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梅根被曝離婚,外媒稱哈里深感被欺騙,捨棄梅根一心想回家

2022-03-23     伍脊六獸

原標題:哈里梅根被曝離婚,外媒稱哈里深感被欺騙,捨棄梅根一心想回家

哈里梅根被曝離婚,外媒稱哈里深感被欺騙,捨棄梅根一心想回家

哈里和梅根夫婦因為一出「王子出逃記」成為全世界關注的焦點,他們倆的愛情故事更是驚天動地。

就在全世界的網友都覺得他們會相守白頭的時候,日前美國某媒體撰文表示哈里和梅根之間徹底玩完了,哈里發現了梅根的「真面目」,當前他正準備返回故土。

哈里梅根疑似離婚,外媒信誓旦旦發新聞

日前,知名美國媒體在專欄刊登出哈里和梅根離婚的消息,並表示哈里對梅根已經忍無可忍,他發現了梅根的真面目,所以決定與梅根協議離婚。

離婚之後哈里想要重返自己的國家,而梅根則會留美照顧孩子。

由於哈里和梅根遲遲沒有出面闢謠,外界對於這則新聞也有了很多不同的解讀。

哈里迎娶梅根的時候違逆了女王和家族其他親人的意見,就算是背離全世界也要和梅根在一起的做法令不少CP粉們感到動容。

不過在梅根正式成為王室成員之後,她不僅沒能緩和與女王等人的關係,甚至還不斷向媒體透露自己在王室遭遇了歧視和不公的對待。

一面是妻子,一面是家人,哈里很快就在兩者之間選擇了梅根,最終哈里決定退出王室跟隨梅根回到她的家鄉。

即便梅根「回家」之後快速適應從王妃變回演員的生活,甚至還經常拉著哈里一起出鏡,但是哈里絲毫都沒有感到不適,他甘之如飴。

其實哈里之所以會對梅根百依百順,還有一重因素不能忽略,梅根曾因為哈里和家人鬧翻。

梅根多次在公眾場合表示自己不顧家人的反對和哈里在一起,最終她身邊也只剩下了哈里和孩子了。

不過近期就連梅根的家人都出面闢謠稱梅根所說的這一切根本就是杜撰,是她用來博眼球和拴住哈里的手段。

而在最新的報道中媒體也表示哈里似乎知悉了梅根與皇室的矛盾,其中有很多都是經過添油加醋的,所以對梅根感到很失望。

梅根的傳奇情感之路,哈里王子根本玩不過

如果真如媒體所說,哈里看清了梅根的真面目所以才選擇從這段婚姻中抽身,倒也不是不能理解。

不過目前哈里的孩子也跟隨他們搬到了梅根的家鄉,如果哈里選擇在這個時候與梅根離婚,那麼他必然要獨自回到英國,將面臨骨肉分離的局面。

事實上,在哈里和梅根結婚之後,婚變傳聞就從未停止過。

尤其是在兩個人搬到梅根的家鄉之後,外界對他們的關注更是達到了頂點,類似的新聞幾乎每天都會發出。

所以也有一部分粉絲對哈里和梅根離婚的報道持觀望態度,至少在當事人出面回應之前,很多事情都無法確認。

而回顧哈里和梅根之間的感情歷程也不難發現,兩個人算是歷經磨難才能夠修成正果,所以必然會更加真心對彼此的感情。

在梅根之前,很少有外國人能夠嫁入英國皇室,尤其還是不同民族的王妃。

不僅如此,比起其他英國王妃,梅根明星的出身也是一個棘手的問題。

梅根在嫁給哈里之前已經是家喻戶曉的明星了,她在全世界都擁有不少粉絲,日常更是喜歡拋頭露面,也不是很「守規矩」。

所以包括女王在內的很多王室成員,起初都反對哈里迎娶梅根入門。

奈何哈里不斷堅持,女王只好妥協。

但婚後的梅根,沒能像平民出身的黛安娜和凱特一樣,幫助丈夫和丈夫的親人們維護王室的聲譽和威望,反而盡情享受起了王妃的奢靡生活,這也是哈里夫婦和王室最初的矛盾根源。

哈里如果捨棄梅根,能否重返王室?

在梅根成為眾矢之的的時候,哈里挺身而出,她和梅根一道痛批王室規則制度的不合理,並且做出了史無前例的出走行為。

離開王室之後,哈里王子倒是很快就適應了新的身份,並且成為了人氣明星,他經常和梅根一起接受各類採訪,毫不避諱地談及自己的王室生活。

不過再堅固的感情都很容易出現裂痕,近期哈里已經很少和梅根合體出席活動或者是參加節目,這也讓外界不得不懷疑他們的婚姻亮起了紅燈。

再加上美媒的報道,人們就更堅信哈里和梅根出現問題了。

但即便哈里最終選擇與梅根分道揚鑣,他能否重新回歸王室的懷抱還很難說。

要知道在哈里之前,還從未有過王室成員因為感情問題宣布與王室脫離關係,更沒有退出王室之後又重新回歸的先例。

此外,即便哈里和王室都有心讓一切回歸正軌,輿論的力量依舊不容小覷。

梅根之所以和王室的矛盾變得不可調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梅根不得人心,她自從進入王室之後就醜聞不斷。

而梅根的所作所為都比不上哈里的「叛逃」來的有衝擊力,甚至有不少王室的擁護者都表示永遠不歡迎哈里回歸。

目前英國王室聲望最高的當屬哈里的哥哥威廉,威廉的妻子凱特也一向深得人心,他們更是在疫情期間通過做公益的事情狂刷好感。

在王室繼承人口碑和威望都相當不錯的情況下,哈里王子就算真的回歸王室,也很難受到足夠的重視。

不過不是所有人都想要成為王室繼承人,在哈里的心裡顯然感情更重要,否則他就不會不顧一切地離開了。

你覺得哈里和梅根的婚姻真的亮起紅燈了嗎?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ea375d88ac844309cf66abe6a0709d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