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小,不用穿衣服」媽媽的錯誤理論害苦了孩子

2019-09-24     小風車媽咪

近日看到一個故事:在一個熱鬧的超市裡,一個穿著黃色連衣裙的年輕媽媽,帶著一個兩歲的小女孩在逛超市,而小女孩竟然光著身子,沒有穿任何衣服。媽媽拉著小女孩神態自若,對於旁人的詢問,媽媽輕描淡寫的回答:"天氣太熱了,就沒有給她穿衣服。孩子還小,沒有關係。"很顯然,對於這樣的回答我們網友並不滿意,紛紛指責媽媽的不負責任。

一絲不掛的小女孩

網友一:這個小女孩一路上一定會遭遇到很多人異樣的眼光,但是自己卻懵懂不知道是為什麼,真讓人心疼!

網友二:兩歲的孩子其實什麼都懂了,大人的話都能聽懂的,你看圖中的小女孩羞怯的肢體語言,媽媽竟然沒有發現?

網友三:穿個裙子能熱到哪去?你讓孩子長大以後怎麼面對自己的這些照片,情何以堪???

網友四:這種可以報警吧,感覺有孽童行為。

隔著螢幕,我都能感覺到網友對小女孩的心疼,可是為什麼媽媽就不心疼自己的女兒呢?就這樣把孩子的無羞恥的樣子展示於大眾的眼前,這對孩子的內心是多麼大的傷害啊!

我們一直都說孩子是我們的天使,是那麼的美麗、無邪、天真、可愛,可是也正是因為孩子的這些特徵,才更需要我們父母的保護和引導,讓孩子學會自我保護。作為家長,尤其是故事中的媽媽,當前最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孩子的"羞恥心"。

媽媽對孩子的教育

那麼什麼是"羞恥心"呢?

羞恥心指的一種積極的心理活動,表現為內在的不安、難過、自責和批判等,是克服消極因素、自覺抵制不良誘因干擾的一種精神力量,是對可恥、卑鄙行為的強有力的抵制。羞恥心是人們在自我意識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表現為害怕別人嘲笑、為自己錯誤的行為感到羞恥等。

媽媽無視孩子的內心需求,把孩子的隱私暴露於眾,這不僅侵犯了孩子的隱私權,更是對孩子的心理產生了無法估量的消極影響。讓孩子無羞恥心,覺得自己這樣是很正常的,因為孩子覺得媽媽說的都是對的。那麼等孩子長大了,尤其是個女孩子,羞恥心淡漠,孩子的人生就會遭遇到毀滅性的傷害。到那個時候,媽媽再想起來教孩子"羞恥心",已經晚了。

女孩不聽話

羞恥心對一個人的影響有多大呢?

中國有句古話:"人無恥,無以立。"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人要是不知道什麼事羞恥,就無法在世界上立身,不知道羞恥的人,是什麼事都敢做的。"所以我們要培養孩子的"羞恥心"。

羞恥心對於孩子的成長有著很重要的意義,能夠端正孩子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能夠完善孩子的品格,激勵孩子向上的精神。

1、 羞恥心能夠讓孩子自律:

一個有羞恥心的人,會遵守社會秩序,遵守道德標準,對自己的行為進行約束,不會做出出格的事情,以免對自己產生不良的影響。

自律源於對時間的掌控

麗麗是一個一年級的小學生,因為剛剛進入新的學校不久,對學校的環境還不太適應,尤其是小學的上學時間比幼兒園早,這導致愛睡懶覺的麗麗睡不成懶覺了,但是也要媽媽每天早上三催四請的,麗麗才磨磨蹭蹭的起來,好幾次就差點遲到了。

後來媽媽為了幫助麗麗改掉睡懶覺和磨蹭的毛病,在一天早上麗麗不想起床的時候,沒有叫她,等麗麗磨磨蹭蹭的收拾完的時候,學校已經快上課了,她很著急。儘管她飛快的跑,結果還是遲到了。麗麗被老師罰站了,在全班同學面前,站著聽了一節課。麗麗覺得自己太沒有面子了,羞愧的一直不敢抬頭。

經過這件事情的教訓之後,麗麗再也不睡懶覺了,每天晚上睡前都會定好鬧鐘,早上鬧鐘一響,就立刻起床,再也沒有遲到過。

被罰站的孩子

因為遲到,麗麗被老師罰站,讓麗麗覺得很丟人,這就刺激了麗麗的羞恥心,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再次發生,麗麗就變得自律了,對自己嚴格要求,制定生活計劃和學習計劃。這就是羞恥心對孩子行為的影響。

