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昆有一點是郭德綱比不上的,他一手捧紅中國喜劇界四位巨星

2023-07-24     科技老宅男

原標題:姜昆有一點是郭德綱比不上的,他一手捧紅中國喜劇界四位巨星

在今年的春節聯歡晚會上,72歲的相聲演員姜昆再次登台,表演了一段經典相聲《歡樂頌》,廣受好評。上過22次舞台的姜昆也就此成為在舞台表演年齡最長的相聲演員。

能上舞台二十多次,充分說明了姜昆在廣大觀眾心中受歡迎的程度。事實上,早在2003年,姜昆就被中國文聯授予全國「德藝雙馨」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在文藝圈裡,姜昆是有名的好人,愛惜人才,樂於助人。很多明星、演員在剛出道時,關鍵時候都曾得到過姜昆的幫助。

像賈玲、趙本山、陳佩斯、朱時茂這4位喜劇巨星都是在姜昆的幫助下,登上舞台舞台的。很多人認為郭德綱比姜昆強,但至少從愛惜人才方面,郭綱德遠不如姜昆。

到底有哪些演員得到過姜昆的提攜或幫助呢?我們看看吧。

賈玲

賈玲大家都非常熟悉,她也是現在非常火的喜劇女星。她是說相聲起家,後來成立大碗娛樂公司,主攻喜劇。

2023年,由賈玲執導,她和張小斐主演的《你好,李煥英》創造了中國影史新紀錄,賈玲的演藝事業也達到了巔峰。

很多人知道,賈玲的師傅是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馮鞏。但很少有人知道,賈玲能第一次登上電視舞台,從而一夜成名,還多虧了姜昆的幫助。

賈玲在一次相聲班中認識了馮鞏,她的相聲表演天賦得到馮鞏的賞識。於是賈玲順利考進了中國廣播藝術團,並成為馮鞏的弟子。

中國廣播藝術團每年都有一次年底彙報演出,2009年,在一次相聲專場演出活動中,賈玲遇到了姜昆。

當時,賈玲和白凱南《大話捧哏》的節目由於比較新穎,也很熱鬧,所以被安排在第一個節目表演。姜昆作為重量級演員,被安排到最後一個節目壓軸。

無巧不成書,正好姜昆當晚有事,他要先走,因此臨時調整了節目順序。姜昆的節目安排到了第二個。

因此,賈玲在臨上台之前,在後台側門遇到了姜昆。雖然賈玲和姜昆並不熟,但她初生牛犢不怕虎,心想姜昆老師在相聲界德高望重,必須得趁這個機會跟他好好交流一下,於是她鼓起勇氣說:「姜老師,一會我的節目您幫著看一下唄,能不能上舞台?」

姜昆微笑著點頭說,好。

賈玲第一個節目演完了,然後是姜昆的節目。很快,姜昆演完節目也下台了。

一直在後台等候的賈玲,連忙上前笑嘻嘻地問了一句:「姜老師,您看我那個節目怎麼樣?」

姜昆說了句「還行,挺好的」,然後就急匆匆地走了。

賈玲見姜昆走得很匆忙,只說了一句話,以為他是客套,就沒太往心裡去。沒想到,半個月後,突然團里有人找到她,說:「賈玲,你趕快給姜昆老師回個電話,他找你有事。」

不知什麼事兒,賈玲連忙給姜昆回了個電話,電話中,姜昆說:「賈玲,上次你那個《大話捧哏》我覺得很好,有希望上舞台,我會給你推薦的,你好好準備一下。」

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節目會上舞台,還是姜昆推薦,這個消息把賈玲樂得差點蹦起來。果然,過了幾天,賈玲就收到了舞台節目組的電話,讓她和白凱南去電視參加過審。

