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捐2000億,李嘉誠扶棺,一生無房無車的「最窮富豪」,誰還記得他?

2021-02-23     匠心之城

原標題:裸捐2000億,李嘉誠扶棺,一生無房無車的「最窮富豪」,誰還記得他?

關注匠心之城,遇見詩意生活

2007年1月2日,一顆明星自夜空隕落。

國旗覆蓋著沉默的木棺,李嘉誠扶靈默哀。

國學大師饒宗頤親題輓聯:

「萬人追仰惠澤深,一老功勳邦國重」。

逝者,便是莊世平。

僅憑1萬美金創辦千億銀行,一生無房無車,將2000多億資產全數捐給國家。

這位香港「最窮」金融大亨,誰還記得他?

他又有著何種傳奇人生?

01.

1911年1月20日下午,在中國廣東省普寧縣果隴村「協裕大院」。

莊世平出生了。

出生在書香世家,自幼飽讀詩書,本來可以安心當富家公子的他,在12歲背井離鄉。

為了求學,他跑遍了大半個中國。

莊世平(左二)與同班同學攝於廈門雲中學

生活在時局動盪的年代,看過十里洋場的繁華,更看到了四萬萬中國同胞水深火熱的生活苦楚。

時局的變遷更讓他意識到:想翻身,先救國!

早在莊世平畢業之初,便已展露天賦的才華。

曾先後擔任新民學校副校長、中華中學訓育部主任,堅持投身教育,建設祖國。

2年後,抗日戰爭一觸即發。

莊世平沖向抗戰宣傳最前列,在他心裡,一直懷著救亡圖存的理想。

年僅26歲的他便已經成為泰國華僑抗日聯合會常委,掌管泰國華僑捐獻給國內的抗日物資。

在全民抗戰之期,這個年輕的生命所做的一切,早已不可估量。

作為《中原日報》的編輯,他撰寫動員民眾的檄文。

動員廣大華僑捐資支持國內的抗日戰爭,輸送大批華僑學生回國加入抗戰行列。

他積極參加各種抗日救亡運動,用商貿掩護了一批又一批愛國人士。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正式入侵泰國。

活躍在抗日宣傳最前線的莊世平,被泰國警方列入了黑名單。

遭遇一次拘禁,兩次追捕,最後一次逃亡,和妻子孩子被迫分離近5年時間。

這條抗戰之路,走得並不容易,但莊世平從未想過停下來。

於此同時,莊世平也是幸運的。

在他成長路上的每個階段,先後結交到女革命家蘇慧、教育家許宜陶、陳嘉庚等好友,成為他革命的引路人,從此投身振興中華的行列。

他的心中,正在燃起一抹明亮的曙光。

02.

周恩來身前曾說:

潮汕為中國革命貢獻了兩個經濟人才,一個是理論的許滌新;一個是實踐的莊世平。

膽敢用一萬美金開設南洋銀行與澳門南通銀行,在歷史上也只有莊世平一人。

新中國成立之後,西方國家對中國實行大陸封鎖政策,香港則成為了衝破封鎖的前沿陣地。

作為三駕馬車之一的「外匯」,成為最大的難題。

眼看歷史進攻地如此直接,經濟學出生的莊世平,拿著一萬美金,遠赴香港。

他的心裡正「密謀」著一件大事——開銀行。

用一萬美金創辦銀行,簡直是天方夜譚。

身邊朋友笑他天真:「辦一個銀行1萬?估計一千萬都不夠啊!」

沒有錢,步步維艱。

可沒人能想到,這一萬美金的「臨危受命」,讓莊世平成為撐起香港金融產業的第一人。

在當時金融界早已被英國各大銀行壟斷的香港,

莊世平獨當一面,挑起了國家溝通外匯的任務,通過東南亞華人的匯款生意殺出「血路」。

36年時間裡,銀行從18人發展為擁有50家分行,員工2000多人,總資產高達733億港元的現代化商業銀行。

並發行了中國第一張信用卡。

1987年,他將自己一手創辦的,估值百億的南通銀行,無償交給了國家,並將其改名為「中國銀行澳門分行」。

開業那天,莊世平在銀行樓頂,升起了香港第一面五星紅旗。

「作為一個中國人,這個根不能忘。」

這面紅旗里,藏著莊老想說但沒說的話。

1997年7月1日,在香港回歸的交接儀式上,看著冉冉升起的五星紅旗,莊老哭了:

「47年來我一直堅持在香港升國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夥伴們都已經走了。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終於親眼見到祖國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夥伴們在天之靈:夙願已了!」

面對國家與民族的根基,他堅定且清晰。

面對時代的喧囂與變遷,莊老從沒打算全身而退。

香港回歸祖國的第二天,他被特區政府授予最高級別的榮譽獎勵——紫荊勳章。

87歲的他,受之無愧。

03.

1979年2月的一個凌晨,香港跑馬地的一間公寓里,響起了急促的電話鈴聲。

這通深夜來電,敲響了中國改革放設立經濟特區的前奏,而接電話的人就是莊世平。

多年後,曾經撥通電話的深圳市市委書記兼市長吳南生,這樣評價莊世平:

"辦特區,他是我的老師!"

