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據展示更好看的秘密,用 Keynote 做好可視化 | 一日一技

2022-10-09     少數派

原標題:讓數據展示更好看的秘密,用 Keynote 做好可視化 | 一日一技

之前我的一系列文章都有朋友詢問圖片的製作方法,尤其是數據方面的。本文就為大家帶來純粹使用 Keynote 的數據可視化製作方法,不僅是靜態的圖片製作,也包含動態效果的部分。

為什麼使用 Keynote

Keynote 不僅是一個強大的幻燈片工具,也是簡單的製圖軟體,以及在我看來最好的排版工具。可能是原生 app 的原因吧,Keynote 的參考線、靈活吸取功能比 Sketch 等設計軟體還要好用。

文章配圖:星級酒店常旅客入門指南

同時,我也認為,作為同一篇文章的配圖,既然數據來源不同,各份報告的設計不一致,那麼作者也就有統一視覺效果的責任。這就給文章配圖增加了不少工作量,而相比 PS 等傳統製圖工具,Keynote 靈活簡單,要修改文件中的數據也很方便,更是可以直接製作動畫,比以往的從 AI、PS 到 AE 的製作流程方便太多,雖說 Adobe 的這一套軟體功能更強,不論是圖片中的如陰影等平面效果里的可調節參數、還是動畫的速度曲線、表達式等詳盡功能,都豐富極多,但 Keynote 更新這麼多年,做個數據圖還是夠用的,眼下又是扁平化設計的時代,太多複雜元素反而讓人覺得不夠靈動。

數據製圖

01描摹

製圖過程也很簡單:以柱形圖為例,首先將原版的數據截圖粘貼進 Keynote 頁面,「格式」「排列」「最後」鎖定在頁面下層,繼而繪製矩形與其對應。全部繪製完畢後,將所有矩形成組,即可按比例拉伸,排版決定其在頁面中的位置。

排版完畢後,用「線段」增加坐標軸,或直接為每個柱形添加數字即可。

柱形圖的顏色我習慣使用漸變色,輕盈好看。調節路徑為「格式」「樣式」「填充」「高級漸變填充」。調整完一個後拷貝樣式,即可為所有矩形粘貼樣式。

如果不知道拷貝與粘貼樣式功能在哪裡,可以調整自己的工具欄。

很多人不知道 iWork 套件的工具欄是可以自定義的,只需要在上面右鍵「自定義工具欄」即可。如果沒有什麼偏好,建議就按照我圖中的方式排列功能。像「拷貝 / 粘貼樣式」「鎖定 / 解鎖」「Alpha」「遮罩」等常用功能,如果不放在工具欄上,就要去繁瑣的二三級菜單里尋覓,很是麻煩。

另一個不為人所知的小技巧是,拷貝和粘貼樣式這樣特別常用的功能可以在「系統偏好設置」「鍵盤」「快捷鍵」「App 快捷鍵」里綁定快捷鍵,更加方便。我用的滑鼠是羅技 MX Master,再在軟體中將側鍵位置綁定了快捷鍵。如此,平時做起幻燈片來就非常順滑,少了很多次滑鼠拖拽點擊之苦。

02自製

如果數據是自己手動總結,還未作圖,則可以通過 Keynote 自帶的圖表功能加以編輯,然後再對照描摹,重複上述過程。

為什麼不直接用編輯好的圖表展示?因為自帶圖標可供調節的樣式太少,大多數情況下都太醜了。

數據動畫

再來講講數據動畫的部分。文章寫作的配圖一般不太需要製作動畫,只有講演和視頻時才會動畫來錦上添花。

動畫的可選項非常多,對於柱形圖,我一般使用「劃變」,要注意好方向和速度。

對於動畫而言,把握出現時機和速度是重中之重,我一般會細調到 0.1 秒為單位。

Keynote 的動畫先後邏輯有三種:「在點按時」「與前一個構件一起」「在前一個構件之後」。「在點按時」顧名思義就是根據你點擊滑鼠的時間決定,與構件一起或之後則是數個構件一同展示動畫的排序,也是數據動畫最常用到的動畫順序。「與前一個構件一起」即構件 B 隨構件 A 一同變化,「在前一個構件之後」即構件 B 在構件 A 動畫完成後再開始自己的動畫。

我推薦數據動畫以使用「與前一個構件一起」為主。每張數據表里包含數據眾多,假設單個柱形變化為一秒,十幾個柱形一個接一個變化就需要十幾秒,太長。不過,如果動畫都是同時開始同時完成,又失去了層次感。

在動畫欄的「構件順序」菜單中,「與前一個構件一起」選項旁,還有一個「延遲」選項,我會在這裡選擇「0.1s」,這樣動畫的變化邏輯就是這樣的:構件 B 隨構件 A 一同變化,但延遲 0.1s;構件 C 隨構件 B 一同變化,但延遲 0.2s。這樣就賦予了數據出現時的層次感。

由於涉及數據眾多,管理好動畫欄的對象排序邏輯是很重要的,這就像在 AE 里管理好預合成的先後順序一樣。

為了方便上手,Keynote 也很細心地為不同的構件順序選擇做了不同的菜單欄展示,「在點按時」順序的目標構件與前一個構件有間隔;「與前一個構件一起」順序的目標構件與前一個構件間是虛線;「在前一個構件之後」順序的目標構件與前一個構件間是實線。

掌握了這些,你就可以做基礎的數據動畫了。

導出

靜態的數據圖表導出只需要按圖片導出即可,可選擇 JPEG 或 PNG 格式。可選擇全部導出,也可單獨導出具體頁數。

動畫導出則有兩個選項,一個是錄屏,可以用 QuickTime 自帶的錄屏導出,或者一些軟體。

另一個是 Keynote 自帶的影片或動畫 GIF 導出功能。影片導出設置繁雜,我不推薦。如果導出 GIF,還需注意解析度和幀率。一般來說,Keynote 自帶的 GIF 導出的文件過於龐大,我會選擇使用如 Gifski 等軟體進行二次壓縮。

Keynote 的數據可視化技巧介紹就到這裡。其實 Keynote 還有很多好玩的動畫可供選擇,我這裡只是思路展示。而除了數據可視化外,動畫功能還能做出一些奇技淫巧的玩意來,比如下圖這個路中南表情包。

稿呢?

無限循環

幾年前我做過一系列以 Keynote 為載體的五分鐘動態演繹教程,反響還不錯,幾年下來又有了新的心得體會。如果大家感興趣,我爭取多做幾個 Keynote 相關教程,分享一下這個可能是整個 macOS 里我最擅長和喜歡的軟體的使用技巧。

原文連結:

https://sspai.com/post/76001?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拐子狼

責編:廣陵止息

/ 更多熱門文章 /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ccfc2fbd19f8bf996fce1b70b2c34c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