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哭時,訓斥還是安慰?媽媽的做法很關鍵,影響孩子性格

2020-04-03   木棉之城

文丨木棉媽媽

當你的孩子總是哭,你會感到很煩惱,有時候會忍不住發火,吼一頓。

然後呢,你看到孩子戰戰兢兢的樣子,又很後悔剛才的舉動,而下一次孩子哭的時候,你又忍不住會發火。

當孩子哭時,作為媽媽,我們能為孩子做些什麼呢?媽媽的做法很關鍵,影響孩子未來的性格!

01、企圖孩子永遠不哭的媽媽

每個剛剛晉級當媽媽的女性都會為寶寶的哭鬧焦慮不止,於是有這樣一位「大師」誕生了,他叫約翰華生,曾是美國家喻戶曉的心理學大師,他曾放出豪言:給我一打健康的嬰兒,以及適合我培育他們的環境,就能把他們訓練成任何我想要的樣子,讓他們成為醫生,律師,藝術家,企業家,甚至乞丐、小偷。

然而這個口出狂言的心理學家被美國民眾評委「最討厭的人」,一開始那些美國媽媽們都信奉這種「哭聲免疫法」訓練孩子,因為經過2-3天之後,孩子的確變乖了,不哭了,然而迎接媽媽們的卻是孩子的一系列問題:睡眠障礙,自閉,嚴重的還會精神分裂。

對於媽媽們來說,你們要知道,永遠不要企圖孩子不哭,當孩子不哭了,也說明有其他方面問題了。

馬伊琍的大女兒也是採用這種哭聲免疫法,生下來就被放在嬰兒床上,哭的時候馬伊琍不會去抱她,而小女兒生下來就跟馬伊琍同在大床上睡覺,馬伊琍說,最後悔的就是大女兒的教育方式,現在她很少笑。

每個對孩子的哭聲漠視的媽媽,最終都會為自己的行為買單。

02、吼一頓的媽媽

「你再哭媽媽就不要你了!」

「你再哭我就生氣了!」

好多媽媽也用這種方式來試圖阻止孩子的哭聲,曾經有個寶媽跟我留言,晚上孩子不睡覺,被媽媽訓斥之後,孩子就哭了起來,最後生氣失控的媽媽不停地搖晃寶寶,最後寶寶一邊哭著一邊睡著了。看到寶寶委屈的小臉,這位寶媽很是後悔。

其實很多時候,並不是孩子真的很煩,而是我們沒有足夠的耐心來應對孩子的哭聲。

不過媽媽的這種行為也是有科學依據的,寶寶的哭聲會誘發媽媽腎上腺素的分泌,腎上腺素又被稱為緊張激素,可以讓媽媽產生包括煩躁、易怒、威脅、歇斯底里,甚至對小寶寶動粗,大力地搖晃寶寶、拍打寶寶等一系列行為和情緒在內的變化。而哺乳能緩解寶寶哭鬧給媽媽的負面情緒。

當你了解到這層含義時,就要克制自己,去學著控制這種緊張焦慮的心情,深呼吸,然後再去應對寶寶的哭聲。

03、及時安撫寶寶的媽媽

寶寶一哭你就去抱他,安慰他,會不會慣壞孩子呀?

還真的不會,尤其是3歲以內的寶寶,正是安全感建立期間,你的安撫不會慣壞孩子,反而會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

剛出生的寶寶,媽媽們可能會很有耐心,因為寶寶不會說話,都是靠哭來引起媽媽的注意力,但是隨著孩子長大,媽媽帶孩子的時間變長,然後媽媽就會有厭煩情緒,這個時候在面對孩子的哭鬧時,就顯得比較焦慮,沒有耐心了。

但是儘管如此,我們還是要試著調節情緒,盡最大的努力去了解孩子的內心需求,畢竟每個人都有哭的權利,包括我們成人。

當然了,那些沒有及時安慰孩子的情緒,偶爾還會吼孩子幾句的寶媽們也不要過於自責,沒有人是完美的,偶爾情緒失控,都是可以原諒,只要慢慢改變自己就好了。


一分鐘認識我:木棉媽媽,優質育兒領域創作者,在這裡我們一起討論育兒經驗、分析孩子的行為、習慣、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如果你喜歡,請關注我,棉媽會繼續努力輸出更好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