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友的夢幻級藍牙頭戴?Focal Bathys體驗談

原標題:發燒友的夢幻級藍牙頭戴?Focal Bathys體驗談

老實說,Focal Bathys這樣的產品我是真的期待已久了,在HIFI這個行業里,已經有太多的傳統廠家開始做起了帶藍牙的東西,連萬元級別的台機都開始帶藍牙轉盤功能了,怎麼大傢伙兒等一個發燒級的藍牙頭戴就那麼難呢?當然了,並不是沒有HIFI品牌做過藍牙產品,但其在好用程度、通勤實用性上實在是沒法和一些數碼大廠相比,這也是為什麼我那副多年的Bose QC35II仍在服役。Bathys的出現,一副封閉式的、帶降噪功能的藍牙頭戴式耳機,可以說讓我看到了更換主力藍牙頭戴的希望,而實際體驗下來,Bathys著實是沒有讓我失望。

Focal的耳機產品,往往都逃不掉一個帶「烏」字的簡稱,這副也不例外,「藍牙烏」嘛。

第一次種草Bathys是在經銷商的線下門店裡,當時著重試了一下佩戴、降噪等體驗方面的東西,我當時對其聲音素質非常認可,但總覺得調音怪怪的,數碼聲重、線條凌厲,所以當時克制住了線下自提的想法。沒想到隔了幾天,我圈內好友輪番入了Bathys,然後他們一口一個「藍牙天花板」把我給整不會了,於是我也將信將疑找代理商借了副Bathys回家好好聽了下,聽完之後我也下了單......問題大機率出在別的方面,當時門店的那副Bathys素質是沒問題的,但聲音可能被客人調了EQ。

說回到產品本身來。我個人非常喜歡藍牙烏的整體外觀,包括它的設計語言和配色,甚至我認為這是Focal家族除了賓利烏以外最好看的一副耳機,雖然還是沒有跳脫出家族式的一些設計語言,但是略小一點的體積、冷色調的配色,以及那高逼格的呼吸燈,讓Bathys呈現出了現階段藍牙產品中獨一無二的質感。這種質感不是靠浮誇的設計或者出挑的色彩所達到的,而是Bathys本體優秀的做工質感、高級的色彩呼應、包括我作為一個反感「燈污染」的人,卻被它的呼吸燈所呈現出的光感與機身的呼應所驚艷到了,你如果不喜歡默認光效的話,還可以關閉或者減弱一檔,沒有去玩浮誇的RCB燈效,也許是法國品牌骨子裡的堅持和驕傲。當然了,不用擔心帶上燈以後的續航問題,Bathys在藍牙降噪模式下的續航達到了誇張的30個小時,跨洋航班都夠你用了,絲毫沒有續航焦慮。

佩戴必然是通勤頭戴最重要的一環,在舒適度層面,作為一個大腦袋和招風耳,至今我還是沒有找到能替代QC35II的型號,包括索尼全家桶、Final全家桶在內、以及Bose自家的NC700,我都是因為久戴耳朵痛給出手了。而Bathys我不敢說它在絕對的舒適度層面有多麼完美,因為我頭圍偏大,所以它戴著依然是偏緊的、而且頭梁部分需要調調角度才不會壓頭,但我的腦袋本質上沒有什麼參考價值。Bathys是我為數不多能夠長期佩戴不摘的藍牙型號,對在座的各位來說自然不用擔心舒適度的問題,包括但不限於足夠輕的重量、合理的重量分配、柔軟的頭梁、以及夠深的耳罩空間。

Bathys的降噪功能本身是較為全面的,尤其是環境聲模式(也就是所謂通透模式)的表現做的很自然,而且有兩檔降噪強度可調節。在降噪的絕對值層面和索尼、Bose這種專業廠商還是有一定差距,只能說對於通勤降噪有明顯的壓製作用,而不能夠光靠降噪本身就達到接近沉浸的效果,尤其是對人聲的降噪不算是很強力,如果是應對飛機、地鐵這樣的環境倒是足夠去隔絕那些惱人的固定頻段噪聲,而在嘈雜的咖啡店、商場這種地方,則需要開啟一定音量的音樂來輔助。鑒於Bathys本身的耳壓控制良好,我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開啟強降噪模式來使用。

官方的Focal&Naim APP是一個UI美觀度、使用體驗都做的很好的操控軟體,能夠在裡面調節降噪強度、呼吸燈強弱、待機模式、EQ等,並且內置好了2個預設模式,分別是Home和Loudness。官方並沒有對於這2個模式進行解讀,而如果是從EQ調節的頻段來看,我個人猜測是Focal倡導大家使用低音量來聽音樂,Home模式代表的是安靜環境,此時的聲音能量感減弱、聲音更加乾淨細膩;而Loudness代表的是嘈雜環境,此時加強了高低頻的存在感、人聲的線條感銳了一點,讓你在低音量下也能夠足夠感知到音樂里的節奏感、感受人聲細節。當然了,以上只是一家之言,不一定對。

