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磚機遇」青年交流對話會在俄羅斯喀山舉行

2024-09-25     中國日報網

中國日報喀山9月25日電(記者 孟文傑)當地時間9月25日,「金磚機遇」青年交流對話會在俄羅斯喀山舉行。活動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指導,中國日報社、中國駐俄羅斯聯邦大使館聯合主辦,21世紀報社、喀山聯邦大學聯合承辦,區域間國際合作協會、喀山聯邦大學孔子學院協辦。來自中俄兩國的政府官員、媒體代表、知名專家等人士和中國、俄羅斯、印度、南非、巴西等金磚國家青年代表,圍繞「廣泛凝聚青年力量 推動金磚務實合作」的主題深入探討,展望金磚機制下的青年發展與合作。在活動中,金磚國家青年代表共同發布《金磚國家青年合作發展倡議書》。

中宣部副部長王綱致辭。

中央宣傳部副部長王綱在致辭中表示,青年之間的交往,是金磚國家深化人文交流、增進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樑。希望青年朋友們廣泛弘揚金磚精神,加深對彼此文明文化的學習了解,圍繞現代化、國際減貧、氣候變化、南南合作等全球性議題,加強研討交流、知識共享和信息傳播,為拓展金磚合作、共同應對全球性挑戰不斷貢獻青年智慧與力量。

中俄和平、友好與發展委員會教育理事會俄方主席,俄羅斯聯邦前副總理謝爾蓋·沙赫賴視頻致辭。

中俄和平、友好與發展委員會教育理事會俄方主席,俄羅斯聯邦前副總理謝爾蓋·沙赫賴發表視頻講話。他表示,金磚國家是當今世界最有力、最穩定發展、最有前途的夥伴關係之一。今天金磚國家已經成為一個真正的青年聯合會,因為金磚國家幾乎三分之二的人口是35歲以下的年輕人。青年是金磚夥伴關係的支柱和引擎,因為他們是各種倡議的不竭源泉,是金磚合作新維度的創造者。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致辭。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表示,中國的大門將越開越大,我們真誠歡迎來自各國的青年更廣泛、更深入地與中國開展交流合作。希望青年們結交牢固的友誼,點燃智慧火花,為加強國家間友誼、促進金磚國家合作、應對全球挑戰、推動人類進步事業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和智慧。

中國日報社編委紀濤代讀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的書面致辭。

中國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曲瑩璞表示,金磚機制為世界注入更多確定性、穩定性、正能量。中國日報作為中國國家英文日報,認真履行聯接中外、溝通世界的職責,致力於促進中國和世界交流溝通。我們期望與大家攜手,書寫在金磚合作機制下,不同制度、不同文化、不同地域國家共同發展的精彩篇章,讓金磚的「金字招牌」愈發閃亮。

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副總理法玆列耶娃·列拉·莉娜托夫娜致辭。

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副總理法玆列耶娃·列拉·莉娜托夫娜表示,青年政策是韃靼斯坦共和國社會經濟發展的優先任務之一。作為2024年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俄羅斯特別重視發展成員國之間的青年合作。在俄羅斯擔任金磚國家輪值主席國期間,今年十月將在喀山市舉行一系列重要活動,其中包括首次線下金磚+青年理事會會議。

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青年事務部長里納特·薩迪科夫致辭。

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青年事務部長里納特·薩迪科夫表示,韃靼斯坦非常重視國際青年工作。僅在2024年,就舉辦了諸多大型青年活動,包括世界青年節的地區項目、伊斯蘭合作組織國家的第八屆青年外交官論壇、第十屆喀山青年企業家論壇、第三屆喀山全球青年峰會等。此外,韃靼斯坦代表團還參加了「伏爾加—長江」青年論壇。

中宣部副部長王綱(左四)、中國駐俄羅斯大使張漢暉(右二)、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副總理法玆列耶娃·列拉·莉娜托夫娜(右四)、俄羅斯聯邦韃靼斯坦共和國青年事務部長里納特·薩迪科夫(左二)向金磚青年代表頒發紀念品。

金磚國家青年代表、俄羅斯上合組織國家青年SCOLAR網絡聖彼得堡中心創始人格列布·波塔波夫、在華印度記者及評論員沙米·扎卡里亞、中國巴西商業聯合會市場總監衛特·穆拉發表演講,分享了金磚合作機制為青年一代帶來的發展機遇和合作機會。他們呼籲金磚國家青年進一步加強人文交流、增進相互理解和信任,共同為人類福祉攜手前行,共創美好未來。

中國日報社「一帶一路」青少年英語演講比賽俄羅斯選拔賽冠軍克萊門諾娃·亞歷山德拉主持了圓桌分享環節,中國青年李昀慶,亞太經合國家經濟學研究者、俄羅斯青年瓦利耶娃·阿琳娜·拉米洛維納,自媒體博主伊朗青年莊致遠(Delkhasteh Abalfazl),中醫藥文化推廣者、南非青年夏娜(Shannah Rose Erasmus)等金磚國家青年代表,分享了金磚合作機制為他們的學習、生活和職業生涯帶來的新機遇。他們表示,隨著今年1月金磚國家的擴員,金磚合作機制已進入「大金磚合作」新時代,這為青年在可持續發展、創新創業、人文交流等方面提供了更廣闊的舞台;在當今世界舞台上,金磚國家青年必將大有可為。

活動期間,中國日報社21世紀報社與韃靼斯坦共和國官方通訊社、喀山聯邦大學分別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

據悉,中國日報社「Z世代」工作室還將與俄羅斯當地媒體合作推出《少年會客廳》金磚機遇專題節目,進一步促進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對話與交流。

來源:中國日報網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c64072ded21dd9be3a78389333a7eb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