2、 羞恥心能夠讓孩子自強:

羞恥心能夠激發孩子內心的原動力,讓孩子更加的積極向上。

記得看過華僑外國語學院院長毛浩然教授的開學演講,在演講中,毛教授提到了一件對自己

很有觸動的一件事。

因為毛教授在剛剛讀大學的時候,獲得了新生書法大賽的三等獎,於是被學校的宣傳部選中,負責用毛筆去抄寫各類的通知、公告等。可是毛教授當時只練過硬筆書法,並沒有接觸過毛筆。只"通知"兩個字就難倒了毛教授,經常被他寫的大小不一,看著那實在是難看的字被貼在顯眼的地方被眾多的人閱讀、觀看。毛教授心裡覺得自己真是無地自容。

為了讓自己的毛筆字看起來更好看,為了不讓同學嘲笑自己寫的難看,毛教授加班加點的練習用毛筆寫字,因為如果寫不好的好,對於毛教授來說,真是太丟人了。經過一個多月的練習,毛教授終於能夠得心應手的書寫各種毛筆字了。

心虛使人更進步

這也是毛教授所提出的"心虛使人更進步"的理論的由來。在這裡"心虛"也是因為"羞恥心"的刺激。

因為害怕丟人,擔心被嘲笑,刺激了毛教授的羞恥心,刺激毛教授為了寫好字而不斷的練習,直到真正的能把字寫好,只有自己強大了,才不會怕別人的嘲笑;只有自己強大了,別人才會把嘲笑變為讚賞。

3、 羞恥心能夠讓孩子自愛

西方教育家洛克說:"兒童一旦懂得尊重與羞辱的意義後,尊重與羞辱對於他的心理便是最有力量的一種刺激。"

每個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希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對於孩子來說更是如此。但是這些都要通過正常的途徑和方式,而不是以自己的"羞恥心"為代價。

記得前段時間看過一個視頻,在一個長達20分鐘的視頻里,一個高中生模樣的女孩穿著短裙在公園裡跳舞,很快,女孩對著鏡頭掀起了自己的短裙,露出自己的下體,甚至很快的脫得一絲不掛,根本不在意旁人的眼光和議論。

後來得知這個女孩是為了1500元的報酬來參加這個拍攝的。僅僅是為了1500元,小女孩就在大眾面前展露自己的身體隱私,且覺得很正常。很明顯這就是孩子的"羞恥心"的缺失造成的。在她的眼裡,這都是很正常的行為,卻不知道她認為正常的行為給她的人生帶來了怎樣的後果。如果她有一點點的"羞恥心"的話,也不會做出這樣的行為選擇。

做一個自愛的孩子

羞恥心能夠讓孩子明白哪些行為是自己的底線,能夠更好的保護自己的隱私,保護自己的身體,保護自己的名譽,讓孩子更自愛。

孩子的羞恥心要從小培養,父母不要覺得孩子還小,什麼都不懂。其實孩子的內心比我們想像的要更敏感、更脆弱、更容易受到傷害。

那麼作為父母,我們該如何培養孩子的羞恥心呢?

壹:教育孩子男女有別

在孩子小的時候,我們就要通過故事、繪本等形式和孩子討論一下男女的不同,讓孩子有一個初步的印象。為什麼洗澡的時候,女兒要和媽媽一起洗,兒子要和爸爸一起洗?為什麼上廁所的時候,有男廁所和女廁所之分?為什麼不能當著別人的面換衣服?為什麼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能給別人看、、、、、、

男孩女孩不一樣

這個教育其實是不分男女的,家裡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都要和孩子進行探討,這就是最早的羞恥心的教育。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是有思想的高級動物,羞恥心就是我們人類區別於其他動物的最明顯的特徵。

在我的印象中,我家孩子從來沒有光身出過門,哪怕是在嬰兒時期,最不濟也要給孩子穿個肚兜。等孩子大一些了,在家裡都不會讓他光身,內褲是肯定要穿的,洗澡都是爸爸給他洗,然後我給他講睡前故事。這樣既讓孩子感受到了男女有別,也讓孩子感受到了媽媽的愛。

夏天的時候,帶孩子出門,看到有些男人光身上身,孩子也會好奇的問:"他們怎麼不穿衣服?"我會告訴他說,因為天氣熱,但是不穿上衣是對別人的不禮貌,在家裡可以這樣,但是出門的時候,一定要把衣服穿整齊才行,因為這是對自己的尊重。

