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舉變「違建」?來看看普陀這個小區發生了啥
新搭的小屋還沒投入使用,就面臨被拆除的命運。原本是一件改善保安工作環境、提升居民安全感的好事,可由於當事人對相關法律法規不熟悉,竟弄巧成拙變成了「壞」事。事情的來龍去脈,要從一通12345熱線投訴說起。
未走流程 好事竟辦成「壞」事
日前,石泉路街道綜合行政執法隊接到一起投訴,稱某小區的門衛室旁有違建。趕赴現場查看情況後,執法隊發現這原來是物業和業委會「好心辦了『壞』事」。
該小區雖然是商品房小區,但建成將近20年,配套設施已經有些落後,目前最突出最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兩個,一是小區內沒有統一的監控室;二是門衛室非常狹小且沒有衛生間,保安要上廁所得跑到物業管理室去,既不方便,也會造成門衛室真空,在門衛室無人駐守的時間裡,誰來守好小區的「安全門」?
為了解決這兩個問題,物業和業委會經過討論達成一致,由業委會出資,物業在門衛室東側的空地上用防火板搭建了簡易大棚,給保安室悄悄做了「加法」——延伸出來的部分可以在牆上掛一面監控大屏,再隔出一間房用作臨時衛生間。
物業和業委會的初衷,是為小區業主和保安著想,可他們沒有通過正規途徑向有關部門申請並取得同意就私自搭建,毫無疑問,門衛室的延伸部分屬於違章建築,應被拆除。
違建已拆 急難愁盼扔掛心
對於執法隊拆除違建的要求,物業第一時間就表示會儘快拆除此處違建。執法隊也對物業和業委會進行了普法宣傳,並建議若要改造門衛室,可以在拆除違法建築物後,通過正規途徑向有關部門申請,經有關部門同意再搭建。之後執法隊員再次來到小區,發現違建已經被拆除。儘管物業態度積極,配合度也非常高,但違建畢竟是不可觸碰的紅線,執法隊還是依據相關法條,對物業進行了處罰。
違建風波告一段落,但如何改善保安工作環境、怎樣提升小區安全性依然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問題。「目前來看,這兩個問題短時間內還解決不了,我們只能先從細節處入手。」物業經理表示,他們在門衛室外安裝了水斗,至少滿足保安洗手清潔的需求。業委會則先進行「反省」,並給出了由「三駕馬車」合力解決的方案:「上次因為造價不高,我們既沒有和居委會通氣,也沒有召開業主大會,更沒有走正規的流程去申請,導致弄巧成拙。我們計劃在下回的業主大會上討論這兩件事,商量敲定最優方案後,再向有關部門申請。」
「事情還在逐步推進中,該解決的問題一定會想辦法。」「三駕馬車」已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把居民急難愁盼一一解決,提高居民群眾的獲得感、滿足感和幸福感。而有了這次的前車之鑑,他們也會更重視合規性和合法性,避免好心辦「壞」事的情況再度發生。
來源:上海普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ce34590107e08e907e5c0a92728da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