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社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
這些膾炙人口的「名句」
都出自鐵人王進喜
他用一生踐行著共產黨員的初心
今天我們回顧他的話語
一同感悟這位共產黨人的精神世界
大慶石油會戰中職工用鐵鍬當大勺。(受訪單位供圖)
1960年 大慶石油會戰
困難的時間 困難的地點 困難的條件
4萬多會戰職工沒有住房
只能住在馬廄 地窨子裡
有的甚至露宿荒原
宿冰臥雪來會戰。(受訪單位供圖)
會戰職工白天勞動生產
晚上和空餘時間就集中起來學習「實踐論」和「矛盾論」
這就是大慶油田著名的「兩論」起家
通過學習
王進喜悟出道理
他響亮地提出「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口號
1960年4月
1205隊往第二口井搬遷時
王進喜被滾堆的鑽杆砸傷了右腿
探區領導派人強行先後兩次把他送到醫院治療
可他兩次都跑回了井場
他說:「這裡是高壓區,容易井噴,我坐著看你們干,也覺得放心吶!」
第二天就又拄著拐杖在井場上指揮打井
他帶傷參加了萬人誓師大會
發出了「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
王進喜在萬人誓師大會上發出了「寧肯少活20年,拚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誓言。 (受訪單位供圖)
王進喜在大慶油田打的第二口井突然發生井噴
如果不及時制止
就會造成嚴重後果
王進喜在大慶油田打的第二口井突然發生井噴。(受訪單位供圖)
為了壓井
王進喜帶頭跳入水泥泥漿池
用身體攪拌泥漿
這一躍定格歷史的瞬間
王進喜用身體攪拌泥漿。(受訪單位供圖)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石油工人幹勁大,天大困難也不怕」
這是王進喜和他的隊友們從事重體力勞動時喊的號子
後來在油田廣為流傳
王進喜喊著激昂的號子,5噸多重的絞車被拉上2米多高的鑽台。(受訪單位供圖)
「我學會一個字,就像搬掉一座山」
在油田裡 一直傳頌著鐵人「搬山識字」的故事
王進喜文化水平不高
到大慶油田工作後還要參加掃盲班
但他做事有毅力 也有方法
他喜歡聽秦腔,看唱本識字學文化成了他的一大愛好
王進喜如饑似渴地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用科學的理論指導工作。(受訪單位供圖)
當上生產二大隊大隊長
王進喜到各鑽井隊檢查
總要帶上筆記本
儘可能把每口井的情況記詳細
並採用「圖文並茂」的書寫
比如李巨任的「巨」不會寫就畫一把「鋸子」
能不能研究研究「研究」不會寫
就畫兩個小人講話旁邊標註「言九」
到1966年時,王進喜已經可以完成複雜打井工藝的記述
1961年,鐵人王進喜筆記手稿。新華社記者 何山 攝
鐵人一生都在不斷創新
早在玉門時
他就試驗成功了「整拖搬家」運輸鑽機的方法
王進喜早在玉門時就創造了「整拖搬家」新工藝。(受訪單位供圖)
為了提高鑽井質量和鑽井速度
鐵人還和工人一起研究鑽頭
工人們稱他為「鑽頭迷」
王進喜向新工人講授鑽井操作規程和技術要領。(受訪單位供圖)
「干工作要為油田負責一輩子,要經得起子孫萬代的檢查」
鐵人的「名句」還有很多
時至今日
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
觀眾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內參觀。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2021年,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被第一批納入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
2023年,中國石油大慶油田累計生產原油突破25億噸
占全國陸上原油總產量36%
2023年,鐵人王進喜誕辰100周年
鐵人王進喜紀念館舉行紀念活動。新華社記者 王建威 攝
今日之盛景 如你所願
鐵人精神薪火相傳 歷久彌新
記者:何山、戴錦鎔、王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