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詞名篇鑑賞(三十)| 毛文錫《應天長》

2023-08-28     小樓聽雨詩軒

原標題:唐宋詞名篇鑑賞(三十)| 毛文錫《應天長》

唐宋詞名篇鑑賞(三十)| 毛文錫《應天長》

平江波暖鴛鴦語。兩兩釣船歸極浦。蘆洲一夜風和雨。飛起淺沙翹雪鷺。 漁燈明遠渚。蘭棹今宵何處。羅袂從風輕舉。愁殺採蓮女。

把這首《應天長》當作別情詞解讀,上下片在時間上似有齟齬。上片既說「蘆洲一夜風和雨」,分明應是「昨宵」,但下片又說「蘭櫂今宵何處」。上片所寫「一夜風雨」過後,應是白天,過片「漁燈明遠渚」,分明又是夜景。上下片的時間關係,銜接不起來。如果說上片寫昨夜,下片寫今夜,中間隔著一個白天作甚?且昨夜和今夜之間,又有什麼關係?這些都是難以說清楚的問題。

但是我們又不忍心放棄這首詞,因為這首詞的每一句都吸引著我們,讓我們獲得一種直覺的美感享受。轉換一種思路來解讀這首詞,不再把它當作一首別情詞看待,就可以避開上下片在時間上的說不圓處。這首詞的性質大約就是江上即景,是幾個印象式的速寫畫面的並置,上下片的前兩句與後兩句之間,上片與下片之間,沒有脈絡上的必然聯繫,是各自獨立文本句組和意義單元。

先看起二句「平江波暖鴛鴦語。兩兩釣船歸極浦」,這兩句描寫晴日江景,一江暖水,波平浪靜,鴛鴦在水面上悠閒自在地遊戲,時而發出噰噰和鳴聲。傍晚時分,漁船兩兩結對,彼此招呼著,駛回遠處的水邊,岸上是他們休憩生息的家園。這一組畫面,溫馨和美,從容悠閒,可以取名為「晴江晚歸圖」。「蘆洲一夜風和雨。飛起淺沙翹雪鷺」二句,與前兩句在內容上互不連屬又構成對比,前兩句寫的是平江晴日向晚,這兩句寫的蘆洲風雨之夜。一夜風雨蕭瑟,洲渚上的蘆葦倒伏在沙水上,夜宿的鷺鷥受到驚擾,張開雪白的翅膀,不安地鳴叫著,四散飛去。這一組畫面,倉促散亂,驚惶不安,可以取名為「蘆洲夜雨圖」。但這並不是說,這幅畫面就讓人感覺不美,想像風雨吹打蘆葦葉片發出的一片聲響,想像蘆葦在風雨中搖晃不停、傾斜倒伏的樣子,想像鷺鷥驚飛時雪白的翅膀畫出的弧線,各自都具有一種別樣的美感。前兩句的閒適安恬是一種美,後兩句的驚恐騷動是另一種美。

換頭兩句「漁燈明遠渚,蘭櫂今宵何處」,描寫暮色蒼茫之中,遠處的渚岸邊漁燈明滅,辛勞一天的漁家已經入睡了吧。這時候,暮發的客船還行駛在煙波江上,遊子的心裡忐忑著,還不知道今宵泊舟何處安歇。這一組畫面,明暗映襯,悵楚悲酸,可取名為「暮江客舟圖」。遊子對前路的憂念,表現為心理時間的超前和心理空間的位移。這兩句雖造語「簡質而情景具足」(況周頤《餐櫻廡詞話》),是不可多得的佳句,北宋柳永《雨霖鈴》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於此當有借取。後結「羅袂從風輕舉。愁殺採蓮女」二句,描寫採蓮女迎風站在岸邊,揮動衣袂,與荷塘里嬉戲一天的少年招手作別,看著少年的採蓮船消失在迷濛夜色里,內心感到極度的愁苦悲傷。這一組畫面,翩若驚鴻,意深韻遠,可取名為「蓮舟揮別圖」。

作出以上印象拼貼式的解讀,主要是為了給出一種新的思路,從而把這首詞的文理意脈解釋清楚。這樣做的目的,不是為了否定江上送別的說法,只是質疑這種說法前後齟齬的說不圓處。如果非要堅持江上送別的說法,我們也可以試著再把全詞串講一下。上片第一二句,是寫分別之前美好的日常生活。第三四句描寫的風雨蕭瑟之景,是對一二句里的理想生存狀態的打破。所謂天有不測風雲,傍晚時候天氣尚且晴好,入夜竟是風雨大作。惡劣的天氣變化,是對人間離散變故的隱喻和襯托。下片前二句從行者的角度表現離別,突出的是前路茫茫的悵惘之感。後二句從送者的角度表現離別,抒發的是依依不捨的惜別之情。至於上片與下片之間隔著的那個漫長白天,則是用來置酒話別的。這樣說也不是憑空杜撰,信口開河,如所周知,唐宋時代的送別分兩種情況,一是傍晚設下別宴,飲酒敘話一夕,平明時分,折柳分袂,行人登程就道。一是早晨設下別宴,飲酒敘話一天,黃昏時分,折柳分袂,行人登程就道。毛文錫這首《應天長》,應該屬於第二種情況,只是詞中沒有明白寫及而已。

於是讀者又有疑問了,怎麼前面說這首詞是江上即景的印象拼圖,後面又說這首詞寫的是江邊送別情景?我們的回答是:文本解讀的原則,就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能夠自圓其說即可,而不必執念於一說。有道是「詩無達詁」,仿照這句話,我們也可以說「詞無達詁」。如是而已,豈有他哉!

楊景龍,筆名揚子、西魯、南喬,河南魯山人。二級教授,河南省高等學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學者、年度人物,創新團隊首席專家,中國詞學研究會理事,中國散曲研究會理事,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通訊評審、成果鑑定專家,搜狐教育全國分省十大最受歡迎教授。長期從事中國詩歌教學、研究工作,兼事詩歌創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文藝研究》《中國韻文學刊》《詩探索》《詞學》等刊發表論文100餘篇,出版《中國古典詩學與新詩名家》《古典詩詞曲與現當代新詩》《傳統與現代之間》《詩詞曲新論》《不薄新詩愛舊詩》《花間集校注》《蔣捷詞校注》等專著10餘種,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全國高校古委會項目等10餘項。在《奔流》《河南詩人》《中華詩詞》《小樓聽雨》等刊物和平台發表詩作300餘首,編有個人詩選《餐花的孩子》《時光留痕》《與經典互文》等。論著入選「中華國學文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推薦書目」,獲評中華書局年度十大好書、中原傳媒好書、中國讀友讀品節百社聯薦優秀文藝圖書,多次獲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優秀成果獎、河南省文學藝術優秀成果獎、夏承燾詞學獎、全國優秀古籍圖書獎,暨孟浩然新田園詩歌獎理論獎等獎項。

編輯/章雪芳 審核/小樓聽雨 校對/馮 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e2531e0678bcfd934430b4ccf7741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