在與人交往的過程中,要懂得自尊自愛,同時也要尊重別人,這是最基本的社交禮儀。

貳:給予孩子積極正面的引導

讓孩子擁有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培養孩子"羞恥心"最基本的方法。當孩子的行為或者價值觀出現偏差的時候,家長要及時的進行糾正和引導,以免孩子走向錯誤的道路。

正確的引導

一個小男孩小時候因為家裡很窮,吃不到好東西,有一次他出門的時候,偷了人家一隻雞回去。媽媽看到孩子手裡的雞就問是怎麼回事,孩子回答是偷的。媽媽並沒有責怪孩子,反而把雞殺了,給孩子做了一頓香噴噴的燉雞肉。從那以後,孩子就養成了小偷小摸的毛病,以至於長大後因為偷東西被抓進了監獄。

正是因為媽媽的默許、鼓勵,讓孩子喪失了"羞恥心",不以偷東西為恥,反而以偷東西為榮,最後自食惡果。

而另一位爸爸的做法則獲贊無數:因為孩子很喜歡幾本書,但是沒有帶錢,於是孩子趁著店主不注意的時候,把書偷偷的帶走了。當爸爸知道孩子偷拿別人的書的時候,讓孩子用自己的零花錢把書款補齊,並且寫了一封道歉信給店主。

我想這件事會成為孩子心裡一個秘密,一個激勵他時刻記得羞恥心的秘密,讓孩子以後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並且成了孩子行為準則的一個衡量器。

英國的哲學家卡萊爾曾經說過:"羞恥心是所有品德的源泉。"

家長的行為、思想時刻都在影響著孩子的行為和思想。羞恥心是家長給孩子最好的成人禮,讓孩子明白自己行為的底線、價值的底線。

叄:強烈對比,刺激孩子的羞恥心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

好與壞的對比

有一次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很馬虎,不該錯的題目錯了好幾道,不是看錯了數字,就是算錯了結果。我很生氣,可是生氣解決不了問題的。我等孩子改完了之後就和孩子聊天,討論他們班裡人的學習情況,孩子略帶嘲笑的口吻對我說:"媽媽,我們班有個大笨蛋,每次都考零分。"我很奇怪:"他都不做題嗎?隨便做幾道也不至於是零分啊!""哎呀,媽媽,你不知道,他上課總玩,老師都管不了他。每次考試他都不做題的,卷子都是空的。"我就接著問孩子:"那你覺得他這樣做對嗎?""不對,我要是這樣,覺得丟死人了。"孩子一本正經的說。"那你看看你今天做的題,難道你也想向他發展嗎?"我刺激他說。"我才不向他發展呢,那得多沒有面子啊,媽媽我錯了,我認真做題。"

孩子雖然小,但是也知道學習不好,會被別人嘲笑的,通過這樣的對比,就刺激了孩子的羞恥心。為了不被別人笑話,為了自己的面子,為了自己的虛榮心,孩子就明白了自己應該怎麼做。

肆:家庭的關愛

很多孩子的羞恥心的缺失,源於父母愛的缺失。因為父母沒有教過他們怎麼樣來真正的愛自己。很多的父母因為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老人照顧,長時間的對孩子不管不問,更不要說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了。這樣時間長了,孩子就會通過另一種方式來尋求內心的慰藉,置羞恥心於不顧。

我們父母應該真正的從內心來關愛孩子,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情緒的微妙變化。

之前在悟空問答上看過一個家長的提問:剛剛得知孩子在學校考試沒有考好,現在孩子馬上要放學了,問一下,等孩子回家了,要不要先打一頓?

為什麼要打孩子?難道僅僅因為孩子沒有考好?家長從來沒有關心過孩子為什麼會考不好,孩子學習上的優勢和劣勢是什麼,只是看到這次成績,孩子考得不理想,甚至不給孩子一個解釋的機會,就像回家先打一頓。這就是最明顯的父母愛的缺失的例子。如果父母長期這樣對待孩子,孩子只能是和父母的距離越來越遠,而且會覺得自己考不好就是因為自己笨,自己就不是學習的料,任由自己這樣消沉下去。

如果父母改變心態,積極的就考試出現的問題和孩子探討,找出其中的不足,並督促孩子改正,進而對孩子提出要求,希望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這樣孩子感受到的是父母的在乎和關注。父母的鼓勵和肯定是孩子羞恥心的推動力,會推動孩子積極向上。

父母的愛對於孩子有著神奇的力量,能夠讓孩子感覺到溫暖,感受到愛,能夠激發孩子內心的積極性。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giXZm0BJleJMoPMEQC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