深圳特區的設立和發展,少不了莊世平這位幕後功臣。

特區創立之初,上面只是給政策,沒給資金。

時任廣東省委書記的吳南生深感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登門求助莊世平:

「你辦銀行有大把錢,深圳要向南洋銀行借錢搞建設。」

莊老聽了笑道:「其實你自己就有大把錢,比銀行還要富有。」

吳南生好奇:「錢在哪裡?」

莊老說:「錢在你的腳下,特區 327 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何等珍貴的金子資源啊!」

這通電話,改寫了歷史。

已近古稀之年的莊世平,多方奔走牽線搭橋。

他率先在深圳設立南商深圳分行;

他發動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來汕頭投資設廠;

他把多年積蓄捐給廣東潮劇院;

促成林百欣先生捐巨資籌建汕頭圖書館;

對國家創辦經濟特區從規劃、建設以至法律法規的制定,都提出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整副棋局,總算被盤活了。

對於汕頭大學,人們知道的是,創始人是李嘉誠;

而人們不知道的是,莊世平才是汕頭大學的牽頭人。

曾經擔任副校長與訓育部主任的莊世平,將教育視為國家建設的根基。

1980年代,粵東地區沒有高等院校,莊世平四處奔走籌建,許多商人願意捐款,卻不願投入精力而耽誤了生意。

直到一次契機,莊世平與李嘉誠見面。

李嘉誠發問:

「世平兄,你說,人生什麼最有意義?」

面對這個宏大的問題,莊老沒思考:

「興學育才最有意義,像陳嘉庚先生一樣,名字和他創辦的廈門大學和集美大學聯繫一起的,這樣的人生最有意義。」

那次談話之後,李嘉誠拿出20億,在祖國南邊立起汕頭大學。

「樹木十年庶幾可以成材,樹人乃是百年大業,而且要一代一代接力下去,以抵於成。」

在莊世平心中,要想民族復興,最根本是教育。

一生致力於教育的莊世平,時時刻刻身體力行的,都是這個最樸素的願望。

04.

莊世平一生與錢打交道,身家千億,對自己卻可以用「小氣」來形容。

從未給自己買過一輛車,上下班只乘坐電車,趕不上便選擇步行。

也從未給自己買過一套房子,住的是銀行分配的,不到百平的宿舍。

出差坐經濟艙,吃飯是大排檔,衣櫃里沒有一件名牌,全身上下最值錢的就是那塊100多元的舊手錶。

晚年時與太太的那張合影,白襯衫領口處的破損清晰可見。

在他身上,你看不到一點億萬富翁的樣子。

對國家的商業發展,他幾乎有求必應。

但對於自己的四個兒子與兩個女兒,他從未給出特權,甚至可以稱得上「狠心」。

兒子榮敘曾經因為無法適應艱苦的生活環境,得了水腫病。

國內無法醫治只好轉入香港,治療到第四天,莊世平就逼兒子回去,當面訓斥:

「全國人民都活得下去,你嬌貴什麼!」

身為金融界的「老大哥」,莊世平想給兒女安排一份滿意的工作實在是輕而易舉,但是他並沒有這樣做。

他堅持將6位兒女送往內地建設國家,對他們說得最多的話是:

「要愛自己的祖國。」

兒子榮敘直到退休前,也只是以租車送貨為生。

「我是香港社會最底層的人。」莊榮敘說,對於這個身份他並不在意。

一次採訪中,記者問他是否會埋怨父親,他只回答了一句話:

「父親留給我最寶貴的財富,就是自食其力。」

這場生命的教育,是最大限度的「真實」,也是漫長的求索。

對自己極盡苛求,兒女未得分毫,

莊世平的錢,一筆筆完全透明地呈現在國家帳簿中:

改革開放後,他無償組織華僑捐資給國內衛生、教育事業超過30億;

晚年時將總市值超過2000億的南洋商業銀行和澳門南通銀行的股權,全數上交給國家。

「我這一生,不為名不為利,只是受了洋人太多氣,就想爭口氣,讓中國人坐在國際舞台上強盛,有地位、有尊嚴。」

他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渺小,也清晰地看向民族大義的崇高。

即便是生命最後的願望,也從不是為自己。

05.

2007年1月2日,莊世平因心力衰竭在香港逝世,進行國葬,享年97歲。

李嘉誠、董建華為他扶棺送行。

香港企業家田家炳先生說:

「值得我一輩子佩服和學習的人很多,我只舉一位在香港的人物,他叫莊世平……」

這一瞬間的感動,是這位偉人懷著對民族、對歷史、對時代的敬畏,為我們換來的。

在他彌留之際,一直念念不忘的依舊是:

「讓中國人在國際舞台上強盛,有地位、有尊嚴。」

莊老的一生,在追問什麼?

又是什麼,讓他對民族始終懷揣著信心?

是國家,是時代,是真誠。但不是全部。

所以,在時代的喧囂和變遷中,他依舊能夠說出這句:

「這個目的達到了,我都不捨得死了。

這個目的達到了,我也死而無憾了」。

莊老一生,都在踐行"天下大同"的世代期盼。

參考資料:

鳳凰網《一代僑領莊世平的傳奇商業人生》

晶報:專訪莊世平先生長子莊榮敘

視覺志:裸捐2000億,誰還記得他?

— END —

最後介紹下我們的同名視頻號,

每天分享傳奇又平凡的匠人故事,

把一件事做到極致,

把一輩子獻給手藝,

這是我所理解的匠人匠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WWbzHcB9EJ7ZLmJM4m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