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說:「不要把自己逼到抑鬱,不要把自己氣到一身病,除了生死都是小事」

2024-06-12     喜歡您沒有理由

王志文說:「不要把自己逼到抑鬱,不要把自己氣到一身病,所有的事情,除了生死都是小事。不開心就要表現出來,討厭的人就遠離,不想理的人消息就不回,不想看的臉色就不看。

人生不過百年,幹嘛總是委屈自己,你來人間是來體驗快樂的,不是替誰來承擔痛苦和委屈的。要讓自己活得舒坦,活得洒脫,活好這一生,才不辜負你來人間一趟。」

人生旅途中,我們會經歷形形色色的人和事,沒有一帆風順、完美無缺的生活。正是這些起伏和挑戰,塑造了我們的世界觀和價值觀。

能夠觸動我們情緒的人,往往是那些我們深愛的人;而讓我們陷入抑鬱的,也多是心中所系之事。然而,若我們期望生活得更輕鬆自在,就需學會釋懷與放下。過多的在意與執著,只會束縛我們的心靈,讓生活失去色彩。

弘一法師曾言:「欲控制外物者,反被外物所控。」當我們學會放手,不再強求,我們會發現,整個世界都在我們掌握之中。大道至簡,心境澄明,方能真正體會自由與快樂。

不抱過高期待,不追求完美無缺,是人生的智慧。我們要明白,沒有人是完美的,也無法做到讓所有人滿意。重要的是,我們要學會屏蔽外界的紛擾,專注於自己的內心和所熱愛的事物。不必為了迎合他人而改變自己,更無需活在別人的期待之中。

楊絳先生的智慧之語給予我們啟示:「生活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無論外界如何評價,我們都應堅守自己的內心,活出真實的自我。不被不值得的人和事所牽絆,做自己喜歡的事,看自己喜歡的風景,如此,方能收穫真正的快樂。

人生不是一場演繹完美的戲劇,而是一次真實的體驗。我們要學會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允許自己犯錯,珍惜每一次的成長與經歷。這樣,我們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不負此生。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會逐漸明白,自己的感受和態度才是最重要的。不必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只要自己活得舒服、自在,便是對生命最好的尊重。

米蘭·昆德拉的話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很多痛苦其實源於我們的價值觀。除了生死和健康,其他都是過眼雲煙。我們應該學會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被瑣事所困,珍惜每一個當下。

馮唐在《有本事》中的觀點更是直指人心:內心的強大和釋懷是預防疾病的良藥。當我們學會以平和的心態面對生活中的一切挑戰和不如意時,我們便能治癒自己的心靈創傷。

回想人生中的點點滴滴,我們會發現除了健康之外的一切都是附屬品。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沒有什麼比健康快樂更加重要。

因此,我們應該學會保護自己不受負面情緒的影響,不與無謂的人和事糾纏不清。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活得更加舒坦、洒脫,不辜負這美好的生命與時光。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會發現,當我們用心去生活,去珍惜每一個當下,我們的人生會變得更加充實和有意義。我們會感激生命中的每一個際遇和挑戰,因為它們都是我們成長的階梯和磨礪的工具。

最終,我們會明白,人生不是一場競賽,而是一次旅行。在這場旅行中,我們會遇到各種風景和人物,但最重要的是,我們要保持一顆感恩的心,珍惜每一個瞬間,活出自己的精彩和價值。這樣,當我們回首往事時,才能無怨無悔地說:「我活過了一個充實而有意義的人生。」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ef16502a36f04e76c9a67d33e74922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