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劉備在後花園種菜,突然被曹操請去喝酒,席間問劉備當今天下哪些人稱得上英雄?劉備推辭不過,便隨口應付了幾位當世英雄,如淮南袁術、河北袁紹、荊州劉表、江東孫策、益州劉璋、張繡、張魯、韓遂,為何沒提韓遂地位相當的馬騰?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時,馬騰還是第十三路諸侯,論地位,論實力,他理應上榜。
馬騰,何許人也?他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蜀漢五虎上將」中馬超的父親,當世官拜西涼太守。馬騰和韓遂共同掌管西涼,兩人地位相當,劉備提到了韓遂,卻漏掉了與之齊名的馬騰。筆者根據《三國演義》,結合自己的見解,分析如下:
首先,馬騰當時寄居許都,已經脫產,沒有軍隊。
李傕、郭汜亂政時,馬騰與韓遂奉漢獻帝密詔,討伐李、郭的軍隊,前期進展順利,不久因糧草消耗殆盡,無奈退兵。在曹操迎漢獻帝於許都脫險後,馬騰第一時間進京慰問皇帝,為其效犬馬之勞。他進京後,發現漢獻帝剛出虎口,又入狼口,李傕和郭汜只是一群烏合之眾,而曹操乃當世梟雄,危害更甚百倍。他於是久居許都,伺機除掉曹操,還政於漢獻帝。此時,馬騰暫時脫離了自己的軍隊,而劉備所說的都是當世的各地軍閥,因此自動忽略馬騰。
其次,馬騰雖然不在西涼,那劉備為什麼也沒提他的兒子馬超呢?
馬超當時年僅二十多歲,雖然馬超英勇善戰,剛出場便一刀斬殺李傕手下的李蒙、王方兩員大將,還是太年輕,不是獨當一面的軍閥。傳說馬超英勇無敵,可以和三國第一猛將呂布相媲美,武術高強,有劍術「出手法」流傳於世。因此,馬超還代替不了他的父親馬騰,劉備只提了西涼的韓遂。
最後,劉備剛剛和國舅董承、馬騰等人歃血為盟,共奉衣帶詔。
玄德曰:「公既奉詔討賊,備敢不效犬馬 之勞?」
當時,劉備剛和董承、馬騰、等七人宣誓效忠漢獻帝,勢除曹賊。劉備還為了更好的掩藏自己,每天在自己的後花園,種地澆菜,以示自己並無大志,只想過安逸的生活。曹操看不懂劉備的做法,反而認為劉備有大志,是於自己一樣有遠大理想的英雄,才請其過府相談。席間,聊到了當今天下有哪些英雄?劉備先是故作不知,實在推辭不過,才回復了幾個人名應付了事。劉備雖然緊張,可是方寸未亂,知道什麼該說,什麼不該提。
剛開始時,他還以為「衣帶詔」已經泄密,就算沒有泄密,曹操也有所察覺。因此,他儘量轉移曹操的注意力,避開衣帶詔宣誓的其餘六人。劉備巧妙應對曹操的問答,還借著打雷掉了筷子,以示自己從小怕雷,不是干大事的料。正是劉備的精湛演技,消除了曹操的疑慮,保護了自己,也保護了「衣帶詔」上的人員。
根據《三國志》記載,馬騰與韓遂關係破裂,連年爭鬥,最後戰敗,連自己的妻子都被韓遂殺了。他最後被曹操勸降,放棄軍隊,前往京城,被封為衛尉。公元212年,因他的兒子馬超起兵造反,馬騰及其兩個兒子曹操被殺。因此,馬騰的表現,還入不了劉備的法眼,不夠資格稱為英雄。如果是後期的馬超,再一次煮酒論英雄,必然會占有一席之地。
由於種種原因,煮酒論英雄時,針對曹操的試探,劉備機智應對,安全過關,既保護了自己,又沒泄露「衣帶詔」盟約。因此,不是劉備忘提馬騰,而是故意不提,以免曹操順藤摸瓜,查出「衣帶詔」。查出「衣帶詔」,劉備、董承、馬騰等七人死是小事,置漢獻帝於危難之中是大事。
朋友們,你們是怎麼認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