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訪古檗山莊
在學校的你或曾是學子的你,是否注意過周邊家鄉風情的一角、一景?是否去深入了解關於它們的鄉愁文化?
坐落在中國傘都——「仁和故里」東石鎮區北端的晉江市僑聲中學,毗鄰南天古剎、古檗山莊等文化聖地。
繼上期《古檗山莊之人物春秋》,暑假期間,晉江市僑聲中學高二幾位學子在黃榮來老師帶領下,走出課堂,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記錄下故鄉的文化記憶!
「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也是當代歷史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儒家思想浸潤下,「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的觀念一直潛藏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
高二學生項興花、洪佳欣、陳仕涵、蕭怡帆、蘇佳妮、葉培儀、塗巡國七位同學合作探究,精心構思,利用手機、相機等設備拍攝了微視頻《古檗山莊之家國情懷》,帶你進入古檗山莊,了解「大地群陽戰」的動盪年代,近代愛國華僑黃秀烺艱苦奮鬥實業救國的艱難歷程,重溫其 「使君重風義,家國淚橫流」的仁風義舉,感受黃秀烺先生對家國至深至切的眷戀。
黃秀烺銅像
晉江東石港是古代泉州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亦是著名的僑鄉。東石華人遍居世界各地,雖與故土遠隔千山萬水,他們心中永遠保有深厚的家國情懷,黃秀烺便是其中代表。
美麗的海岸 吳寶燁/攝
1899年,黃秀烺年屆四十回國創業投資,萌發身後回歸故園之念,1913年,他在祖居地撥資興建古檗山莊。
黃秀烺在《古檗山莊題詠集》序中動情親書「異日百歲之後,歸骨於此,吾子孫祭於斯,奠於斯,綿綿延延,守而不失。」
1925年病逝於鼓浪嶼,其子孫族人,遵其遺囑,運棺歸葬,以遂其熱愛家山故水的夙願。
檗莊公園
19世紀末,西方列強的侵略日益深入,民族危機深重。為實現國家的振興,他順應清末民初倡舉實業的時代潮流,在廈門鼓浪嶼創辦「炳記」商行,兼營僑批,提倡國貨,發展貿易;與林爾嘉等人合資修建福建第一條鐵路——漳廈鐵路,與陳清機等人合資興建福建第一條公路——泉安公路,投資修建廈門輪渡碼頭等,為中國近代社會的發展進步做出自己的貢獻,狀元實業家張謇題贈 「黃氏檗莊」置於山莊大門,以示推崇和敬重。
他熱心社會公益事業,捐資興建廈門第一所近代學校—同文書院辦公樓,應泉州開元寺圓瑛法師之邀獨資修繕西塔等義舉,為推動近代文化教育的發展及傳統史跡保護樹立了典範。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題寫「熱心公益」匾以褒獎。
他心系桑梓,倡導村民改變落後習俗,幫助家鄉修建村落大道,號召村民綠化;獨資修建黃氏宗祠,出資調解泉州、晉江多地村民封建械鬥、海事糾紛。民國大總統黎元洪題贈「急公好義」,以示對黃秀烺為推動社會的穩定發展不遺餘力的嘉獎。
漫步走近贍遠山居樓,黃炎培的題詞赫然眼前,「唾棄形家說,清森檗蔭樓。生原敦孝弟,死亦共春秋。大地群陽戰,仁心旅骨收。使君重風義,家國淚橫流。」寥寥數語,飽含對山莊主人黃秀烺義在家國的讚賞與欽佩。
繞過半月荷池,息廬呈現眼前。近代著名書法家曾熙題寫的:「狐正首丘,鶴歸華表」,字字真情,身處四方,志不忘本;縱觀山莊的文化特徵,隱然而見在西方工業文明影響下,黃秀烺倡導傳統文化而又反對傳統陋習的文化價值觀,不由令人慨然而思。
作為近代閩商的傑出人物,黃秀烺的一生,反映了晉江華僑對故國家園的殷殷情意,他們關心祖國興亡,投身家鄉實業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這種情懷,是一種歷史積澱的生命自覺,是中華民族至純至朴的真情。
近年來,為了守護和宣傳古檗山莊,晉江僑聲中學師生一直堅持……
編寫自己的課本
2016年僑聲中學自己編寫的《走進古檗山莊》成為校本課程。
徒步文化聖地
經常帶領學生們徒步走進僑聲中學課程實踐基地——福建省文物保護單位古檗山莊,實地探訪清末民初著名華僑實業家黃秀烺所建之家族墓塋。
舉辦辯論賽等
當時的古檗山莊凝聚了
華僑黃秀烺的拳拳鄉心
那麼現在更多的人正守護著這份情
綿綿延延,守而不失
為這群可愛的
走出課堂,堅守故鄉文化記憶的
僑聲中學師生點贊!
(來源:人文晉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