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十集!連X五人,網飛新劇尺度又上天

2023-04-04     她讀

原標題:一口氣十集!連X五人,網飛新劇尺度又上天

不知道i懸疑的小夥伴有沒有發現。

這兩年懸疑影視的尺度,一部比著一部,水漲船高。

追求真相的紀錄片,堅持把鏡頭懟到連環殺人犯面前。

啥都能拍的韓劇,力求在每一部劇里,重現現實中的犯罪現場。

連尺度有限的國產劇,也默默把沉寂多年的懸案,搬上熒幕。

這個月,輪到台劇再上新,讓懸疑尺度更上一層樓——

《模仿犯》改編自「日本推理女王」宮部美雪的同名小說。

原著被公認為宮部美雪巔峰代表作,涉及43個人物,洋洋洒洒百萬字,出版後破紀錄拿下六項大獎。

正如希區柯克所說:「一流的小說只能改編成二流的電影。」

原著在2002和2016年分別被改編成了日影和日劇,但評分不高。

反倒是這次網飛出手,吳慷仁、柯佳嬿聯袂出演,打出了8.0的高分,目前穩定在7.6。

看這一開場,瘋勁兒就來了。

清早的公園,女孩在狗子的狂吠中,踉踉蹌蹌來到樹下。

那裡放著一個半開的紅色禮盒。

女孩試探地打開,卻被「禮物」嚇壞了:

禮盒裡,分明放著一隻女性的手!

負責這一樁案件的檢察官郭曉其(吳慷仁 飾),迅速趕赴現場,開展調查。

沒有要求支付贖金,沒有受害人報案,一切只能從這隻斷手上找線索。

法醫檢驗後發現,斷掌拇指脫臼,疑似用過拇指銬,和三年前的「田村義」案情況相似。

當時田村義說一切都是「兩人合意」,後來是女方江雨萍反悔索要錢財威脅報警。

田村義怒而囚禁江雨萍數日,最終殺人埋屍。

但現在,田村義人還在監獄裡,為何又出現了相似的案件?

郭曉其重查當年懸案,復盤疑點,很快發現田村義是被同夥拋棄的替罪羊。

他使用拇指銬的手法相當生疏,一度認錯了自己的埋屍地點……

江雨萍生前的室友路妍真(江宜蓉 飾)的說法,也驗證了他的判斷:

田村義案另有隱情,殺人兇手仍逍遙法外。

但更可怕的是,這一切,似乎都在兇手的掌控之中。

當郭曉其重新查訪田村義的家時,荒廢多時的房門忽然打開了……

郭曉其和警官勇哥進屋搜尋,果然又發現了一個精心準備的紅色禮盒。

真兇,正在暗中窺探,甚至引領著警方,一步步向前……

這部劇之所以能讓觀眾一口氣十集,主要源於兇手和警方之間強大的拉扯力。

《模仿犯》兇手的行為方式,和「黃道十二宮殺手」「開膛手傑克」一樣。

狂妄自大,操縱媒體,挑釁執法機構。

而那些犧牲在他手中的女性,以及他的同謀,無非是一顆顆被操縱的棋子。

不僅傷害了受害人,甚至以受害人家屬的痛苦為食。

他威脅受害者秦怡君的外祖父馬主委,要他趴在人來人往的路口學狗叫。

隨後又綁走了勇哥的女兒,要勇哥上電視道歉。

承認自己是沒有用的警官,更是個失敗的父親。

在這局精心布置的棋局中,兇手仿佛處處棋高一著。

他不僅拋下受害者的軀體作為誘餌,引得警察圍著他東奔西跑。

更肆無忌憚地利用著媒體和大眾,對受害者的家屬進行精神攻擊。

「田村義」案中江雨萍的死,不過是一場預告:

田村義說她是「合意」,所以她就是自行出賣身體,不檢點。

無論好友路妍真再怎麼澄清,一切都已定案,無人可以為死者翻案。

馬主委自剖傷疤上節目,希望兇手能夠還他孫女。

收穫的,卻是來自觀眾的無情攻擊:

