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園二次消費占比為72%!「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又行了?

2023-11-21     閨蜜財經

原標題:樂園二次消費占比為72%!「盲盒第一股」泡泡瑪特又行了?

摘要:潮玩的故事(歡迎關注閨蜜財經)

撰文|蜜姐

這是@閨蜜財經的第1404篇原創

11月17日,成立13周年之際,泡泡瑪特首次披露了其城市樂園運營數據:開園第一個月,遊客累計約10萬人次;二次消費占比為72%;以及樂園IP衍生品銷售占比是其餘門店的5倍等。

今年第三季度,泡泡瑪特未經審核整體收益同比增長35%-40%,尤其是我國港澳台及海外收益同比增長120%-125%。

不過,如此好的業績,泡泡瑪特的股價卻不盡人意。2020年11月上市,成為「盲盒第一股」。2021年2月,其股價最高點破107港元/股,市值超1400億港元。

截至11月20日收盤,其股價為23.4港元/股,較高點已回撤78%;市值為316.22億港元,兩年多市值蒸發上千億港元。

業績回暖的泡泡瑪特,離重回千億市值還有多遠?

01

探索樂園2年,落地北京朝陽公園,背後是業績焦慮。

2021年8年,北京泡泡瑪特樂園管理有限公司成立,註冊資本1000萬。同年財報中稱,泡泡瑪特朝著集團化方向發展經營,新增了共鳴工作室、POPMART LAND主題樂園等新業務板塊。

2022年報中,再次提及要推動樂園等新業務落地,目的是要「打造以IP為核心的更完善、更豐富的商業生態架構」。

直到今年9月26日,泡泡瑪特「潮玩IP+主題樂園」模式終於走進現實,其城市樂園正式營業。

泡泡瑪特頗為看重樂園的IP二次消費。9月初,其官網就推出了樂園購物指南。

泡泡瑪特城市樂園的總經理胡健稱,首月開園IP二次消費占比為72%的表現超預期,「很少有(樂園)超過50%」。

據介紹,其二次消費主要來自於園區的商店和餐飲,尤其是樂園IP衍生品銷售占比是其餘門店的5倍。

說到底,泡泡瑪特的城市樂園儘管形式上與其他主體樂園有差別,但商業邏輯上與迪士尼、環球影城們並無二致。其主要是作為IP內容運營的一部分,提升IP價值,促進和擴大IP的二次消費。

但相比迪士尼、環球影城們,泡泡瑪特的IP缺乏故事支撐,能否持續對消費者產生粘性還有待觀察。

不過,對於2022年歸母凈利潤下滑4成多的泡泡瑪特而言,太需要新故事和新的增長點了。

02

高增長神話遇阻,市值兩年縮水超1100億港元。

泡泡瑪特的創始人王寧,有一個傳奇的創業創富故事。2009年6月,他本科畢業於鄭州大學西亞斯國際學院(現為鄭州西亞斯學院)廣告專業,2010年10月就創辦了泡泡瑪特。

天眼查顯示,2011年,泡泡瑪特就獲得了數百萬人民幣的天使輪投資。

2020年,33歲的王寧在創業10年後,收穫了一家上市公司,完成了傳統潮玩公司通常需要幾十年發展走完的歷程。

泡泡瑪特上市僅4個月左右,股價就突破百元大關,與盲盒熱及它自身的高增長神話有關。

招股書披露,2017—2019年,泡泡瑪特年復合增長率高達226.3%。

財報顯示,2018-2021年,泡泡瑪特的營收由5.1億元增至44.9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225.5%、227.2%、49.3%、78.7%;歸母凈利潤由9952萬元增至8.5億元,同比增速分別為6243%、353.3%、16%、63.2%。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特此感謝)

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泡泡瑪特成為國內最大潮流玩具公司,其零售價值約占8.5%的市場份額。

2021年,泡泡瑪特的市值飆升超1400億港元。

與股價一起狂飆的,還有其產品價格。通過贈送明星等營銷手段,泡泡瑪特的某些款「大娃」二手市場價格炒到超10萬元。

然而,不少看好潮玩經濟、盲盒經濟的投資者,跟風進入市場,還未來得及享受「年輕人的茅台」帶來的紅利,就遭遇了股價近腰斬的痛。

2021年,泡泡瑪特股價最高點超107港元,最低40港元出頭,全年跌幅超45%。2022年,其跌幅超55%。兩年左右市值蒸發超1100億港元。

03

今年海外市場發力,業績回暖,投資者們卻擔心IP生命周期能持續多久了?

2022年,泡泡瑪特遭遇業績危機。

全年營收46.17億元,同比微增2.82%;但經營溢利由2021年的11.50億元降至5.83億元,同比減少49.3%;歸母凈利潤4.76億元,同比下滑44.3%。

同年,盲盒大熱,特別是對兒童的銷售,引發了監管部門的關注。比如,上海市就對盲盒銷售發布了合規建議。

泡泡瑪特也在不斷強調其潮玩的身份,而不是「盲盒第一股」。

資本市場和投資者曾驚訝於潮玩經濟發展的迅猛,跟著也熱炒了一波。

不過,這熱度來得快去得也快。2023年,泡泡瑪特的業績修復,但股價最低一度跌至16.1港元/股,最高也未超過28港元/股,不及3年前的發行價38.5港元/股。

財報顯示,2023上半年,泡泡瑪特實現營收28.14億元,同比增長19.29%;歸母凈利潤4.77億元,同比大增43.19%,超2022全年凈利潤。

泡泡瑪特披露的今年第三季度,未經審核整體收益,同比增長約35%-40%。

其中,內地市場收益同比增長約25%—30%;我國港澳台及海外市場收益同比增長高達120%-125%。

從渠道來看,泡泡瑪特特抽盒機同比減少10%-15%,天貓旗艦店同比下滑20%-25%。表現突出的是抖音旗艦店,同比增長8倍多。

圖片來源|浙商證券(特此感謝)

但值得注意的是,泡泡瑪特的會員復購率儘管整體保持在較高位,但已從2021年最高時的57%降至今年上半年的45%。

從其今年前三季度及海外市場的表現來看,全年業績無疑逆轉2022年的頹勢。

但以IP作為業務核心的潮玩公司,單個IP的生命周期與業績息息相關,尤其是缺乏故事支撐的情況下,其生命周期能持續多久?

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收入前三的IPSKULLPANDA、MOLLY、DIMOO占總營收的46%,但銷售收入增速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特別是其中的IP MOLLY增長放緩不少,僅同比微增1.75%。

當盲盒告別野蠻生長,同樣布局線下門店較多的名創優品們也紛紛加入潮玩賽道,泡泡瑪特的故事就沒那麼好講了。

本文未註明數據均來自於泡泡瑪特財報,特此說明和感謝!文章僅供討論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

版權聲明:本文系閨蜜財經創作,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需轉載,請獲取授權。另,授權轉載時還請在文初註明出處和作者,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a95502ed0601208b9dcf64b5115f7f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