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無疑是美麗的,從她第三回出場,就分別從眾人眼中,王熙鳳口中,賈寶玉心中對她進行了三次不同角度的描述。具有了空靈變化和難以描摸。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煙和霧一樣,具備輕盈、柔美,縹緲、起伏、變幻的特點。「似喜非喜」的眼睛中表達的是複雜多樣的情緒變化。明明是笑,但是笑靨表現出來的卻是愁思。一身的病態表現出來的是「嬌」。這樣一個嬌俏可愛,行動愛惱人的女孩子從問世就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當然賈寶玉對她的傾心愛慕,不僅僅是她的美,更是由於她的魅力。
魅力是什麼?不完全是外貌的美,外貌的美麗只會在相遇初期吸引人,不會長久,隨著時間的流逝會出現審美疲勞。而魅力則是由內而外散發出來的,這種吸引力是恆久的,是越來越強烈的。林黛玉的魅力體現在哪裡,我們看看劉姥姥參觀完林黛玉所住的瀟湘館後一句情不自禁的感嘆就明白了。
劉姥姥進了瀟湘館,看見「窗下案上設著筆硯,又見書架上放著滿滿的書」,稱讚她說「這必定是哪一位哥兒的書房了」。林黛玉父親去世奔喪回來,林黛玉帶的都是字畫書籍,在林黛玉眼中,這才是最珍貴的,錢財倒是其次。在那樣「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年代,人們意識中「才」會移人性情的,所以劉姥姥才會感慨這是公子哥的書房。
從劉姥姥的眼中,我們可以細緻深入地看出林黛玉的日常就是每天讀書寫字。她的父母早早去世,還沒有來得及將封建社會的女德傳述給她,她對世界對人情的認知來源於她滿滿一屋子的書,就是這些書造就了她詩人的氣質和才情,這也是林黛玉最具魅力的地方。
她不在意那個社會需要的德,她任性、敏感有強烈的自尊心。在賈府這個人員眾多而又複雜的環境中,她有自己的鋒芒。她會對最後給她送宮花的周瑞家的毫不客氣,她也會對賈寶玉公開表達自己的不滿。她屬於真性情的人,內心情感真實自然地流露讓人們對她有了「孤高自許,目下無塵」的評價。
但是黛玉的心地是單純的,是光明的,她不會和任何人結怨,即使是面對有「金玉良緣」威脅的薛寶釵,當寶釵勸她不要讀太多的閒書時,她也能夠盡釋前嫌,把寶釵當成知己。林黛玉就像「清水出芙蓉」一般,沒有受到任何禮教的浸淫。她喜歡讀詩,喜歡古典文學。當她和詩書相遇時,她所表現出來的就是像海天一樣開闊的心境。
父母雙亡對於一個年幼的孩子來說內心是荒涼的「誰家秋院無風入,何處秋窗無雨聲」,但是當黛玉沉浸於詩的世界中,她是快樂的,在詩書中,她能尋找到人生的樂趣,一如從小和父母雙親離散的香菱。在詩中,她們彼此慰藉,香菱學詩時,看見那麼多的詩集林黛玉都做了旁批,劃了紅圈,可見她閱讀量之廣。
中秋節林黛玉和史湘雲月下聯詩,是何等快意,兩個人神采飛揚,彼此欣賞,哪裡是病懨懨的林黛玉,分明是一個女才子。在詩詞中,林黛玉忘記了寵辱煩惱,別具情懷。
但是賈府需要的是相夫教子的媳婦,雖然林黛玉和賈寶玉情愫暗生,但是她不符合賈家的標準,在她苦悶的時候,她寫了《五美吟》,通過歌頌感嘆五個不同時代女子的命運,表明了林黛玉追求人性的至真至純。她一改往日的弱柳扶風,淚光點點的特點,給我們展現了豪氣的一面。
她內里有一種精神,她渴望逃離樊籠,這種精神氣質,是男子也少有的,賈寶玉看了五美吟,也是連聲說好。這些都得益於詩詞得意於讀書,在這方天地里,她尋找到了自己的樂土,這份氣質和才情在大觀園是獨一無二的,是屬於林黛玉自己的魅力,這也是她吸引賈寶玉的地方。可惜劉姥姥那句讚美,沒有得到人們的回應,沒有人接下去讚美林黛玉的才情,林黛玉又是孤寂的,這水做的女兒,有著藝術家的氣質和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