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國大中型水電風險管理年會暨水電智慧管理與工程安全論壇」在成都召開

2020-02-13     索比光伏網

2020年1月9日,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風險管理專委會(以下簡稱「專委會」)主辦,北京中頤允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允能科技」)承辦的「2019全國大中型水電風險管理年會暨水電智慧管理與工程安全論壇」在成都舉辦。來自中國工程院、中國能源研究會、中國地質災害行業工程協會、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華電集團有限公司、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國際華人岩土工程師協會、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國家能源局大壩安全監察中心、國家水電站大壩安全和應急工程技術中心、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華能西藏雅江水電開發投資有限公司、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國家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國家電投五凌電力有限公司、四川省地調院等40餘家相關單位的行業領導、各領域專家及學者、電力企業負責人等出席論壇,共同探討水電企業工程安全與智慧管理的先進經驗與方法。

圖1 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 陳東平

9日上午,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副秘書長陳東平致開幕辭,介紹參會嘉賓並主持會議。

圖2 專委會秘書長、允能科技創始人 時斌

專委會秘書長、允能科技創始人時斌作《2019年度專委會年度報告》,彙報了專委會2019年在標準化建設、地質災害調查與監測預警平台建設、虛擬現實技術應用等方面的工作情況與取得的成果,並提出了重點建設的「流域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信息平台」的設計思路及擬達到的效果。

圖3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 韓水

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韓水從水電發展基礎與面臨形勢、機遇與挑戰、政策導向與開發原則、結構優化與未來展望四個方面,分析和預測了我國水電未來發展趨勢。他指出,當前我國水電發展成績斐然,同時我國水電開發也面臨安全、生態環保、移民和消納等諸多困難,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兩個「十五年」戰略安排,必將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電力的發展也必須順應能源結構轉型的需要,大力發展清潔低碳電力。這即是機遇,同時也要迎接其他清潔能源發電的挑戰,水電開發的政策和原則就是安全可靠、生態環保、科學有序、利國利民,確保水電高質量發展。

圖4 中國工程院院士 馬洪琪

中國工程院院士馬洪琪通過對瀾滄江流域水電規劃及開發情況、流域地質背景及庫岸特徵介紹,結合近幾年的研究和探索,提出了瀾滄江流域庫岸非接觸式變形監測的設想,他講到:「岸變形監測對滑坡早期識別、分析評價、災害防治及應急管理具有重要意義,但是傳統監測方法難以適應大範圍、連續、快速監測的要求。為此,我們提出了空天地多層次非接觸式變形監測的總體思路, 運用INSAR、LIDAR等先進技術,在不同區域和範圍內優選適合監測模式,完善梯級庫群運行安全管理快速預警體系。」

圖5 中國地質災害行業工程協會常務副會長、原國土資源部環境司司長 關鳳峻

中國地質災害行業工程協會常務副會長、原國土資源部環境司司長關鳳峻,首先強調了地質災害防治的重要性以及國家相關地質災害防治的政策和要求,詳細闡述自然資源部「四大體系」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綜合治理體系、應急處置體系的建設情況及目前協會、環境司關注和重要解決的問題。他指出群測群防是我國地質災害防治的一個創舉,成功預警預報了眾多地質災害,挽救了大量人的生命。但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不能止步在群測群防上,要轉向專業監測,由群測群防轉向群專結合,再由群專結合轉向專群結合,最後轉向專業監測。

圖6 國電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 李樹雷

國電投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李樹雷對國電投水電風險管控實踐進行主題發言,他指出目前水電項目主要存在地質災害風險、大壩安全風險、抵禦自然災害能力低的安全風險,明確了風險管理主要方向,即不斷優化風險管理工作機制、建立健全組織保障、嚴格落實國家、行業有關風險管理的工作要求,確保各項防控措施落實到位,不斷加大科技信息投入力度。通過提高監測自動化、管理信息化水平,提高風險管理工作效率。

圖7 雲南華電金沙江中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鶴鳴

華電金沙江上游水電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鶴鳴分享了智慧水電初步規劃和階段性成果,他指出金沙江上游流域水電建設面對高海拔、條件複雜、水電、光伏同時開工、工程管理繁重等難題,急需智慧管理建設確保工程安全與質量。目前智慧水電已經在大壩施工、大壩安全診斷、精細管理、可視化信息管理平台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果,急需後期加大技術投入。

圖8 國家能源局大壩安全監察中心總工程師 張秀麗

國家能源局大壩安全監察中心總工程師張秀麗分享了水電站大壩安全信息智能化管理實踐。她指出大壩安全事關公共安全,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且法律法規較為健全,監督管理體制落實到位,結合大壩安全監測新技術和遠程管理新技術,共同為我國大壩安全服務。

圖9 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 周紹武

上海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經理周紹武分享了全生命周期智慧風電場解決方案及智能化監測技術及實例,並指出BIM全生命周期數字化風電解決方案目標就是建設一個所有的風電場業務利益相關者都可以訪問的支持風電場的設計、施工和運營的全生命周期關鍵設施信息的知識庫,BIM全生命周期數字化風場可以實現貫穿風電場信息的創建、管理、應用,實現新能源項目從設計、進度、成本、質量、合同、人員、運維等全生命周期智慧風電場解決方案。

