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胞胎兄弟,一個跟奶奶一個跟姥姥,上小學後區別很明顯

2020-01-14     文竹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部分人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自己能夠懷上一對雙胞胎寶寶,光是想想就覺得幸福有趣,真正懷上後更是滿心的喜悅,充滿無限的期待。然而,幾家歡喜幾家愁,有的人生下雙胞胎卻無法親自照顧他們長大,只能讓他們兩地分離。

案例:

曾經聽說過這麼一個事情,張女士誕下一對雙胞胎兄弟,大家都說她有福分。高興之餘,她的心裡也產生了很多的煩惱——養一個孩子已經很消耗精力與財力了,更何況兩個?家裡的條件雖然不差,但若是僅靠丈夫的收入維持支出是不行的。因而,在孩子滿4歲後,她就讓哥哥跟著奶奶生活,弟弟則是跟姥姥,自己不再做簡單的兼職,找了一份全職的工作重新開始。

​兩兄弟小的時候還看不出差距,都很惹人喜愛,但是在上小學後區別卻很明顯。哥哥在學校表現得比較懶散,上課總是開小差,總體來看就比較調皮;弟弟相對來說則比較斯文,做什麼都有自己的態度與想法,學習不賴,跟所有小朋友都能和睦相處。因而,了解他們的人都說:「這兩兄弟差別也太大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差距?

奶奶與姥姥的教育方式不同

奶奶很疼愛這個孫子,雖不至於嬌慣著他,但平時的縱容,難免會讓哥哥的性格與行為受到消極影響;姥姥則是按照自己帶大女兒的那一套方式做的,對外孫的要求比較高,嚴慈並濟,弟弟也就長得比較「根正苗紅」。

​所以說,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捨得「狠心」,不能總是由著他們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父母要從中吸取教訓,學會嚴格要求孩子,讓他們學會獨立自主,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教養與三觀。

成長環境不同

奶奶身邊就一個孫子,哥哥身邊缺少玩伴與同齡人,對相處之道不是很了解;而姥姥住在學校附近,弟弟在潛移默化中也明白學習要專心,而且他的身邊從來不缺小朋友,漸漸地就懂得了分享與回報,也明白怎麼更好地與人交流。

​環境與人的影響是很大的,不然就不會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說法。父母要學會讓孩子從小就生長在良好的環境中,比如和諧的家庭氛圍、良好的學習環境,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自信、有教養。

面對雙胞胎的不同,張女士該怎麼辦?

首先,張女士應該尊重兩兄弟之間的差異與性格。

不要強行改變哥哥與弟弟的生活習慣與性格,這往往是得不償失的;在尊重的前提下,找到哥哥身上毛病,通過獎懲等方式引導他做出改變,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這才是真的對他好。

其次,教導他們互相學習。

哥哥與弟弟長期分隔兩地,相處起來時,會顯得不像親兄弟。張女士要想辦法促進他們和睦相處,逐漸讓他們接受對方。如此,二者才能夠相互學習、共同進步,彌補自己身上的不足。比如,哥哥或許會慢慢變得懂事穩重,弟弟會逐漸變得更加開朗陽光。

最後,建議父母不要讓自己的孩子長期分隔兩地,不然他們在未來相處的時候造成很多麻煩,也會影響到父母與他們之間的關係。

今日話題:如果你是張女士,會選擇將孩子分別交給奶奶、姥姥帶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圖片來源於網絡,侵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cUTqq28BbDmBVZuP_Ydn.html