「是你孫女自己跑到那些不三不四的地方,她就是有問題。」

「沒有爸爸,外公也不看著點,難怪會發生這種事情。」

「那些夜店的女孩子穿的少,都是在勾引男人。」

看客們高高在上,站在道德高地,對著受害者的傷疤冷酷評判。

正如兇手最後所說,他們想看的,只是一場搔弄看客爽點的秀。

是真是假,傷害了誰,他們都不在乎,看客想看到的,只有不斷升級的刺激。

而那些真正活在現實里,想要保護他人的警察、記者,反而一時落了下風。

新聞和司法,成了他們的絆腳石。

明知道兇手是誰,卻難以將他們繩之以法。

明知道將受害者的經歷公開,會造成二次傷害。

但隱而不發,真相就此被掩埋,就真的對嗎?

正如導演所說:當犯罪如疾病般迅速蔓延時,

最終要用什麼樣的方式可以讓這個惡停止,是人性的善?還是心裡最後的那把尺?

在人性之惡意圖吞沒所有人時,我們又該以什麼樣的姿態,抽身而退?

《模仿犯》原著引入時,曾被宣傳為《白夜行》+《嫌疑人X的獻身》。

這類社會派推理作品,不像本格推理,傾向於詭計和邏輯推演。

甚至大膽地拋出真正的兇犯,因為人性的惡意才是隱藏最深的兇手。

在台劇這版《模仿犯》中,吳慷仁的表演可圈可點。

誰能想到,從《華燈初上》里的女裝大佬「寶寶」,

到這部「廳里廳氣」的檢察官,吳慷仁的表演遊刃有餘,張力十足。

這,可能就是實力派不怕撞臉出戲的底氣。

林心如飾演的主持人姚雅慈,一樣有果決魄力。

與完全身處正義的檢察官郭曉其不一樣,姚雅慈多數時候,仍遊走於灰色地帶。

身為媒體,掌控著流量和公義的雙刃劍,她比郭曉其更接近那條黑與白的分界線。

尤其是當她也淪為兇手的棋子時。

她選擇的是不順從,不配合,不與惡意同流合污。

當然,劇集中出現的幾位「嫌疑人」,一樣各自有亮點。

為了不劇透,具體內容十點君不能說太多。

只能說,兇手高高在上,只把每個人,當做無知無識的棋子。

但也只有他沉溺於操控別人的傲慢,卻忘了人性中的惡意,是如此普通,隨意可見。

對他人拔出屠刀,究竟有什麼可高貴的?值得吹捧,值得被關注?

十點君也覺得,這或許是《模仿犯》在尺度狂飆後,口碑卻略顯疲軟的原因。

社會派推理,崛起於20世紀50年代的日本。

這一時期,經濟發展,政界和資本互相勾連,官場碾壓角力。

有錢人因富裕而感到精神空虛,窮人會因為保險費暴起殺人。

而警察等執法機構,限於科技和刑偵技術,在輿論壓力和兇手操控之下,處於弱勢。

不少連環殺人犯,都誕生於社會發展的某一階段。

譬如最有名的「黃道十二宮殺手」,挑釁大眾,仍然逍遙法外50年,迄今未被抓住。

不少殺人犯靠殺人獲得大量粉絲,甚至還能出書立傳,只有受害者不得不遭受無窮無盡的輿論暴力。

但在今天,時代已經變了。

虛構的故事裡,只有哥譚這樣的罪惡之都,才會孕育可怕如小丑的罪惡。

如今,執法機構不再弱勢,天網監控DNA檢驗讓犯罪分子難以藏身。

連觀眾都不再相信,真的有完美犯罪,能讓兇手在公眾面前大膽叫囂。

每一次兇案發生時,同情兇手的聲音逐漸消失,大眾往往站在受害者的一邊。

但,隱藏在我們心裡的惡,真的消失了嗎?

或許沒有,它只是藉助科技的手段,被掩藏得更深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我們或許終究沒有辦法杜絕人心的惡念。

但我們已經做到的,是不遺忘,不洗白,不混淆是非,不替惡開脫。

堅信:惡就是惡,

就是對惡意最好的回答。

關注我,一起變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ff110c71a04f8b990338f9ae55b94b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