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紅樓夢》,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認識和領悟,而且每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受。讀第一遍的時候,是感慨一對有情人難成眷屬成為,千古遺憾,並且怨恨寶釵的插足。讀第二遍的時候,也能夠理解薛寶釵的一些做法了,覺得黛玉確實是有些任性刁蠻了。
但讀三遍的時候,卻覺得林黛玉這個人物根本沒有表面上那麼膚淺「簡單」,作者把黛玉設計的很「擰巴」。一方面鄙視讀書人,嘲笑那些要立身揚名、蟾宮折桂的「祿蠹」。另一方面,自己卻總想在才華方面艷驚四座、碾壓眾人。
鄙視讀書人,自己卻酷愛讀書,把自己的繡房都布置成了「上等的書房」。作為一個女孩兒家,針線女紅是「正業」,而她卻不喜歡做針線。襲人都曾背地裡抱怨黛玉懶針線,話里話外還不滿賈母對她這一行為的縱容與偏袒。
在第十七回、至十八回,元春回家省親,命姐妹兄弟們作詩的時候,黛玉的爭強好勝心簡直就快要爆棚了。原文道:「原來林黛玉安心今夜大展奇才,將眾人壓倒,不想賈妃只命一匾一詠,倒不好違諭多作,只胡亂做一首五言律應景罷了。」也就是說,黛玉沒能證明自己的才華,非常不爽。
雖眾姐妹只能做一匾一詠,但那寶玉卻可以獨做四首。原文寫道:「此時的林黛玉未得展其抱負,自是不快,因見寶玉獨作四律,大費神思,何不代他做兩首?」而這其中就有賈妃讚不絕口的那首《杏簾在望》。黛玉見自己的才華終於得到了認可與證實,這才志得意滿了。
所以,黛玉絕對不是一個只會沉浸於兒女情長的女孩子。她之所以嘲笑寶玉「蟾宮折桂」,其實是在嫉妒,嫉妒寶玉這樣一個才華智慧都不如自己的人,卻可以去實現自我、立威揚名。就因為寶玉是男兒身,而自己縱有滿腹才華,也只能默默無聞,最終免不了與其他女孩子走同樣的道路。
她如此酷愛讀書,又才華橫溢,卻沒有一個能夠跟男兒同台競技的平台和起點,因此鬱悶不已。黛玉在內心深處,也恨自己是女兒身,嫉妒寶玉是男兒身。自己如此用功,卻學無致用,寶玉腹內草莽,卻機會多多。
正是因為這種嫉妒與不平,所以,她才要「毀掉」寶玉,不讓他去立身揚名。憑什麼你們男子就可以參加科考、光大前程?我們女孩子就只能在家做針線?既然滿腹才華的我都只能默默無聞,憑什麼讓你去人前顯貴,耀武揚威呢?
黛玉幾次葬花,與其說是葬自己的情,倒不如說是在葬自己的「志」。她明知道,在當前的大環境中,寶釵說的是對的:「女孩兒讀書倒不如不讀書的好,我們的正道是相夫教子、女紅針線……」與其說她是在愛寶玉、毀寶玉,倒不如說是在羨慕寶玉,嫉妒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