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籃出局,球迷「姚頭嘆琦」
兩連敗!恥辱出局!球迷眾怒難息!
9月4日晚,中國男籃的一場失利傷透了全國球迷的心。在以59比72輸給委內瑞拉之後,作為東道主的中國隊在小組賽就恥辱出局,無緣男籃世界盃16強。
周琦的屢次無腦失誤,李楠蹩腳的臨場指揮,姚明皺眉的無奈表情,都成了本屆世界盃長久留在球迷心中的經典畫面,只是這個「經典」顯得苦澀了些。
回首2008年北京奧運會,那是中國男籃最後的輝煌——姚明正值巔峰,王治郅寶刀不老,易建聯青春無敵,孫悅剛打進NBA,王仕鵬朱芳雨三分神准。那時的中國隊力拚美國,血戰西班牙,力克德國,大勝安哥拉,最終獲得奧運會第八名,追平史上最好成績。
11年之後,還是在北京五棵松籃球館,中國隊卻以一種恥辱的方式出局,以至於球迷嘲諷:「突然覺得蔡徐坤也會打籃球了」。
這些年,中國籃球退步的太過明顯,最近十年除了靠易建聯,別的都指望不上。
但話說回來,男籃近年雖然萎靡,但終究還能在亞洲名列前茅。再看看國足,以前能跟日本韓國掰手腕,現在連泰國、印度都踢不過,以後是不是連寮國、馬爾地夫都踢不贏呢?
足壇名宿范志毅氣憤地說:「中國足球臉都不要了!」
恆大引領,球員收入暴漲
中國足球、籃球的整體水平雖然江河日下,但這些年隨著資本對體育產業的不斷投資,球員們的收入卻水漲船高,越來越財大氣粗。
拿中國足球來說,十年前跟現在對比,運動員的收入不知漲了多少倍。而引發這一現象的,很大程度上是中國目前最有實力的房地產公司,恆大集團。
2010年,恆大集團接手因為踢假球降級的廣藥足球隊,俱樂部更名為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
跟搞房地產轟轟烈烈一樣,恆大剛一搞足球,就祭出大手筆,震驚了所有人:320萬買美元買入穆里奇、350萬歐元引入克萊奧。內援方面,買來鄭智、郜林、孫祥等一眾國腳。
當時在中國踢足球的外援,身價上百萬的都不多,恆大一上來就這麼玩,把一些傳統強隊搞得壓力山大,不知道該不該參與這場足球「軍備競賽」。
媒體質疑,恆大是不是人傻錢多,砸錢能砸出冠軍來?很多人都在等著看恆大的笑話,認為這種沒有底蘊的暴發戶球隊是不可能有多大成就的。
然而有錢的球隊的確「真香」,金錢鋪路的恆大隊,一上來就拿下中甲聯賽冠軍升入中超。
升入中超之後,恆大已經不滿足於300萬美元級別的外援,直奔千萬而去!
2011年夏天,恆大以1000萬美元買下阿根廷球員孔卡,中超所有球隊都為之顫抖。
而孔卡700萬美元的年薪更是讓球迷炸裂!一個從來都沒有踢過歐洲五大聯賽,只是在巴西聯賽拿過MVP的球員,工資在全世界足球運動員里都能排進前10名。
事實證明,恆大又買對人了。孔卡除了貴,別的真沒毛病。加盟恆大當年,孔卡就帶領足球獲得中超聯賽冠軍。而孔卡本人,也憑藉優異的發揮,被球迷尊稱為「天體之王」。(恆大主場在廣州天河體育場)
直接以升班馬身份拿下中超聯賽冠軍,恆大的金元策略極大刺激到了其他球隊。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在恆大這個超級土豪進場之後,玩足球如果不大投入,一定沒戲。
各球隊由此開始了大手筆投入,高薪請外援,高價買內援,一場中國足球界的全面軍備競賽正式打響。
但恆大實在是太有錢了,在恆大搞足球的前幾年,論財力其他球隊根本比不了。以至於很多人調侃「錢不是國家印的,錢是許家印的」。
2012年,恆大再度祭出超級大手筆,震驚中國足壇:聘請世界盃冠軍教練里皮擔任主教練!
此時的恆大,已經不再滿足於中超冠軍,心氣直指亞冠冠軍。
事實再次證明,錢真的可以帶來一切。2013年,恆大提前三輪衛冕中超冠軍,實現三連冠。在更高舞台的亞冠賽場更是勢不可擋,勇奪亞冠冠軍,成為中國第一個問鼎該項賽事的俱樂部。
2015年,恆大第二次奪得亞冠冠軍,再次創造歷史。
連鎖效應,中超軍備競賽
亞冠的奪冠,讓恆大徹底名聲大噪、蜚聲海內外,也深深刺激了中國其他球隊投入重磅資金大搞足球:
2016年初,河北華夏幸福以2830萬歐元年薪簽下阿根廷國腳拉維奇。
2016年,江蘇蘇寧以5000萬歐元轉會費,1200萬歐元年薪買下巴西外援特謝拉。
2016年夏天,上海上港以5600萬歐元轉會費,2000萬歐元年薪簽下巴西國腳胡爾克。
2016年底,上海上港以6000萬歐元轉會費,2400萬歐元年薪簽下巴西國腳奧斯卡。
2018年,北京國安以4000萬歐元轉會費,1800萬年薪買下剛果外援巴坎布。
2018年,河北華夏幸福以1900萬年薪簽下阿根廷外援馬斯切拉諾。
中超其他球隊還有一些大手筆操作,本文就不一一列舉。
這些土豪球隊,基本以房地產上市公司為主。從某種角度說,這些球員賺得盆滿缽溢得益於中國房價的上漲。
當中超外援的薪水在全世界都排在最前列時,跟他們同場競技的國內球員自然也水漲船高:
廣州恆大的郜林年薪2500萬人民幣,河北華夏幸福的任航年薪1580萬人民幣,北京國安的張稀哲年薪900萬人民幣......
