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進「暖心房」 圓了「安居夢」
武都區兩水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醫院、學校等配套設施齊全,極大地方便了搬遷群眾生活。
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和生態工程。自2022年起,我省啟動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工作,計劃分兩期搬遷103.95萬人。目前,我省已累計為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預撥補助資金超過38億元,2023年度全省搬遷安置40354戶。
搬得出、穩得住。2023年12月10日,在隴南市武都區兩水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安置點,一幢幢集中安置住宅樓拔地而起,醫療、教育等配套設施齊全。
武都區兩水中心幼兒園,孩子們在愉快地玩耍。
「從山上搬下來後,吃住行各方面都不愁了,出門500米就是新建的武都區中心醫院,看病也很方便。」入住武都區兩水新城康盛家園集中安置點的唐馬林說。
在武都區兩水中心幼兒園,孩子們正在教師的帶領下玩耍。武都區蒲池鄉黨委書記王鴻來介紹說,新建的武都區兩水中心幼兒園和武都區兩水第二小學今年已經招生。如今,當地的孩子在鎮上就可以從幼兒園一直讀到高中畢業,孩子們上學方便了,大人們也省心了。
武都區蒲池鄉搬遷村民楊德平家裝修得十分溫馨。
有就業、生活好。2023年12月15日,一場小雪過後,天水市清水縣白駝鎮姚黃村生態及地質災害搬遷安置區內,一棟棟新修建的獨門獨院住宅在雪中構成了一幅詩畫鄉村的美景。
搬遷村民羅文明的家寬敞整潔,電視、沙發等家具一應俱全。「以前我們住的房子比較破舊,一下雪村裡的路也不好走,現在有了黨的好政策,我們如願搬進了新房子,交通也方便了,我感到非常滿意。」
清水縣白駝鎮姚黃村搬遷村民羅文明家客廳寬敞明亮。
清水縣白駝鎮姚黃村搬遷群眾自發成立的秦腔小劇團正在排練。
在清水縣黃門鎮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小河新村,公交車直通縣醫院,新村的大超市、中小學、幼兒園、衛生室都在家門口。小河新村村民活動室內,村民們正在排練秦腔曲目,一板一眼、一招一式頗有專業演員的風采……當地居民的生活越來越舒適便利,文化生活也隨之豐富起來。
清水縣黃門鎮小河新村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集中安置點內,新建的民居鱗次櫛比。
清水縣黃門鎮小河新村搬遷群眾在小區活動室學習珠編工藝品製作。
成縣小川鎮鄉村就業工廠的工人在加工生產。
隴南市華龍恆業農產品有限公司成為搬遷群眾就業的主陣地。
靖遠縣碾灣坪富民社區,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戶宋庭芳老人正在新居貼窗花。靖遠縣通過多輪次全方位摸排論證,共確定2023年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對象63戶216人,其中地質災害威脅區31戶103人,河湖管理區及暴雨山洪災害受災區3戶19人,生態敏感區29戶94人。目前,全縣6個鄉鎮63戶搬遷對象已全部搬遷入住。
靖遠縣碾灣坪富民社區,生態及地質災害避險搬遷戶宋庭芳老人正在新居貼窗花。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田 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