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這句話成了描述父女親情的經典句子。
曾經我深以為然,直到看了張愛玲的短篇小說《心經》。
《心經》講了一個令人「心驚」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許小寒,有著很重的戀父情節,並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自己的父親。
她從十二、三歲開始,開始排斥母親,母親偶爾穿件美麗的的衣服,或者對父親稍微露一點感情,就嘲笑母親。
母親說「你叫我怎麼能夠相信總拿你當小孩子?有時候我也疑心過後我總怪自己,小心眼兒門縫裡瞧人把人瞧扁了。我不許自己那麼想,可是我還是一樣的難受。有些事兒,多半你早忘了,我30歲以後,偶然穿漂亮點的衣裳,或是對他稍微流露一些情感,你就笑我。」
於是,30歲的母親不敢漂亮,收起了自己的美麗,提前老去,成為一個在別人眼中「不怎樣,胖胖的」、被忽視的人;母親不敢流露對丈夫的愛,收起了自己的愛,最終父母之間的愛徹底凋零,一點不剩。
「她將父母之間的愛慢吞吞的殺了,一塊一塊的割碎了——愛的凌遲」。
而她自己無視母親的存在的同時排斥同齡的男性,把父親當成戀愛的對象,深深地愛上了自己的親生父親。她對父親說的每一句話都更像是情人之間的嬌嗔,她甚至要把父親當成了終身伴侶。
這一切都是在三個人不自覺的狀態中開始的,父母一開始只是以為是女兒還小,以為只是父女親情,不知不覺地許小寒對父親的依戀和崇拜發展成了男女之愛。
當他們意識到女兒對父親的愛意已經超過正常的範圍時,心裡產生了極大的恐慌,
你爸爸愛我,又不能夠愛你,
父親開始躲避女兒,把對女兒的愛轉移到女兒的朋友——一個長得像女兒的女孩子身上。
女兒先是失戀般瘋狂阻撓父親的新戀情,發現無法阻止後,要倉促嫁給一個自己不愛的人。母親安排她暫時離開家,給自己療傷的時間,讓自己平靜下來,認真思考自己的未來。故事至此結束,但問題依然沒有解決,這至親的父女以後該怎樣相處?還要看彼此的造化。
這個故事看得我心驚肉跳。現在很多父母都說「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把女兒對父親的各種親密當作父女親情的日常,和這個故事中的父親犯了同樣的錯誤。我相信這樣的不正常之戀不多,但因戀父或戀母無法正常生活的大有人在。許多母親有著強烈的「戀子情節」,兒子成家後總,覺得是兒媳搶走的兒子,為以後婆媳相處埋下了巨大的隱患。
希望做父母的能吸取許家的這個教訓,從小就把親子關係放在合理的範圍內,要記得「兒大避母」、「女大避父」,千萬不要等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自己身上,再去後悔。
還有,「女兒是父親前世的情人」這句話出自弗洛伊德《變態Metamorphosis 》一文,本意指亂倫、戀父以及處女情結的集中表現,千萬不要把它再當成描述父女關係的溫馨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