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醫生就在我們身邊

2022-05-19   南國今報

原標題:家庭醫生就在我們身邊

家庭醫生張婷婷駕駛健康服務車,準備前往居民家裡提供醫療服務。 今報記者韋黎 攝

家庭醫生魏榮走進居民家裡提供醫療服務。 受訪者供圖

今報記者韋黎

「張醫生,有你真好。我再也不用因為一些小病、小事跑去醫院了。」柳州居民金女士曾感慨地向她的家庭醫生張婷婷說。

5月19日是世界家庭醫生日。從2013年在全區率先試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項目,2020年在龍城市民雲APP上線運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家庭醫生、護理服務)」平台,再到去年35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共建立279支新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柳州的家庭醫生已然完成從「等病人上醫院」向「到患者家上門服務」轉變。

這轉變,著實不易。

從陌生到熟悉

5月17日上午,家住黃村大樓的梁老伯,前往雅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找醫生張婷婷拿完藥後,熟練地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平台預約當日下午由張婷婷入戶為他提供更換尿管服務。

下午3時許,梁老伯熱情地把張婷婷迎進門。為老伯換完尿管,張婷婷還耐心地教梁老伯如何護理身上的壓瘡。忙完之後,老伯感激地送張婷婷到家門口。近一年,張婷婷每個月都入戶為梁老伯提供醫療服務。因為醫患之間已經非常熟悉,梁老伯總是親切地叫張婷婷「小張醫生」。

從排斥、質疑家庭醫生到接受並與家庭醫生成為朋友,甚至成為家庭醫生的「粉絲」,時間見證了一切。

潭西街道十一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醫生韋瑛瑛告訴記者,家庭醫生和居民由陌生到熟悉,通常需要一年時間。很多居民覺得自己家裡有醫療設備,血壓、血糖可以自己測,家庭醫生的隨訪是有所圖,更是打擾。要改變居民的錯誤認知,家庭醫生必須利用好每次隨訪,給予居民幫助與關心:「當居民看到我們的專業,感受到我們的關懷,醫患之間的信任自然就建立起來。」

走進居民的心裡

近年,柳州市結合老年人的個性化需求,將家庭醫生團隊服務內涵進一步細化為基本醫療、基本公衛、上門健康、家庭病床、心理諮詢與疏導和個性化服務六大類。

家庭醫生在做好基本公衛服務的基礎上,還開展骨質疏鬆預防、防跌倒措施、意外傷害和自救等方面的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導,並提供中醫外治康復服務和骨密度、眼底篩查及中醫體質辨識、中醫中藥服務。對居家重病、失能半失能老人,家庭醫生還提供家庭病床、家庭巡診、長期護理康復服務、居家健康養老服務,高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上門健康服務次數每年不少於6次。

「家庭醫生的服務項目增多後,我們的壓力變大了,也更有動力了。」柳石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副主任魏榮說,身為資深家庭醫生,她的目標不只是走進居民的家裡,還要走進居民的心裡。

魏榮曾為一位長期失眠、焦慮的居民提供入戶醫療服務。老人用藥後睡眠狀況仍未改善。魏榮猜想:老人可能有「心病」。看到魏榮對自己如此關心,老人終於敞開心扉把家庭變故向魏榮傾吐。

對老人進行中醫藥治療時,魏榮還耐心地開導老人,直至老人解開心結。如今,老人只需偶爾服藥輔助睡眠。「很久沒有人這樣聽我說話了。」老人的這句話,魏榮銘記於心:「做家庭醫生後,我更深切地領悟到人文關懷的重要。家庭醫生不僅要治療居民的軀體,也要治療居民的心。」

全科有專攻

配置為居民提供上門服務的健康服務車;統一家庭醫生的出診服、胸牌、出診包和平板電腦;配備遠程心電圖機、遠程動態心電記錄儀等;與基本醫療系統連通,減輕老年人自付醫療費用負擔;為老年人提供移動健康管理服務……去年10月,為了滿足不擅長使用智能設備老年人的健康服務需求,柳州市開通了「敬老健康服務熱線」0772-2029222,並提供電話預約、醫療護理、心理諮詢等服務。

目前,柳州市已成立社區衛生服務指導中心,並試點建立全科、專科、專家「3+3+1」新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

張婷婷原來是神經內科醫生,成為雅儒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家庭醫生「全科醫生團隊」的一員後,開始鑽研呼吸內科的醫術,力爭成為一名「全科有專攻」的家庭醫生。她所在的5人團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他們的目標是通過專業的醫療服務不斷「漲粉」,為更多的家庭護航。

「我們要依託新型家庭醫生服務團隊、敬老健康服務熱線和『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信息化平台,將老年人與家庭醫生緊密連接,實現老年健康服務的精準化,不斷完善柳州市的新型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柳州市社區衛生服務指導中心常務副主任藍有濤說,做好「老年健康守門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做好了這件事,居民的獲得感和滿意度會提升,這就是家庭醫生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