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億滋、聯合利華、海天等一線品牌主導的經銷商發展正被取代

2023-08-16   新經銷

原標題:伊利、億滋、聯合利華、海天等一線品牌主導的經銷商發展正被取代

各位朋友好。

見字如面,我是袁來。

「過去是一線品牌主導的本地經銷商生意發展,未來一定是基於本地經銷商之間的競爭,而形成本地經銷商的生意業態發布」。

這句話,我最近在很多場合都在說。

過去經銷商的崛起,很多時候是因為抓到了一個好的品牌,跟著品牌走,伴隨著人口的紅利、商超的紅利,經銷商逐漸做大。

從一個個體戶、夫妻檔,經過數十年的經營,變成了數十人的商貿公司,數千平的庫,十幾輛車,幾百平的辦公室。

可以說,過去經銷商靠著品牌而崛起,並在本地紮根,逐漸形成一個區域城市快消品的商貿流通格局分布。

你做伊利,我做蒙牛;你做海天,我做李錦記;你做農夫山泉,我做康師傅;你做聯合利華,我做納愛斯……

但現在,隨著經銷商進入到正規化公司化運轉,再加上整體行業存量搶奪的微利時代背景,經銷商能否繼續做大做強,守住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被同行搶走,靠的更多是經銷商自己的經營管理能力。

往大一點說,要靠經銷商的戰略布局和眼光。

此時,品牌商依舊很重要,但事實上,已經無法起到決定性的因素。

即便靠著品牌起來,但經營的好壞,更多取決於經銷商老闆的能力,以及本地同行的競爭強弱。

因此,我們認為本地的商貿流通的格局分布,進入新一輪的周期中,而這輪周期將是由本地經銷商自身來主導。

你做得強,你就能存活下來,甚至可能兼并吃掉同行的生意;你做得弱,不好意思,兩三年沒利潤,你自己也就撐不下去了。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結合過去我與300+位經銷商交流研討後的總結和劃分,我們再來談談本地經銷商未來的發展趨勢和生意模型。

經銷商的5類經銷生意模型

快消品是一個大品類,有飲料、休食、日化、調味等不同細分類目,雖然品類上千差萬別,吃的喝的用的,但經銷商的生意模型大體可以分為五類,圍繞著這五類我們一一做完整的釋義說明。

第一類:倉配經銷商

第二類:品牌經銷商

第三類:品類經銷商

第四類:渠道經銷商

第五類:平台經銷商

倉配經銷商,我們給予的「標準釋義」:

本地經銷商與數個品牌達成區域經銷合作,僅提供倉儲配送和資金支持,限制於廠家模式或個人能力等因素,無法完成獨立自主的分銷。

常見品類:飲料酒水、休閒食品。

典型品牌:可口可樂、康師傅、瑪氏箭牌等。

這是當前在飲料酒水領域,常見的經銷模式,廠家深度分銷直控終端。般以小商、夫妻三五個人的個體經營為主。

品牌經銷商,我們給予的「標準釋義」:

經銷商與某1-2個品牌達成深度區域合作。經銷商將其視為核心品牌,該核心品牌占經銷商生意超過50%以上,其他經銷品牌為附屬,不作為日常經營的重點。同時,經銷商有自有業務員,具備獨立分銷能力。

常見品類:飲料酒水、牛奶副食、糧油洗護。

典型品牌:蒙牛、金龍魚、納愛斯、農夫山泉等。

目前「品牌經銷商」是當下商貿流通業態下的主流,有一兩個品牌占到整體生意50%以上,大機率品牌合作超10年之久,是生意起家的品牌。

內部組織管理和外部業務管理邏輯也都圍繞著該品牌去設計。

相比「倉配經銷商」,「品牌經銷商」具備分銷推廣的能力,自有業務員拜訪門店獲取訂單,提供相應售後服務。

品類經銷商,我們給予的「標準釋義」:

