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著譯作品集》在京首發

2023-07-23     商務印書館

原標題:《陳嘉映著譯作品集》在京首發

「談談《陳嘉映著譯作品集》」活動現場

7月23日,商務印書館「涵芬書房名家系列講座」第五講在涵芬樓書店·商務印書館歷史陳列館舉行。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浙江大學城市學院特聘教授陳嘉映先生做客「涵芬書房」,攜《陳嘉映著譯作品集》(全18卷)與讀者見面,並暢談作品集背後的哲學求索之路。活動由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小文主持,百餘位讀者現場參與,30餘萬讀者在線觀看。

作為當代知名的哲學學者,陳嘉映教授的哲學研究與寫作已超過50年。商務印書館新近推出的《陳嘉映著譯作品集》(全18卷),正是將陳教授幾十年來所寫所譯儘量收羅全整的一套作品集,其中既包括《海德格爾哲學概論》《說理》《存在與時間》《哲學研究》等經過不斷修訂的著作和譯作;也包括《少年行》《思遠道》《窮於為薪》等六卷文集,其中收入多數為文章,同時包括對談、採訪、講稿、日記、談話記錄、評審書等,所有篇目不分種類,都按寫作時間順序編排。整套著譯集意在一方面全面展現陳嘉映教授在翻譯、學術研究、寫作、講課、講座、訪談等過程中的所思所感所悟,呈現出他問學過程中進退縈繞的總體面貌;另一方面也儘量避免重複,以保證良好閱讀體驗,因此在編訂時也做了不少刪削合併。

對談現場

商務印書館總編輯陳小文介紹了《陳嘉映著譯作品集》的出版策劃思路,以及18卷文集的總體結構和出版情況。他表示,本著譯作品集的出版,既體現商務印書館在國內「大師級」學者作品整理方面的開拓性出版計劃,也是為了將像陳嘉映教授這樣的知名學者的作品系統化、規範化、權威化地呈現給讀者,從而更好地展示一位哲學家問學的心路歷程。

對談中,陳嘉映教授對商務印書館出版《陳嘉映著譯作品集》表示感謝,並通過風趣幽默、充滿哲思的語言,與讀者暢談自己的哲學研究經歷。他深情回憶了自己的求學經歷和知青歲月,以及那時在艱苦的生活環境下「讀書無禁區」和「以書會友」的經歷和趣事,認為讀書是在瑣碎的生活中提升自我精神境界的重要手段。

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教授 陳嘉映

商務印書館總編輯 陳小文

在回憶自己開始從事哲學研究的過程時,陳嘉映教授分享了自己在老一輩哲學學者的鼓勵和指導下進入北京大學外國哲學研究所開始專門從事哲學研究的往事,認為自我的學習鑽研很重要,但更為重要的是,要有能夠指導系統規範訓練的老師,以及進行心靈和思想交流的朋友。他表示,自己幾十年的工作始終在親人、朋友、同仁、學生支持的環境下,因此他也將自己的工作看成是他與所尊重的那些人的集體創作,在此過程中向他們學習,觀察他們,領會他們,跟他們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也把自己的思考交付給他們,聽取他們的批評。正是這些,激勵著自己在哲學之路上不停求索。

陳嘉映教授認為,促使自己接觸眾多的哲學家是因為被他們的學說所吸引,除了海德格爾和維根斯坦的巨大影響外,當代哲學家伯納德·威廉斯、奧斯汀等人的思想也深深吸引了自己。他表示,自己治學的志趣在於通過讀哲學家的著作,不僅僅是做好學問,更重要的是要啟發自己的思考。只有進行了深入的理解和思考,閱讀的內容才能真正幫助自己理解和認識世界。而無論多麼深奧的哲學,都是從人們日常生活的困惑開始,最終也將通過哲學的精微工作來消解和解釋這些問題。

對談後,陳嘉映教授還就人工智慧的發展、儒釋道哲學與西方哲學的關係、學術專業與大眾的對話方式、科學的邊界與跨界交流,以及面對「虛無」的思考與解決途徑等問題,與現場讀者進行了深入的交流互動,並為購書讀者簽名。

現場讀者互動

為讀者簽名

「涵芬書房名家系列講座」是在商務印書館歷史陳列館開展的系列文化講座,兼具知識性、文化性、普及性。通過邀請大家名家以線上線下講座或對談的形式,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介海外新知,開闊大眾視野,啟迪智慧,助力全民閱讀。

《陳嘉映著譯作品集》全18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bd5c2b59b25fdbdef2701a34bf55077.html








閱讀非洲

2024-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