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的眼光,能看多遠?

2023-07-22     平原公子

原標題:他們的眼光,能看多遠?

前不久,位於北京的懷柔科學城,國之重器——JF-22超高速風洞剛剛通過驗收。

這是世界上最先進的超高速風洞。

JF-22超高速風洞,也叫爆轟驅動超高速高焓激波風洞。全長167米,各項性能指標國際領先,可以復現40到90千米高空、速度最高達每秒10千米,相當於約30倍聲速的飛行條件。為空天往返系統以及超高聲速飛行器研製提供了有力支撐。

很多人不知道,中國的超高速激波風洞,源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錢學森、郭永懷等科學家的「戰略部署」。針對我國國防需求和國際技術競爭的形勢,錢學森和郭永懷等科學家提出了高超聲速激波風洞的戰略發展規劃。他們認識到高超聲速技術在軍事和民用領域的重要性,並堅決推動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與發展。

這說明真正的「戰略科學家」,有著超越時代的眼光。

中國目前能夠領先世界的領域,其實都是幾十年前就未雨綢繆、提前部署下來的......

擁有「錢學森彈道」的高超音速飛彈、空天往返飛行器,都來自於幾十年前超前的戰略規劃,今天大名鼎鼎的「CNMD」飛彈防禦系統,來自於近60年前的640工程;中國今天獨步天下的「有源相控陣雷達」技術,同樣來自於「640工程」,第一部遠程警戒雷達、第一部相控陣雷達、第一部預警機雷達,都來自於那個時代的南京「中電14所」......再比如說如今我國領先世界的電磁炮和電磁彈射技術,技術研發始於80年代,那時候,美國正在搞「星球大戰」的PPT,而我們真的開始研發測試「電磁動能武器」了。

大家看《三體》,看到「紅岸基地」的時候,為什麼不覺得違和?因為我們第一代的執劍人和戰略科學家們,真的在考慮很多「終極」的東西。

高速風洞,是決定一個國家能否成為航空航天大國的根本。

今天我們的J20、運20、C919、甚至是高超音速飛彈東風17,都是風洞中「吹」出來的。

簡單說,風洞是通過人工產生和控制氣流,模擬飛行器或物體周圍氣體的流動及空中各種複雜的飛行狀態,並可量度氣流對物體的作用以及觀察物理現象的一種管道狀試驗設備。是進行空氣動力實驗的最有效工具,飛機、宇宙飛船、飛彈、甚至是汽車、高鐵,乃至於滑雪運動員的裝備,都需要風洞技術。

風洞群的建設成本就要上千億,維護成本同樣是天文數字。大型風洞是耗電大戶,因此風洞周邊要專門配有發電站甚至水庫。光能吹出風還不行,還得有高精度的測量和控制設備,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沒有能用擁有風洞……

日本、德國這些所謂的「已開發國家」之所以造不出高科技現代戰機、大飛機、先進飛彈,就是因為他們沒有世界一流的風洞實驗室。

美國為什麼造不出高超音速飛彈?因為他們做不了這個水平的風洞實驗。

所以,當今世界,不是誰想造飛機就造飛機,想造飛彈就造飛彈,想造飛船就造飛船的;想上天,首先得能吹。

大家大概要問,我們風洞實驗室是什麼水平?世界第一!並且碾壓世界第二,四川的風洞群有多強?強到可以承接世界其他所有國家的任何風洞實驗!而目前打造成功的JF22超大型激波風洞,能夠吹出30倍音速的風,領先美國二三十年。如果飛行器可以達到35馬赫的飛行速度,意味著1秒鐘可以飛過12公里,14分鐘內就可以從中國飛到美國西海岸。

作為對比,美國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沒有辦法再高超音速風洞實驗上更進一步,長期只使用數字模擬,五角大樓正在裝備放棄風洞實驗。「馬超」吹的震天響,也沒辦法幫美國在這個領域趕上中國。

因為美國沒有錢學森這樣的戰略科學家!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在錢學森、郭永懷的戰略部署下,中科院力學所組建起我國首個高超聲速激波風洞科研攻關團隊,團隊放棄當時國際通行技術,通過幾十年的技術攻關,另闢蹊徑實現爆轟驅動理論創新。