廣州恆大,上海上港隊球員的平均年薪,都在1500萬人民幣以上。
按照目前的行情,中超球隊的主力球員,年薪基本能達到500萬人民幣以上。
缺乏榮譽感,出工不出力
高昂的薪水讓很多國內球員陷入到溫柔鄉中,他們買的是豪車、住的是豪宅、追的是空姐模特。
那麼他們的水平如何呢?
這些拿著幾百萬、上千萬高薪的球員,在代表國家隊踢比賽的時候,卻連一些業餘球員組成的對手都踢得無比艱難。
再看看他們的態度,有散步的,有躲球的,有發獃的,甚至有偷著帶項鍊上場比賽的。
(王燊超偷帶項鍊)
再來看看國足這幾年的戰績:1比5慘敗泰國,0比6慘敗威爾斯,0比3慘敗伊朗......
球員們代表國家隊踢比賽的時候,為何毫無激情、毫無鬥志?原因還是金錢使然。
俱樂部比賽,往往有高額獎金刺激。比如亞冠聯賽,有球隊單場贏球獎金的底價就有1000萬,每多進一個凈勝球,獎金還要上百萬的往上加。
為了巨額獎金,球員們一個個玩了命似的踢比賽。但到了國家隊,拿到的補助和獎金與俱樂部的收入相比,卻微乎其微。
代表國家隊比賽沒什麼錢賺,如果太玩命踢又受傷的話,反過來會影響在俱樂部的收入。因此一些球員到了國家隊就出工不出力、踢養生足球,回到俱樂部就又打滿了雞血。
在金錢面前,很多國腳的國家榮譽感其實是很淡薄的。
現在的球員,工資動輒是普通人的上百倍甚至更多。但在20多年前,那個物質生活水平還不是很發達的年代,球員的工資僅僅是普通人的幾倍:
一份顯示資料顯示,在25年前國內一流球員的工資是這樣的:
國家隊隊長范志毅月薪為2500元,主力球員成耀東2000元,申思1800元,吳承瑛和謝暉僅為1000元。
當時上海申花隊主教練,現在的中國足球教父徐根寶,月薪也不過3000元。
在物質條件不好時,這些老一輩的球員往往有著很頑強的意志品質,一個個練的渾身肌肉,還打進了2002年世界盃。
但現在,物質條件越是好,球員越養尊處優,以至於被台灣省的媒體嘲笑為「白斬雞」。聽說在夜市裡,叫「國足臭豆腐」的攤位賣的都很好。
2000萬年薪,到底配不配?
說完足球,再來說籃球。
拿被罵的最慘的周琦來說,他才23歲,在俱樂部的年薪就高達2000萬人民幣。
在CBA聯賽的國內球員中,周琦的薪水僅次於易建聯。
易建聯是這十年來中國籃球毫無爭議的一哥,在NBA也是輪換球員的水平,因此易建聯拿高薪爭議不大。
但周琦能拿2000萬年薪,就太不可思議了。
在NBA的這兩年,周琦僅僅打了十九場常規賽,三場季後賽,場均上場6分鐘,還往往是垃圾時間登場。
兩年間,周琦被無數次下放至發展聯盟,當了無數次飲水機管理員。他所在的休斯頓火箭隊有著龐大的中國球迷,但火箭隊最後還是把周琦裁了。
為何?技術不行,態度不行,實力不行。
現在國內一些籃球運動員,往往熱衷於拍抖音、搞直播、參加綜藝節目,把大量時間都用來娛樂、賺錢,而不是揮汗如雨的刻苦訓練。
這樣的後果就是比賽中罰籃罰不進、傳球低級失誤、籃板球搶不過比自己矮一頭的對手,動輒抽筋下場。
國內的足球和籃球運動員這些年明顯呈現出水平配不上薪水的現象,背後原因就是人才匱乏、缺乏競爭。
目前國足和男籃人才斷層現象明顯,聯賽里外援又有上場人數的限制,於是這些原本水平不行的國內球員往往能拿到高薪,名利雙收,走上人生巔峰。
在國內的聯賽活的越安逸,在國際比賽中,這些球員就越丟人現眼。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足籃打水一場空」是有著深刻原因的。
另:長期堅持原創不容易,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在看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贊,以示鼓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