就這樣,賈玲登上了 2010年舞台舞台,並一夜之間為全國觀眾認識。

因此,直到今天,一提起姜昆老師,賈玲還直稱他是自己的恩人。

陳佩斯和朱時茂

著名笑星陳佩斯和朱時茂在年輕時也得到過姜昆的幫助,而且幫助還不小。

我們知道,陳佩斯和朱時茂是1984年第一次上舞台。在那之前,兩個人都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演員,在圈小有名氣,特別是朱時茂,已經演了《牧馬人》。

當時,年輕有為的姜昆不僅是舞台的主持人之一,還是舞台創作組成員。舞台創作組聽說陳佩斯、朱時茂在其單位聯歡晚會活動中表演了一段小品《考演員》,效果不錯,於是就由姜昆出面,騎著自行車,找到了朱時茂和陳佩斯,並請到了電視。

然而,舞台創作組看完《考演員》後,雖然「笑」果不錯,但感覺太粗糙,而且時間太長,缺少主題,時間長,全靠兩個演員臨場發揮,就不太想用。

這時,姜昆站了出來,說:「這節目改改或許還不錯,我給他們重新編排一下再看看吧。」

於是,姜昆就把陳佩斯、朱時茂領到他自己家裡,開始重新編排這個小品。最後,在姜昆的輔導下,把《考演員》掐頭去尾提煉出一個小品《吃麵條》來。姜昆不僅熱心為二人輔導、出主意,還親自下廚房,給他們做了炸醬麵。

在一遍一遍審查小品的過程中,陳佩斯和朱時茂不願意反覆修改了,中途想退出。又是姜昆騎著自行車,苦口婆心地勸說、安慰,把兩人找了回來。

因為之前從來沒有出現過這種表演形式,所以排演時爭議較大,直到大年三十當天晚上,才決定上《吃麵條》節目。在1984年舞台上,陳佩斯和朱時茂憑藉《吃麵條》一炮打響,很快成為全國最火的喜劇演員。《吃麵條》也成了舞台小品的奠基之作。

1986年舞台籌備時,有一個諷刺不法小販的小品,本來是姜昆和其他演員表演的,但姜昆覺得這個作品更適合陳佩斯和朱時茂,於是大度地把作品給了陳佩斯和朱時茂,這個作品就是經典的小品《羊肉串》。

排練《羊肉串》時,姜昆也給了很多建議,比如小品中有一句「吃一串想兩串,吃兩串想三串」的台詞,就是姜昆想出來的。

多年後,和朱時茂聊起當年的小品創作過程,姜昆笑著對朱時茂說:「你和佩斯,幾乎每一段小品,都有本人辛勤的勞動。」

這絕不是自誇,姜昆的確是在創作方面幫了陳、朱二人很大的忙。更難得的是,連陳佩斯、朱時茂的工作都是姜昆幫忙解決的。

1986年,陳佩斯從八一電影製片廠轉業,沒找到合適的單位。這時擔任中央廣播說唱團團長的姜昆獲悉此事後,馬上打電話給陳佩斯,說你到我這來吧。就這樣,陳佩斯去了中央廣播說唱團。

四年後朱時茂也轉業,也來到了中央廣播說唱團。但朱時茂的工作頗費了一點周折。朱時茂轉業的時候,八一廠把他的戶口轉到了山東。按當時的規定,演員的戶口到哪兒,人就得到哪兒。

眼看第二天就要去山東了,一心想去中央廣播說唱團的朱時茂趕忙給姜昆打電話,說戶口被轉到山東了,現在如何是好。姜昆就幫朱時茂打了一個報告,這才使朱時茂留到了中央廣播說唱團。

前不久在一次綜藝節目中,朱時茂坦言:在他的演藝生涯中,如果有一個恩人的話,那他的恩人就是姜昆。

陳佩斯也非常感激姜昆,在他眼中,姜昆不僅很有力事能力,有才華,而且對待新人沒有任何的雜念。後來陳佩斯成立了大道喜劇院,掛牌成立時還特意邀請了姜昆參加。

張光北

張光北近年來發展一直很穩定,不僅演戲,還當上了製片人。他在《三國演義》《亮劍》中飾演的呂布、楚雲飛已成為螢屏經典形象。

張光北能走上演藝道路,成為全國知名的大明星,那多虧了姜昆的幫忙。

1979年,張光北在北海艦隊掃雷艦當操作兵。一次,相聲演員姜昆和李文華來北海艦隊體驗生活,張光北負責接待。他全程陪同姜昆、李文華在部隊上生活、演出,慢慢地,大家就熟悉了。