1960年,我國首座超音速風洞FL-1在瀋陽空氣動力研究所投入使用,數以百計的產品在這個風洞內進行了無數次試驗。1997年,四川綿陽的中國空氣動力研究中心建成了亞洲最大的跨音速風洞,該風洞幫助我國殲-10和飛豹系列完成了設計製造。

2012年5月,我國8個國家重大科研裝備研製項目之一的JF-12激波風洞通過驗收。JF-12可以模擬10馬赫高速飛行狀態,它為東風-17高超音速飛彈的設計試驗提供了保障。

「激波風洞」瞬時的功率幾乎接近三峽大壩的功率。這裡吹出來的飛行器,一秒鐘能飛10公里,已經超過了第一宇宙速度(7.9千米每秒),逼近了第二宇宙速度(11.2千米每秒),一小時能幾乎能繞地球一圈。正是因為中國獨立自主設計製造了世界級的風洞群(位於四川綿陽的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中國才能夠成為航天大國和航空大國。這個風洞群,是由錢學森和郭永懷等規劃,經毛主席批准於1968年開始組建的。

今年通過驗收的JF-22風洞的驅動能力比JF-12提高了10倍,JF-22的核心技術是通過「正向爆轟驅動」來提供氣流。傳統的超音速風洞或高超音速風洞是通過機械能產生的氣流模擬飛行條件,但我國科研人員創造性提出了使用化學能取代機械能的方法,通過嚴控爆炸能量釋放來模擬試驗條件。當飛行速度達到30馬赫時,空氣中的分子會不斷振動激發,甚至出現電離,此時空氣將成為一種反覆進行熱化學反應的特殊介質,這也就意味著風洞已經無法被用於模擬大氣層內飛行環境,而是用於模擬空天往返。

如今,JF-12復現風洞和JF-22超高速風洞分別是對應領域規模最大、性能最先進的激波風洞,使我國成為高超聲速領域唯一具備覆蓋全部「飛行走廊」實驗能力的國家。

JF-22超高音速風洞將被用於驗證天地往返系統,如果成功,就能將衛星和太空飛行器的發射成本減掉90%,並且可以支撐天地往返飛行器、多級入軌飛行器的研發。

「我們最近正要研究兩級或者多級入軌的這樣一個飛行器,火箭是垂直起降,將來我們要通過飛行器水平起降,然後飛到比方說30公里到40公里高度,再把第二級釋放出來,接著往上飛,形成一個接力的模式,叫兩級或者多級入軌,所以最近我們也正在準備這樣一個相應的分離方案的實驗,主要就是來探索下面級跟上面級產生分離的過程。」

「我們最近正要研究兩級或者多級入軌的這樣一個飛行器,火箭是垂直起降,將來我們要通過飛行器水平起降,然後飛到比方說30公里到40公里高度,再把第二級釋放出來,接著往上飛,形成一個接力的模式,叫兩級或者多級入軌,所以最近我們也正在準備這樣一個相應的分離方案的實驗,主要就是來探索下面級跟上面級產生分離的過程。」

「我們實驗室提出一種新型的發動機,叫做駐定斜爆轟發動機。現在我們用JF-12已經做到馬赫數7到馬赫數9,現在看來新型的發動機比傳統的發動機熱效率要高50%,燃燒穩定;JF-22準備從馬赫數9一直做到馬赫數16。如果有這樣一個發動機做完之後,我覺得對我們國家下一步的航空航天技術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

「我們實驗室提出一種新型的發動機,叫做駐定斜爆轟發動機。現在我們用JF-12已經做到馬赫數7到馬赫數9,現在看來新型的發動機比傳統的發動機熱效率要高50%,燃燒穩定;JF-22準備從馬赫數9一直做到馬赫數16。如果有這樣一個發動機做完之後,我覺得對我們國家下一步的航空航天技術是一個非常大的推動。」

這才叫」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這是我們未來實現「星辰大海」 夢想的基礎。

也是威懾敵人、捍衛國家安全的利劍和堅盾。

慶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fca554a1874bfa303e3ff2b30a8825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