花觀賞採摘體驗園作為一張重要名片,為村民提供舒適鄉村生活。
創造近悅遠來「樂園」,讓人人找到青槓獨特氣場
一是發掘「過去」引導村民崇尚敬畏「真善美」。根據九台山之物理形態,寓意「九層之台,起於壘土」,用人生九個願望,把人們對美好生活嚮往具象化呈現,引導人們崇尚真善美,打造登山愛好者必去之地。
二是利用「現在」打造美食體驗品嘗「三味坊」。打造美食體驗項目,由集體經濟建設運營,推出原種五穀雜糧、藥膳、野菜、菌菇、香豬、綠頭鴨、上樹雞等青槓特色菜品,真正成為「青槓三味坊」。
三是結合「將來」成為近郊鄉村旅遊「目的地」。建成千畝百果園、艾琳花谷、野櫻花海、九台空中花園,使其逐步成為四季花果採摘體驗和近郊鄉村旅遊目的地,同時打造奉節縣第一個戶外婚慶基地。
來源:奉節扶貧 文:劉聖宇 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