姜昆發現張光北很有文藝天賦,會拉琴,唱歌也好,是個難得的文藝人才。於是就對他說:「光北,現在高考恢復了,北京很多藝術院校都開始招生了,你怎麼不考大學呢?」

張光北笑著搖搖頭,說:「考過了,落榜了。」原來,一心想當歌唱家的張光北曾經報考了解放軍藝術學院,最後因名額問題落榜,給他打擊很大。

姜昆說,落榜怕什麼,再考啊,「我認為你只要堅持,一定能走上這條道路。」

在姜昆的鼓勵下,復員後的張光北真的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表演業餘班,班裡有趙寶剛、李成儒、李強、李勤勤等人。

後來,姜昆又告訴張光北,你想從事表演事業,必須得考中央戲劇學院。張光北不知怎麼考,怎麼複習,於是在一個大雨天,姜昆領著張光北,兩人打著一把傘,去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教師瞿弦和的家,讓他為張光北輔導功課。

就這樣,1982年,張光北又考入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班,跟倪大紅、張山、何政軍等人成了同學,還在那裡收穫了愛情。

後來張光北在一次節目中說,我特別感謝姜昆,是他改變了我的命運,「現在每次見到姜昆老師,我都要給他鞠一躬。」

趙本山

趙本山能登上舞台,並成為全國著名的喜劇笑星,跟姜昆的大力推薦是分不開的。

上世紀80年代,趙本山因為二人轉唱得好,被調到鐵嶺民間藝術團,不久他與潘長江主演的《大觀燈》,火遍東北三省。

1989年,姜昆來到鐵嶺市體育館表演,他就發現這裡的觀眾不怎麼愛笑,不像去其他城市演出,台下都是爆笑不斷。演出結束後,姜昆就跟觀眾聊了起來,有觀眾告訴他: 「說實話,您的節目在我們看來不好笑,跟趙本山的節目差太多了。」

姜昆第一次聽說「趙本山」的名字,於是他找到有關部門領導,說想看看趙本山的節目。

姜昆那時是全國有名的著名相聲演員,有這要求,必須安排!於是姜昆就有機會進到了劇場,觀看趙本山的現場演出。

那天趙本山和潘長江照例表演了《大觀燈》,最後應觀眾要求,還加演了一個小品節目《1+1=?》。

台下的姜昆笑得合不攏嘴,趙本山的搞笑功力徹底把他征服了。臨回北京前,姜昆管趙本山要了錄像帶,說帶回去給電視的舞台創作組看,一定會推薦他到舞台上表演,並立下誓言:「我如果做不到,姜字倒過來寫。」

姜昆說到做到,回去後,他果然向電視導演大力推薦了趙本山。於是在1989年的國慶晚會上,趙本山的小品首次進入電視。他和李靜表演了小品《1+1=?》,大獲成功。不久,在1990年舞台,趙本山以《相親》一炮打響,從此開啟了喜劇界的「趙本山時代」。

古語說:「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在娛樂圈,像姜昆這樣愛惜人才、樂於幫助年輕演員的藝術家,確實不多。因此,稱姜昆是德藝雙馨的藝術家,絕對是實至名歸的。現在有一些偏激的年輕觀眾,動不動就對姜昆謾罵、指責甚至詆毀,確實有些不應該。好在,絕大多數觀眾的眼光是雪亮的,姜昆創作了那麼多經典的相聲作品,幫助提攜過那麼多演員,而且沒有負面新聞,他在文藝界的歷史地位是不可動搖的。

(本文由姿身小編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c4052e5b70734d417c414c90d8ff63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