圖10 國際華人岩土工程師協會會長、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翟恩地

國際華人岩土工程師協會會長、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工程師翟恩地以舊金山FortMason隧道邊坡地震穩定變形分析為例,論述了隧道邊坡地震評估方法,以及加固和抗震計算方法,同時分享了地質邊坡變形計算程序Newmark的使用方法。

圖11 華能西藏雅江水電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楊佐斌

華能西藏雅江水電開發投資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楊佐斌結合西藏水電開發建設的工程安全與自然災害應對實踐,介紹了西藏水電建設工程安全典型案例以及雅江大峽谷堰塞湖應對實戰過程,提出了西藏雅江流域建設高壩大庫,截彎取直,通過水庫庫容及引水隧道,來解決堰塞湖回水淹沒及潰缺對下游造成的威脅,改善區域小氣候環境,穩固邊坡、防範地質災害的解決思路。

圖12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 周濤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大數據研究中心主任周濤用三個樣例及三個方面,生動闡述了大數據精髓及大數據在電力行業的典型應用。他指出,大數據的「大」在於其價值,大數據時代,我們需要理解和尊重計算機思考問題方式,讓數據說話,告訴你真實。目前,電力行業在智能巡檢、智能管理、大數據預測等方面有較多的創新和融合。水電行業作為傳統行業,需要充分擁抱科技時代帶來的改變,同時大數據若脫離了實際場景,實際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以行業為頭腦,以人大數據、工智能為手腳,才能真正推動行業及大數據、人工智慧發展。

圖13 國電大渡河檢修安裝公司副總經理 錢冰

國電大渡河檢修安裝公司副總經理錢冰分享了電力生產的主要痛點和難點及大渡河智慧檢修中的成功經驗,指出了智慧檢修是以「同步監控、動態分析、智能診斷、自主決策」為目標,聚焦設備狀態感知、信息融合,實時掌握設備健康狀態、預測預警設備風險、精確定位設備故障、自動生成最優檢修方案、檢修過程人機互動和持續積累設備知識形成檢修最佳實踐,實現檢修管理手段由事後檢修、計劃性檢修向精準檢修、預測檢修演進,明確了大渡河智慧檢修未來規劃與發展方向。

圖14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工程師 向其權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向其權分享了「重慶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台」建設總體目標和總體架構,詳細介紹了已建成平台的功能及數據中台,實現地災三維一體化、監測預警智能化、管理四重網格化、指揮調度協同化、項目治理精細化的地質災害點全生命周期數據管理。最後也希望,重慶市「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平台」的經驗能給「流域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信息平台」提供借鑑和參考。

圖15 國電投五凌電力有限公司數字化項目負責人 羅忠啟

國電投五凌電力有限公司數字化項目負責人羅忠啟作了以「數據驅動創新、信息創造價值」為理念,通過「雲大物移智」新興信息技術與發電生產技術的深度融合,從「存量做精」「增量做優」兩條主線推動公司數字化發展的分享。也提出了目前水電數字化轉型升級存在的問題與解決方法。

圖16 國投雅礱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主任 張梁

國投雅礱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張梁主任分享了雅礱江公司EPC安全管理模式創新、智能安全管理實踐、智能大壩建設技術實踐。他指出明確安全管理目標,明確安全管理責任,主動與政府開展安全管理對接,邀請第三方專業機構指導體系策劃和建設,是推進具有EPC特色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建設的有效手段。

圖17 四方偉業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李驥東

四方偉業軟體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驥東分享了區塊鏈的發展,技術特性及與水電行業應用場景融合的思路和探索,他指出區塊鏈技術的特性是信任,區塊鏈主要就是構建數據底層的信任關係,未來區塊鏈將在資料庫監管,數據安全性,能耗精細化管理,能源全方面監測,構建虛擬電廠等方面與水電行業進行融合與碰撞。

圖18 論壇交流環節

論壇交流環節由專委會秘書長、允能科技創始人時斌主持。交流發言中,華能四川水電有限公司、國家水電站大壩安全和應急工程技術中心、國電大渡河檢修安裝公司、南瑞集團有限公司水利水電分公司、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風險管理專委會的相關專家領導分別就安全風險管理、大壩安全與應急、智慧檢修建設、流域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信息平台建設等內容進行了分享和講解。

圖19 總結髮言

論壇最後,由中國水力發電工程學會陳東平副秘書長進行總結髮言。他講到:跨界整合,就是不斷將新方法、新科技、新理念融合到水電傳統行業中去,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專委會的初衷,未來我們將在現有的基礎上,繼續開發和建設「流域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與應急信息平台」,推動水電行業風險管理科學發展。最後,對各行業、企業長期的支持表示感謝,學會將發揮好橋樑與紐帶作用,更好的為行業服務,促進我國水電事業持續健康發展。

允能科技在線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cieTHAB3uTiws8Kvv7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