將同一品類下的多個品牌進行組合,形成品牌矩陣-品類經銷。通過品牌矩陣最大化占領該品類在門店端的貨架資源、陳列資源、檔期資源。同一品類下不低於3個品牌以上組合。

常見品類:休閒食品、日化家雜、調味醬料等。

目前「品類經銷商」在休閒食品和日化家雜領域出現頻率最高,這與品類容量和品牌集中度有密切關聯。

上述兩個大品類限於品類周轉和容量,品牌商直控終端不太現實。因此,給予了本地經銷商橫向持續拓寬品類的空間。

渠道經銷商,我們給予的「標準釋義」:

聚焦專注在某一類型渠道,80%以上生意來自該渠道。圍繞著該渠道的經營特性、經營模式,建設自身組織架構和管理理念。

常見渠道:KA現代渠道、CVS便利渠道、政企特通渠道等。

常見品類:飲料、休食、日化、調味等。

目前「渠道經銷商」多出現在超一線或省會城市,以某一渠道為核心,比如沃爾瑪、家樂福、永輝、大潤發等全國性或區域性KA賣場,或者當下新出現的零售業態O2O自營平台朴朴超市、社區團購平台等。

與現代KA渠道深度合作,通過相對專業溝通協作,不斷提高在該渠道的生意份額。

平台經銷商,我們給予的「標準釋義」:

聚焦在某一區域內最大數量的傳統夫妻老婆門店(傳統餐飲門店),為其提供除煙酒外占據60%-70%生意額的快消全品類商品(餐飲食材商品),並以門店的商品需求為核心經營出發點,設計內部組織管理體系。

「平台經銷商」也是各位經銷商老闆們日常提到的「B2B平台」。目前「平台經銷商」是不少地方大商思考延展的生意方向之一。

縱觀全國來看,雖遍地開花,但「平台經銷商」模式依舊處於探索中,並未真正成熟。

以上便是我們對於當下經銷商生意模型的五種劃分。

模型本身沒有好壞之分,但顯然,渠道經銷商、品類經銷商以及平台經銷商,正是當下不同經銷商走向大商化,實現過億以上銷量的最佳路徑。

當然,這裡我也想強調的是,沒有絕對的屬於哪一類模型之分,從品類視角看該經銷商是品類經銷商,比如專注做日化。同時站在渠道視角,又只專注於KA渠道的經銷生意,到底屬於哪一類模型,這個要看經銷商自身的發展方向規劃。

先有分類再有認知。

分類的目的是便於我們更加清晰地理解經銷商這門生意。

五類生意模型背後的生意全景圖

有了五類經銷商生意模型的分類後,接下來我們站在一個城市的視角看,快消品經銷商格局分布和發展趨勢演變是什麼?

這一張圖是針對一個三線城市100-300萬人口區間,「新經銷」對商貿流通分布的研判。

最上面兩行,是主流的品牌型經銷商。

隨著當下存量搶奪,以及經營成本的不斷堆高,平台型和品類型經銷商對市場的蠶食和瓜分,品牌型經銷商的數量會越來越少。

中間一行是休食、日化、調味品類經銷商。

基於數十個品牌的組合形成品類經銷,並圍繞著本地市場實現渠道的深度覆蓋,本地LKA、單體大店、CVS、CS、零食連鎖、農貿餐批、校園門店等。

最後一行是平台經銷商。

以夫妻老婆店和中小餐飲門店覆蓋為主,啤酒、飲料、休食,以及其他日化、調味等。

這是在三線城市的商貿流通分布圖景。

限於文章的篇幅,關於快消品經銷商的生意圖景,無法一一闡述。

為此,在10月9日-11日「新經銷」組織的第五屆中國快消品大會暨第一屆中國快消品經銷商大會現場,我們將系統闡述和發布行業首份「城市X人口經銷商發展模型」。

另外,我們還將同步正式對外發布「2023年中國快消品經銷商生存發展報告」。

過去六年時間,「新經銷」一直在關注和研究報道經銷商,借著第一屆中國快消品經銷商大會的契機,希望能系統、完整地向行業呈現我們的研究洞察。

作為快消行業里最為重要一環,經銷商這個群體正在發生著什麼樣的變化,未來將走向哪裡?

如果你是快消品的經銷商,或者從事與經銷商管理有關的從業者、管理者、經營者,這一次大會,一定要來!

10月深圳,我們不見不散!私信了解更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