如果往細了去說的話,3.5模式、USB-C模式、藍牙模式、以及藍牙模式下的降噪不同檔位的聲音,都是會有明顯區別的,但考慮到它絕大多數時候的使用場景,我還是基於藍牙模式+強檔位降噪來分享一下它的素質和音色表現。在素質層面,大家大可以不比用藍牙產品的水平來衡量它,即便是沒有支持到LDAC,但是AptX Adaptive作為一個智能動態碼率模式,最高也是能夠支持到96k/24bit的,但是需要高通旗艦處理器的配合,比如我的VIVO X80使用的聯發科處理器就沒辦法支持到96k/24Bit。

而即便是不啟用最高碼率,Focal自家鋁鎂振膜的這套動圈方案本身完全不用擔心素質的問題,Bathys的解析力不僅是很足的、而且是很自然的,屬於健康的、強弱層次分明的信息量表達,不會有明顯的顆粒感或者強拉高頻的感覺——我甚至覺得它的調音完成度比許多入門國磚+封閉烏(Celestee)都要強,雖然是封閉式的底子,但是聲場表現要優於自家的封閉烏(Elegia)要更好,聲音通透、舒展,聲場沒有明顯的邊際感、而且結像略微前置,有一定的縱深表達和良好的Y軸頭部空間,這一點別說藍牙了,許多有線耳機都沒能做好。

Bathys的音色有些介於Celestee和Clear MG Pro中間的感覺,人聲的部分具備Celestee上的潤澤度、圓潤感,以及適度的厚度,但是器樂上又有MG Pro上略帶監聽的底子和優秀的結像凝聚力,和MG(不帶Pro)不同的地方在於,Bathys沒有MG那種黏糊糊的、綿密的聽感,而是聲音元素之間剝離的較為乾淨利落,包括藍牙耳機里重災區的低頻,Bathys的低頻不僅量感充沛、下潛優秀,甚至還有一定的低頻細節和足夠靠下方的一個結像位置,這也是它比絕大多數藍牙耳機都顯得聲音清晰細膩、還氛圍十足的重要原因。

在雜食程度上,Bathys基本上是做到了流行通吃、又能夠兼顧絕大部分的室內樂,或者說只要你不拿來聽馬勒2那種特別典型的大編制的話,Bathys都沒什麼壓力,這一點我和@流氓才子 的判斷比較接近,我去年最喜歡的一張專輯就是Gryphon三重奏團的一張合輯,類似K.254這樣的鋼琴三重奏,Bathys可以說演繹的十分遊刃有餘,在藍牙耳機里的那種流暢感絕對是獨一檔的表現。流行人聲本身做好人聲部分的平衡性就是個難事兒,這裡我甚至判斷不出來Bathys到底是男聲更好還是女聲更好,它比Celestee更清秀一些、又比Stellia厚重一點、又沒有大烏那麼高的密度和磁性,它人聲的好聽純粹是靠中正的音色+足夠的潤澤度所達到的,這樣的特性往好了說是高度的雜食,只是確實不那麼抓耳罷了。

USB-C模式下其實是有很多玩法的,比如ddHIFI和乾龍盛家都推出了USB-C的長線,換上去以後不論是在素質還是音色上都可以作為不錯的調味劑,此時的信息量、密度、兩端延展都會有明顯的加強;我不那麼推薦的其實是3.5模式,這根原配線的品質和聲音上限並不高,而且單邊出線還很難去給它匹配我手頭的第三方升級線,而且我即便是是用15萬級別的系統,也並不覺得它有多大的潛力可挖。還有一個小槽點在於,3.5有線模式也需要把耳機開機才能用,而且續航時間還低於降噪模式。未來如果Bathys還換代的話,把3.5口和現有的電路模塊完全剝離開、加上雙邊出線的話,應該就是真正的王炸選手了。

不考慮預算,讓我去選擇一個終極藍牙頭戴的話,Bathys幾乎是最好的、且幾乎唯一的選擇,5999的價格肯定對於絕大多數普通用戶來說是勸退的,但對於追求音質的出街黨們來說,這就是你目前市面上能買到的、最好的一副藍牙降噪耳機;而且即便放在HIFI品類里,它對於封閉式動圈耳機的聲音處理也絕對是超高水準的一副,甚至是不輸自家Celestee、吊打Elegia的存在,更別說它除了降噪功能以外,佩戴、做工、設計通通在線,以及作為隨身EDC的格調來說,都一定是你所能買到的音頻產品里最高的一副,沒有競品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